沉下去,打开一个新世界|曾经联想∙戴航

360影视 2024-12-30 09:41 3

摘要:戴航是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大)03级通信工程的本科,在校学生会工作了四年,当了两年学生会主席。本科毕业后,戴航去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支教了一年,做高中老师,那是团中央西部扶贫接力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支教回来,他继续在北交大读研,经管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戴航和联想同龄,生于1984,今年整四十岁。

读研的时候,戴航就开始留胡子,中间只是为了求职面试才刮了一回,那是2010年。入职联想后,他又蓄起了胡子,这已经成为他个人形象的一个标志。

戴航是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大)03级通信工程的本科,在校学生会工作了四年,当了两年学生会主席。本科毕业后,戴航去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支教了一年,做高中老师,那是团中央西部扶贫接力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支教回来,他继续在北交大读研,经管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当时联想有个“展翅计划”,有些类似现在互联网大厂的管培生计划,那一年在北京只招六、七个人。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联想及其28个分公司为一百多所高校的学生提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每年提供不少于300个(次)的实习岗位。这个被称为“联想idea精英汇”的项目,一方面培养了不少人才,另一方面也为联想消费笔记本的校园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和早年创业就加入联想的年轻人一样,戴航这种从校园活动开始了解联想并最终入职的应届生,对于联想的情感也是格外深厚。

“对联想的感情非常朴素,就是引以为豪。”

“毕业时去联想,就是想干一辈子的。”

“那时就跟被洗了脑一样,整天向周围的同学、朋友推销各种联想的产品,一起吃饭坐那儿就开始说联想。”

正因为此,离开联想已经这么久了,戴航谈起现在社会上对联想的风评、谈起联想错失的战略风口依然痛心疾首,“这第二曲线怎么还没做出来?”

戴航在联想的时间是2010〜2017年,七年,如今离开也已七年。

他最初入职在中国区渠道业务部,办公在新大厦五层,宽敞又明亮。

2012年摄于联想新大厦三层平台

刚刚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联想,主业稳定,未来可期,在美国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高调宣布进军移动互联网,双拳战略、防守与进攻的动作兼有。

戴航所在团队的最高领导是汤捷,联想集团最年轻的VP。“老汤是个特别能激励人的领导,我们部门氛围很好。他脑子清楚,非常聪明,业务思路清晰,没有任何的架子,和蔼可亲。跟他在一起,是我在联想感觉最好的阶段。”

两年以后汤捷去了联想控股做农业。从俄罗斯回来的白欲立接管了这个部门,“他总是笑眯眯的,风格和汤捷不一样,无为而治。”再之后是王峰。

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员工,戴航七年的时间里从没有过机会跟元庆、柳总这样的大领导打交道。

“我的第一个直线经理叫王旭冬,一个老联想,至今还在联想。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业务上手把手地教我,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而且特别信任我。”

进入职场的第二年,戴航就开始独立负责渠道业务数十亿元销售资源的管理,从应届生直接变成了应届生的指导人,取得了多项部门级、公司级荣誉,职级连年晋升。

“联想是个对个性非常包容的公司,年轻人友好型组织。”

“可以说,跟旭冬在一起的四年,让我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职业人,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工作习惯,她给我的影响真的非常大。”

“我的岗位一直是做运营管理。如果不是去了前端做业务,也许我会一直干下去,稳稳当当的,我不太喜欢折腾。”

“2014年我加入了消费业务连锁商管理团队,那一年我成为了事业部的武状元(Top Sales),15年我就意气风发地下分区了,在江苏做消费业务的Leader(牵头人)。我走遍了江苏的每一个县市,大刀阔斧地引入新分销商,优化团队和管理模式,分区的销售完成率从2015年的76%提升至2016年的93%,全国排名从第8位提升至第3位。”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戴航决定离开联想。“这对于我来讲是个艰难的决定,离职前半年我都没有一丝这样的想法。”

“我特别感激当时分区的两个领导——苏皖大区的大总谢琮和苏皖消费总经理杨剑晨。我当时背井离乡的,业务压力也大,他们对我特别好,工作上支持信任,生活上也给我很多的照顾。”

“但我就是有些不开心,受到了一些小小不言的办公室政治的干扰,感觉自己的价值没那么被认可,总之就是感觉和原来不一样了。”现在的戴航觉得那些都不是主要问题,可能就是职场上的七年之痒,“最后我离开前,谢琮还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很多,包括做公益。”

七年联想,最超乎戴航满意度的,是联想对公益的支持。

“当时已经建立了联想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先是杜建华,后来就是刘晓林。我入职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协会。另外我们党支部也会组织党员参加公益活动,支部书记叫杨侠,我是组织委员,侠姐非常支持我召集大家做公益。”

戴航一直是联想志愿者协会的骨干分子。“我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认识了一些公益组织的人,他们让我知道公益还能是个全职的工作。”

如果说到做公益的源起,还是戴航本科毕业去支教的那一年。他从小在大学校园里长大,以前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农村是什么样子。

“支教一开始最不能接受的是旱厕。”

“我睡在学校的传达室里,算是好的,有的同学是睡在老乡家。那里是打井水的,根本没地方洗澡,村里头开的小浴室,洗一次澡10块钱。”

“我不能理解有这么穷的地方,一家人一年挣1000块钱怎么活?”

2008年戴航(前排左二)在内蒙古支教时和学生们在一起

那一年,戴航一面教书一面募集了几万块钱,资助了几十个学生。他跟学生们进行交流,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生还有许多的可能性,而不只是放羊。

“一个没有见过世界的人,世界观自然就是那样的,没有更多的想象力。”

“我特别喜欢联想的公益氛围,不是大公司大把撒钱的那种,而是每一个普通员工都有空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仅不会有任何阻碍,而且领导还会跟着你一起去做,甚至会得到很高层的支持。”

“我曾经组织同事到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帮他们翻修舞蹈训练室,铺设地板、安装镜子和把杆儿,再弄个电脑——电脑肯定是联想出的。晓林还去参加了揭牌仪式。”

戴航(后排右四)邀请联想集团副总裁刘晓林(后排右五)参加公益活动

“我们搞公益活动,除了正常的工作之余,每年还有一天的公益假。”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播,“那个公益带薪假,是07年我们品牌沟通部和企业社会责任部共同提议设立的,写进了当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从校园到社会,联想让这个年轻人感觉到极度顺畅和舒适。

“如果没有联想的这种氛围,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会结识这个领域的这么多朋友。”

在联想期间,戴航一直兼职在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做志愿者,这是中国公益界首家完全由志愿者提供公益咨询服务的组织。

他还坚持献血,现在总献血量已经达到了4000cc,超过了一个人全身的血量。

2011年联想开始评选“十大志愿之星”,因为全职支教经历、无偿献血以及组织员工公益活动等突出表现,戴航当之无愧成为了十大之一。

戴航的联想志愿之星奖杯

那期《联想》杂志,他一直都留着,拍了封面照片发给我。我让他再把版权页拍一下,果然看到主编的名字是我。

彼时的我未曾想到,这里面会有人走上专职公益之路。

回看十人名单,我还记得江西大区的施展,知道他现在也还坚持做公益。联想有爱心的同事真的很多。

2008年,联想就开始考虑成立基金会,我是积极的推动者之一,做了不少调研准备工作,从我的岗位角度看,做品牌的终极就是做公益,可惜当时条件尚不成熟。十年之后,联想基金会终于成立了,当元庆在朋友圈发布这一消息时,我点赞并留言、内心感慨万千。

那是2018年,戴航裸辞联想后的第一年。

很多曾经的联想人,都有过“我失去联想,将会怎样?”的思考。戴航说他没有多想,只是放空了一段时间,送给自己一场环球旅行。

在南极长城站,戴航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与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平凡的,我甘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凡的溃败。”

戴航从南极给自己寄回的明信片

旅行之后,戴航像又一次毕业一样,从联想毕业,他需要重新寻找能让自己充满激情的事业。

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两个爱好——旅行和公益,戴航想,未来要么和旅行有关,要么和公益有关。

他先研究了中青旅、携程等公司,“旅游行业没有太多吸引我的岗位,反而是公益行业的市场空间更大一些。”

要把全职公益当作一份工作来看,戴航就先做了个市场分析,看行业的成长性。他在网上搜集了中国公益行业的一些数据:机构数量、捐赠额、捐赠额占GDP的比重。他把这些数据和美国的进行对比,发现连人家的10%都不到。

戴航把这些研究成果做成了一个PPT,用的还是联想的模板。

戴航2018年对中国公益慈善行业进行分析的一页PPT

公益领域有非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形形色色,既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深入研究的能力,又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戴航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应该都用得上。

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公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又给不了很好的薪资,所以像戴航这样的名校研究生、又有联想这种世界500强企业管理经验的,愿意全职来做的人凤毛麟角。他的结论是,“这是蓝海啊,容易实现个人成就。”

研究明白、想透彻了,戴航便开始联络在联想时结识的全职公益人朋友,征求他们的意见,在网上投简历,看各种岗位机会。

2018年8月,两个机构先后给戴航发来了offer,一个是中国慈善联合会(简称“中慈联”),另一个是友成基金会。

中国慈善联合会(CHINA CHARITY ALLIANCE),是由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由致力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有关机构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联合性、枢纽型、全国性社会组织。

友成基金会,当时叫“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2022年更名为“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是国内首家由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著名企业家发起,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参与式资助为主要运作模式的创新型非公募基金会,主管单位为农业农村部。

这两个机构恰好都和汤敏老师相关,他是中慈联乡村振兴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也是友成基金会的副理事长。

汤敏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赴美留学,是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博士,“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2011年〜2024年,汤敏受聘为国务院参事。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一个称号,“高考扩招之父”。

国务院原参事、著名经济学家 汤敏

因为这个特殊的机缘,戴航有幸被汤敏老师亲自面试。汤老师建议他去中慈联。当时正是脱贫攻坚即将收官的时候,34岁的戴航认真研读了刚刚出台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政策力度非常大,乡村振兴这个全新的国家战略,未来发展空间极大,这是我成长的机会。”

作为一个城市、大学校园里长大的孩子,戴航首先需要恶补关于中国乡村的认知。他看的书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本四十年代的书至今仍极有启示;另外一本是《新农人看农村》,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出版的,它记录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学生村官凭借所学和创新、借助互联网,开启的各具特色又符合农村实际的创业之路。

“这本书里有大学生村官创业分析报告,对他们为何选择创业、如何创业、创业类型以及所遇到的困难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还有这一代新农人对农村现状的一些看法的总结与讨论;对我最有帮助的是典型案例汇编,收录了37位新农人个人的创业经历,生动细致。”

“还有一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是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李昌平,2000年3月曾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得到政治局常委集体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湖北等地的农村改革。也是这位学者,在国内首次公开呼吁“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

戴航认为这个领域里,最有价值、最适合他去服务的对象就是“新农人”。

“新农人”的专业定义,是指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为主要收入来源,且收入高于所在地区传统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有农业情怀、有适度规模、有持续发展性、有防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市场主体的培育。新农人是对农业、对土地特别是故土有着天然情怀,有着奉献农业、振兴农村、帮助农民初心的特殊群体。只有让他们成为乡村特色产业贡献示范力量,才可能真正的改变中国乡村,发展出特色产业,从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其中不乏海归、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企业家等。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群体将超过1500万人。

接下来,戴航要面临的问题还有两个——

首先是中慈联薪资不高。“好在我生性淡泊,对这些不太看重。我们‘展翅计划’招的六七个人,联想都给解决了北京市户口。我工作后父母也资助我买了房。在北京,有房有车,有联想7年的积蓄,我觉得自己比很多同龄人物质基础好很多。”

“另外一方面,走得多了、看得多了,我发现追求物质享受这个事是个无底洞,它能带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而且会越来越短暂。”

“很多事情都可通过降低欲望来解决。而人真正匮乏的是时间,需要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没有必要为物欲浪费生命。”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戴航接手的中慈联乡村振兴委员会什么项目都没有,账上只有十来万块钱,光杆司令白手起家,从哪儿入手、做点儿什么呢?

戴航想到了他是如何被联想培养起来,联想又是如何做人才培养的,为什么不发起一个针对新农人的公益培养计划呢?

在汤老师的帮助下,戴航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游睿山老师一起,找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一起发起了“领头雁计划”最初始的网络培训。

做培训,先调研。

汤敏老师介绍戴航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当时担任蚌埠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郭鹏(现在是蚌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另一个是全国青联常委、四川省青联副主席吴艳。他们二位帮着在当地“吆喝”这个项目,然后戴航自己跟进。

“先弄清楚‘客户’,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现在要干什么?为什么回到农村、之后又遇到了哪些困难?然后我再组织培训内容,客户利益点要明确。”

“第一阶段就招募了2600多人,主要集中在安徽和四川。”

基于这批学员的实战需求,戴航“攒”出了56节课程,三分之一是国内顶级的三农专家讲解宏观政策,让学员树立长期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其余的全是一线有实操经验的、那些“双脚沾泥的”的新农人现身说法。每天晚上7:00直播,每次1〜1.5小时,之后是学员进行Q&A(问答)。“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找了两个大学生帮忙,就在清华那间办公室里架上灯直播。每天光确认直播嘉宾就是件不容易的事。”

8月份入职,10月份就搞了网络培训的启动仪式,课程进行了五六个月,第二年5月在清华举办120人的夏令营,在业内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效率、这成果让汤敏老师非常震惊,我记得当时他说‘小戴,你怎么这么快就搞起来了?’”

戴航在清华大学为领头雁学员颁发证书

这个前期深入调研、后期成功落地的计划,后来被很多家机构模仿。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戴航发了一个朋友圈,这一年对他来讲实在太特别了,生活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以前觉得把兴趣变成工作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情,等到真正做起来才发现,这就像‘从此王子和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不是结束而是故事的开始一样,工作无时不刻不在对你的喜欢发起多面的挑衅,兴趣被编排成一个个标注着deadline的任务,原先的热情也会逐渐被琐事消磨,无奈和妥协更是常态,需要照单全收。

所以啊,光是仗着喜欢是远远不够的,要对抗如地心引力般的消耗感,必须要找到一种螺旋向上的向心力才能坚持下去,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斥失衡带来的种种压力,痛苦,失落,怀疑,但我始终相信公益的真谛,不是为了加法而是减法,提升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

2018年的戴航

戴航决定作为一个公益人去迎接全新的2019年。

2024年的一个暮春午后,他平和地回顾着自己的转型之路,“做个计划,然后就去执行它。”这中间多少的困难,再回首似乎只是平常。

“没人、没钱,体会到了什么叫创业,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然后各种对付、日拱一卒。当时直播用的都是现成的软件,各种不支持,比如说课后要求学员提交感想,软件没这个功能,我就用QQ群,然后再后台手工改成统一规范的名字,否则的话就无法回查了。2019年,项目扩大之后,我就决定自己开发软件,从报名听课到互动、交作业等等,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领头雁计划”整体培训架构,是按地区、按行业划分成20个分队、56个支队,形成基础的社群,再分门别类。在里面可以找同学,有BBS可以进行话题讨论、农业行情的交流等。“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农村非常闭塞,很多新农人创业者都是孤勇者,遇到困难十分无助,跨越空间、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他们太重要了。此外,他们还需要大量的社会关系的支持,他们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助。”

2022年,戴航代表中慈联参加了第11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领头雁计划”一路过关斩将,从上千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并在决赛中以精彩的路演获得了总分第一名,成为“五星优质项目”。

“这是国内公益慈善领域分量最重的国家级赛事,算是我公益生涯里的一个小小的高光时刻。”

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路演直播画面

“领头雁计划的成功得益于中慈联领导的充分信任和授权,乡村振兴委员会得到了足够大的独立决策空间。”

戴航觉得自己很幸运,但这“独立”也意味着项目从一开始就要完全靠自己承担运营成本,“这和在联想有丰厚的中台资源支持是完全不一样的,运营起来人、财、物都要考虑。”

除此之外,戴航还感受到了和成熟的商业公司极其不同的工作氛围。“公益组织没有行政权,一切都是你情我愿,这个氛围一开始我在心态上真接受不了,特别有受挫感。”

满腔热情的戴航,自以为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但是得不到相应的回馈,有的人面上说的特别好,但是阳奉阴违、甚至根本就没了下文。“浪费了不少感情,而且还都不是募资那种涉及真金白银的事,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能让人感觉到磕磕绊绊、极度不舒服,完全没有联想那种重诺守信、众志成城的文化。”

“联想文化,我最喜欢的、影响我一生的就是‘想清楚再承诺,承诺就要兑现’。我认为做人永远都应该是这样的。刚离开联想那会儿,我天然地认为每个人似乎都应该是这样的,都应该是非常靠谱儿的,没想到遇到的人十个有八个都不靠谱儿,我就非常地困惑——在咱联想靠谱儿是个底线啊。”

他摸索着、适应着,一面想着如何募集到钱,一面想着如何把钱花好。

领头雁计划主要的资助方是SAP、德勤、工商银行这样的公司,金额少的给个几十万,多的有几百万。

和以往在联想有计划、强执行不同,公益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化是常态。有一家外企一开始支持了三年,正常是要再续签三年的,但仅仅是因为换了个CEO、对接的VP走人了,项目就中止了。

还有的给钱不多,但要求非常的复杂。戴航给我讲解捐赠方往往不是要求经济收益最大化,而是要求影响力、效果最大化。“有的捐赠方要求直接支持到自己的家乡,体现衣锦还乡、反哺桑梓;有的则看中人、要求支持到多少名的创业者;还有的则要求能带自己的孩子去乡村研学。这些都是客户的需求,都要给予尊重和满足。”

如今的“领头雁计划”内容不断丰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培训项目了,涉及到了乡村振兴的很多方面,戴航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乡村振兴行动者社会支持网络”。

这个社会支持网络已超过20万人,其中有国企扶贫的干部、有驻村的书记、有乡镇里的能人,还有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也有想买到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者,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一个个社群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形成了二十多个创业孵化基地,线上一起学习,线下学员在地开展各自的活动。

这两年,戴航他们和京东合作过、和东方甄选合作过,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做芒果微公益也推广过这个计划里的产品。他们甚至曾经尝试过自己来做小电商,弄了一年根本行不通。戴航把战略又调整了回来,继续立足于公益本身,帮助领头雁们对接资源,推动他们之间的互助。

“一切本质上都是市场行为,要把市场规则教给学员们。假设告诉他们要做电商,那么不管是抖音还是小红书,我们都负责去找专业机构来讲课,让学员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去联系、规划拓展自己的渠道。”

戴航认为一切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把源自乡村的好产品推向市场,“联想市场化的营销理念、客户价值论于我是深入骨髓的,要真的去创造价值。”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每年都会给这个项目一些支持,加上项目和清华社会学系的紧密合作,戴航索性就把项目搬到清华校园里办公了。我去了一次,离小南门不远、挨着清华幼儿园,一个老式的红砖居民楼,小两居室,一层,采光不错,还有个小小的院子。“这篱笆、这地砖都是我自己弄的。”戴航说,“只要不想花钱,你就什么都能干了。”

戴航项目组在清华的办公室

目前戴航的团队有六个人,四男两女,都是80后、90后,一个负责行政财务,另外五个人是做项目的,有线上的产品、运营,也有线下的活动和外部资源对接等分工。

“做公益很多时候需要处理复杂事务,所以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戴航招人时比较看好有大企业背景、受过职业训练、擅长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我们这个平台毕竟是依托于互联网的,所以最好是招那些当过产品经理或者有过运营经验的人。”

戴航在联想江苏分区做消费业务时,团队有五个业务代表和二十来个城市代表、业务助理,总共有二三十人。管理是他的长项,但在公益领域招人不易、留人更难,流动很快。“我这个团队算稳定的,最长的已经干三年了。”

戴航喜欢在BOSS直聘上进行招聘,“正好这两年互联网行情不好,我捡了点漏儿。”

“大家多少都是有情怀、想做事的,但很多大厂年轻人跟我一样,城市里长大,对乡村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田园牧歌的想象。”戴航说,“公益是个事业,我期望加入的人有长期投入的计划,能真正沉下去,而不是一时兴起。”

戴航自己真的是沉下去了,每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去农村是非常不方便的,下了飞机、火车经常还要倒各种交通工具。我不觉得辛苦,是因为我本身就是抱着一种旅行的心态,人生本质不就是一场旅行吗?”

戴航(中间着风衣者)在乡村走访

“项目启动后,我第一次出差是去四川广元调研。之前在微信上跟当地的学员们沟通,我记得牵头跟我对接的学员叫陈青。出了机场,心情非常忐忑,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面对怎样的情况。”

“那个机场跟火车站似的,接站口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好几台车,陈青站在第一个,后面都是附近各个村子里的年轻人,各自开着自己的车。他们先带我去吃饭,然后挨个村儿地逛,一路都是盘山的公路。去往剑阁县的半路上下起了大雪,冰天雪地,停下来现给车子安上铁链才能继续跑。”

“到了晚上,他们就围着我,聊他们的心路历程,七嘴八舌地讨论未来会怎样。那一次我感触太深了,我给不了他们任何资金上的支持,只是给他们组织了点儿课程,人家就对我掏心掏肺的,拿他们最好的东西给我吃,把地下的酒都挖出来给我喝,我这是何德何能啊?!”

“那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让我感觉到人生特别有意义。”

戴航跑过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项目重点的那十几个省的每一个地市他都跑过。虽然每次出差都很远、很累,但是这也是他汲取能量的一个过程。

“我感觉压力大了、累了,就出去吸取能量,他们给予我的更多。”

“每年等着他们来清华,就是我感觉自己最高光的时刻,特别有成就感、有干劲儿。”

这些新农人、创业者做什么的都有,有搞农业种植的,有办厂搞生产的,有做电商的……戴航眼中的他们,和穿行在都市写字楼里的创业者没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场景在乡村,天高地阔。

对于自己的工作,戴航也认为和其他离开联想的同事没什么区别,“无非是他们去了阿里、百度、华为、惠普、IBM……猎头也给我推荐过不少类似的岗位,而我选择的是中慈联而已,这就是一个平凡的职业。”

目前的状态戴航很满意。“我选了个好赛道,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就想努力保持这种状态。”

“之后也许会发起新的项目,会不断地丰富,越做越好。”

2022年,戴航进入长江商学院读MBA,最近刚刚毕业,绩点全班第一名。长江有个规定,每个同学都要完成24个公益学时才能够毕业,戴航作为班里的公益委员,在学习的同时还带领着全班同学完成了这个KPI。

“我现在考虑比较多的就是公益如何与商业结合,毕竟我是从企业出来的,有跨界的优势。要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还是要靠商业的力量,这也是我到长江读书的原因。”

2022年入读长江商学院时的戴航

戴航还在罗振宇的“得到大学”学习过,5期4班,他的绩点排名前5%,获得了荣誉学员的称号。这个学习机会是汤敏老师推荐的,汤老师则是“得到大学”第0期的学员。“他当初是自己报的名,把罗振宇惊呆了,没想到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对于新知这么如饥似渴,绝对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戴航说自己并不太擅长社交,性格偏内向、规矩、理性。“人特别多的局,我去了就不知所措。长江(商学院)有的人就很社牛,一个晚上能串三个场,开学几个月就能认识200个同学,我也就20个吧。我觉得很多联想人好像也是我这样,有事儿说事儿,你没事儿的话,我还有我的事儿。”

“但我这个工作又很需要social(社交)。我很庆幸背靠的是一个比较大的平台,中慈联不是一个普通的草根公益组织,清华也有许多资源。如果就靠我一个人,不可能做成这么多事。你看,我们这些捐赠方可不全是social出来的,有些是在某些会议、论坛上认识的,或者经人介绍达成的合作。”

公益路上,戴航说他遇到了许多让他感动的人。

“社会上对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有不少负面的认识,但我遇到了很多非常非常好的领导,真的是两袖清风、家国情怀。比如说我们中慈联的副会长刘福清,原来是民政部财政司的司长,还做过多年的纪检干部。老太太已经70岁了,马上要再一次退休,她是个典型的老干部,正派且勤奋,每次来都自己坐公交车,风雨无阻。她要请吃饭就必须是楼下的食堂,别说喝酒了,连茶都不喝,真的是一身正气。”

刘福清副会长和戴航交谈

在那些新农人朋友里,苗族小伙吴绍林是他交情最深的之一。

“在广西做调研时,我到了柳州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下了火车又开了两个小时的汽车才到县城。接我的吴绍林见面就说时间来不及了,市里派的车也上不去、必须换越野车。”

“从县里到吴绍林所在的杆洞乡还有4个小时的盘山路,真的把我都快开吐了。”

“吴绍林原来在浙江打工,回乡创业是因为他爸爸得了重病,他必须要回家。父亲身后欠了二十万的债,为了不让人把他家的地收走,他又借了十几万的债,在那块地上建了房子。这个房子就是他创业的基地,一开始做当地的糊辣椒,从种植到加工,辛辛苦苦一年还亏了钱。”

“但他信念很坚定,因为很多柳州人都认可融水县路远生态好、有着一级水源,农产品的品质高。他想着搞一个电商协会,把周边村子没品牌的农产品整合起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在线上销售。一开始没有人搭理他,他就一家一家死皮赖脸地做工作,先成立了乡镇里的公域品牌,继而得到县里的支持,整合了更多的产品。”

戴航和吴绍林

戴航来调研时,正值吴绍林创业两年的瓶颈期,“他是85年的,只小我一岁,但是一直管我叫戴老师。”

戴航的那些课程和专家资源对于地处偏远、孤军奋战的吴绍林来讲,恰如一场及时雨。年轻的戴老师不仅给他挂了“领头雁创业孵化基地”的牌子,帮他做宣传,还让他系统学习了网络营销知识,带他去全国优秀领头雁基地去考察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真正成了当地的领头雁,带动了很多的学员抱团发展。2020年,吴绍林获得了“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是整个广西自治区唯一的一个。

“今年,我还邀请他参加了中国慈善年会,讲述他和领头雁之间的故事。另外我刚刚把他也弄进长江读书了,长江开了一个针对乡村振兴创业者的班,我拉着好几个同学给他写推荐信。虽然和其他候选学员相比,他的业务体量差得太多,但是他的故事最终感动了评委会的专家,他又成了广西唯一一个入选的学员。”

“今年已是吴绍林创业的第八个年头了,年销售额近一个亿,成功地打造起了一条‘县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主要业务是社区团购,单位福利,直播带货等等,跟很多大型国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合作关系。基于这个平台,还可以整合销售其他的产品,帮助别的省的领头雁,这就是社会支持网络的价值。”戴航在为这个样板考虑着下一步的战略发展。

“现在谈年轻人就业难,很多一线城市青年返乡创业,我认为是市场自然调控的结果。在哪里都是做个生意,现在乡村机会更大,人自然就多了。”

从2018年提出乡村振兴以来,戴航明显感觉到政策力度在增大。“2021年脱贫攻坚胜利以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支持返乡创业,补贴贷款、农业保险很多地方都有,有的直接给十万块钱的现金补贴,提供办公地点作为孵化器。农业部门有很多项目制的补贴,从基础设施到生产工具或是技术方面的都有。”

“农业、科技、人社部门,包括妇联、共青团,各种机构搞了非常多的在地培训,一般都是线下培训,一两天、三四天也有一两周甚至更长的,都是免费的。对于种植、养殖技术、电商等等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我们和当地组织的培训不冲突,他们主要提供在地的信息和支持,不像我们‘领头雁计划’是线上线下社群式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活动。我们提供的内容也不是种养殖技术,而是跨学科的,帮助大家开眼界、提升认知、提升个人的能力。”

“新农人,不是要再去当农民而是要成为企业家。一个企业家需要什么呢?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比如说财税知识、商务谈判的能力、与政府沟通的能力、法律意识,以及乡村社区治理等等。”

“乡村是属于农民的,乡村的未来要靠这些新农人。”

2024年9月领头雁第六期工作坊

戴航入职在已经国际化的联想,虽然在中国区工作,但他个人一直通过旅行的方式不断地探索、感悟着这个星球。

就在忙碌的2019年,戴航完成了七大洲、四大洋、南北极圈的打卡,他心潮澎湃,在朋友圈里写道:“迈入北极圈的那一瞬间,我也终于跨越34+7+4+2的里程碑,成功解锁国内全部34个省市区及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和南北两极。毫无疑问,时不时地查资料、做行程,然后背起行囊出发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他令人艳羡地描述着,“这些年我在南极撩过企鹅,在非洲追过鸵鸟,在北美飚过车,在澳洲跳过伞,在印度洋潜过水,在新西兰开过飞机……看过圣诺里尼世界最美的日落,拍过蒂卡普湖全球最震撼的星空,上过卡帕多奇亚惊鸿一瞥的梦幻热气球,探过撒哈拉深处摄人心魄的神秘之境,体会过清迈宋干节全民水战痛快淋漓的释放,感受过神户有马温泉泡金汤品和牛的惬意。有过莫斯科身着礼服欣赏世界顶级芭蕾舞的优雅,也有过诺坎普为西班牙德比呐喊的疯狂……”这一段小作文让我想起董宇辉刚出道时的诗朗诵,而戴航是真的在自己35岁前完成了如此精彩而丰盛的生命体验。

他说,“旅行让我不断地感知这个世界,不断地探索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也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学会接受别人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说实话我挺喜欢现在的状态。累积了一些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有选择的勇气,也有洒脱的底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承担后果的魄力,会更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欲望,也在能力范围内握住自己的方向盘。理想与好奇还在燃烧,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失去过,所以做起选择也都更加坚定果断。虽然胶原蛋白确实损失了一些,但时间带来的变化以及握在手上的已知部分,好像更值得津津乐道。所以哪有什么最好的年纪,只有不断走进未知,一直变得更好的自己,还是那句话——世界大而岁月薄,我们没有不上路的借口。”

戴航是那种背包客旅行者,自己做攻略。“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的智能手机,无法随时随地使用Google map和各种APP,我都是把路书打印出来,每天自己看。”计划性强是戴航十分明显的特质,“一定是要提前把每一步的行程、每一个小时的安排都做成Excel表,甚至在当地去吃哪个餐馆哪道菜,都要提前做好攻略。现在各种各样的APP实在是方便太多了,但我还是习惯做充分准备。”

“我其实是很害怕和陌生人交流的,提前把功课做到位,可以让我减少去问路的麻烦,我尽量硬着头皮一个人把遇到的困难给应付掉。”

戴航绝大多时候都是独行,虽然有一些同好的朋友,但他觉得“人等人太影响效率。”

“如果你当个旅游博主,一定是会成网红的。”我说。

“我很高兴我做了大多数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但我从不写游记,会拍点儿照片,很少发朋友圈,更不弄小红书。我在乎的是一个人自己的体验,用心去体验,而不是去展示、炫耀给别人。”

2020年春节前,戴航按计划前往墨西哥和古巴,结果赶上了疫情,回国的航班被取消了,他就索性一路往南,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路上冷了就添置衣服,之后航班不断取消、变化,一直折腾到3月份他才从巴拿马回来。

2020年初戴航在玻利维亚

去年放开了,戴航又利用假期去了阿联酋、沙特、阿曼、巴林、卡塔尔、肯尼亚、纳米比亚、南非等等。因为要省钱,他会一直关注打折机票,一旦有特别便宜的就买下来,再去设计行程,“一次出去大概要四五天到十来天的样子。我会把年假、公共假期都利用上。以前在联想我就这样,我的每一位领导都会准我假,所以联想时期我就几乎跑遍了国内各省,还去了十几个国家。”

多少人虚度一生,有许多事情想做而没做,理由千万条,或苦于能力或困顿于金钱、时间,但这一切都只是内心动力不足够强大的借口。

戴航还有一个爱好——潜水,第一次体验也是在联想,那次部门在三亚开会。像滑雪的人中“白毒”一样,这种休闲潜水被称为“蓝毒”,那之后他连续考了十几个证书,两年前拿到了Dive Master的职业证书,现在已有过百潜的经验,具备督导潜水活动、参与教学、带领体验潜水并签发证书的权限。

每隔几个月,戴航就会去潜一下,每年至少一次船宿潜水旅行。船宿潜水会与世隔绝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潜水,从早上6点一直到日落潜,一日四次,最多时单次潜水会超过一个小时。

戴航接触过七八十岁的潜水老者,他希望自己也能终身潜下去。

“水下很安静,隔绝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声音,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有太空的那种失重感。”

“沉到水下,像打开一个新世界,欣赏到的是与陆地上完全不一样的风景。我看到巨大的鱼群,和虎鲸在一起嬉戏,我喜欢和那些珊瑚、那些海洋生物在一起。水下面也有山峦叠嶂,我在那里穿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全副武装的戴航

戴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曾经联想品牌定义的一个人设——doer。他目标明确、坚定,执行中从不纠结、拧巴。他知道没有完美的决定和解决方案,但他会努力让一切无限趋近完美。

这样的人配得更多的风景。

作者附言

《曾经联想》是我退休后的个人写作项目,计划访谈11位与我一样有过联想工作经历的同事,记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付出与收获、选择与努力、做事与做人。

联想不仅有柳总、元庆这些聚光灯下的人物,更多的是这些平淡无奇、奔日子的普通人,他们是联想、IT行业、一个大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感恩联想,让我人生重要的一段路与如此优秀的人同行。11这个数量的设定,是致敬联想最初的11位创业者。

所有内容经受访者授权发表。鉴于本人能力、认知有限,所发布信息未获得联想官方的确认,任何涉及企业、个人、既往事件的评述如有不当、错漏之处敬请善意理解、指正。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