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流量时代泰然处之,归来只因热爱

360影视 2024-12-29 22:33 4

摘要:停更1217天的她,在两日内连发三则视频,依旧是恬淡不争、娓娓道来的叙事,通过展示制作漆器、蜀锦等传统技艺,触动了大众的情绪共鸣——麒麟回首,万事不用愁。

“李子柒回归”。2024年末,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面,在互联网上激起阵阵涟漪。

停更1217天的她,在两日内连发三则视频,依旧是恬淡不争、娓娓道来的叙事,通过展示制作漆器、蜀锦等传统技艺,触动了大众的情绪共鸣——麒麟回首,万事不用愁。

走红于流量时代的李子柒,始终以一份她独有的泰然,从容应对互联网的风云变幻。而她也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视频,紧紧牵引着公众的文化情感。即便是退隐的三年里,她在传统文化短视频领域的影响力,依然无人能够替代。

懂她的人都知道,生活总有很多事让人惦记,放慢赶路的节奏,你会看到草木里藏着生活的本真,光阴会酿出香浓的花酒,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也浸透在刻字印刷、一针一线、爬树割漆中……

归来:没有“剧本”,只因热爱

一天数十个热搜,归来仍是顶流……回归之初的两天里,李子柒连更三则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人们对她毫不吝啬地夸赞、欢舞。

从泰然归隐,再到因为热爱重回公众视线,李子柒并没有预设“剧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显露的是四川女孩一贯的率真,而且对每一个抉择都应对自如。

在过去三年时间,这样的泰然也是她的生活主调。

这段时间,她填补了很多原本的生活缺失,“把前几年剪片熬的通宵全部都补回来了。时间充裕后,带奶奶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直到回归前一个月,李子柒才正式决定复出。

回归后,李子柒的吸引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让人“着迷”。

“消失”的三年里,李子柒都在忙些什么?接下来打算怎么做?铺天盖地的热搜词条,足足霸屏两周。

这些谜团,在她回归后的密集行程中,被一一解开——

回归第三天,李子柒携手非遗传承人共同成立“李子柒非遗工作站”。她说,“我找到了一些新的方式,将来能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尽一点自己的力。”

回归第五天,李子柒“首趟出差”来到浙江瑞安,回访教授她活字印刷的王法万师傅,并且受聘为“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非遗传播大使”。她说,“为了感谢师恩,为了木活字印刷更好传承,我必须来。”

回归不到一个月,李子柒再次来到浙江。这次,她特地来了解浙江不同种类的非遗,拜访非遗传承人,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非遗传承人被看见。

11月,李子柒回归后的首趟出差,来到浙江瑞安。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如今,在李子柒的个人社媒上,最新内容仍是一个月前的回归“三王炸”视频,上述行程都没有被公开,她也婉拒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以及各地文旅局“学习邀请”。网友只能在零星报道中、热搜上知道,原来没有更新视频的李子柒,一直在出差。

视频不计算更新频率,诞生于流量时代的她,也不追热点、不造梗,从来不被算法裹挟。面对流量的这份泰然,其实也在李子柒的作品中一以贯之。

读懂:烟火寻常中找到获得感

无数人喜爱李子柒,是因为能从她的视频里看到自己的“小家”,有座山、有块地,有个院子,还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可以任性地追着朝霞,欣赏山间斗转星移,晨雾缭绕……

似乎,我们在当下这样喧嚣的时代,在这些视频里却看到了“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远离尘嚣;看到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复归自然;更看到了“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超然通透。

当下,宏大叙事正在消解中,场景化的叙事更让人获得情绪价值。长则十余分钟视频,李子柒用慢下来的镜头,像是放缓了时光匆匆脚步,让每一个视频成为忙碌生活的“舒缓剂”。

有网友留言,在“情绪在最低谷,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每天的自我怀疑和内耗已经让我什么都做不了了,我从你视频里感受到了活在当下的力量和美好”;

也有网友说道,“每个镜头都浸透了李子柒对生活的热情,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连结。”

大多数人都无法像李子柒那样生活,这也正因此引发城市生活者的遐想——身处密集楼群,可以抛开水泥森林,焦虑工作、拥挤地铁,超时外卖,以及越来越长的生活账单……

李子柒的视频似乎成了“情绪加油站”。比如从精神内耗中抽逃,看到无比向往的乌托邦;也让人到沉浸式视觉里,进入某种怀旧叙事,进行自我调整和对话。

被治愈的不只是观众。

通过李子柒的视频,非遗技艺和非遗传承人,受到了史无前例地关注。他们感慨,在互联网无限“放大”下,毕生心血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大家开始认识到传承非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蜀锦技艺视频播出后,70多岁的蜀锦传承人握着李子柒的手流泪了,“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谢谢你让它们被看见”。蜀锦相关产品卖脱销,订单排到了明年;而李子柒的木活字印刷师傅王法万,经过宣传,一件作品拍卖到了一二十万元。

李子柒的镜头里,通过烟火寻常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人们喜爱。每个人看着,看着,找到心中的自己,以及无比追寻的乌托邦。在此,治愈心灵,读懂中国。

未来:继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三年里,李子柒说,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拜访了百余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她的足迹像是一份“田野调查”,除了展现中华非遗外,更关注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现状。

35岁的李子柒也考虑过,接下去是继续做擅长的视频,还是有更多尝试。她选择了后者:互联网、短视频、AI等都是展示生活、传播文化的方式,“希望踩出新的脚印”。

所以她归来了,带着新的期待和使命,密集地拜访、出差,推动文化潮流前进。

11月,李子柒回归后的首趟出差,来到浙江瑞安。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尽管回归屏幕过去了一个月,视频更新仍停留在三个。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由她参与的多个AI非遗馆正在筹建中,以后大家检索词条就能进入专业展厅,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知识。此外,她还在忙活“李子柒非遗工作站”扩容,希望非遗传承人群体能抱团壮大。

回归后的李子柒,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是:非遗传承人过得好不好,如何才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如何形成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以及传承生态闭环。

“请多关注手艺人,他们以此生计,只有他们赚到钱,非遗才能传下去,不然这门技艺将会躺进博物馆里。”帮助宣传木活字印刷后,李子柒助理向记者表示。

这也是李子柒的原意,各类行程活动里,她不愿意坐在第一排,只是希望大家能将关注点放在非遗传承人身上。因为在她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非遗手艺人。放大他们,也就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这是李子柒新的努力方向,也是她回归时泰然面对变化的底气。

“很多传统文化都像极了一位垂暮老人,他们在历经了遥远的历史长河后,不断地回望,他们渴望在这个不那么需要他们的时代里,去找到属于他们的一点价值。”李子柒认为,大众喜爱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方向,希望朝着这个方向走的人越来越多。不附和瞬息万变的网络潮流,实实在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

这种泰然,便是中国年轻人骨子里文化自信、血脉觉醒。

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同李子柒一样,以自然流淌的热爱,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向世界自信地展示着绚丽多彩、历史悠久、文化绵长的中国。(来源:潮新闻)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