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骨松做好七点

360影视 2024-12-30 17:46 4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主讲人: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管护师 黄小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骨质疏松症是发生在骨头里的慢性病。骨头由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物)组成,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内分泌引起的骨代谢异常,骨流失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合成的速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20%患者可能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残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尽管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危害极大,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及诊断率仍然很低。想要远离骨质疏松症,减少其对人体的损伤,大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干预。

1.科学饮食

钙是构成骨骼的基本物质,而维生素D则是促进钙质吸收的关键。平时要多摄入牛奶、豆制品、苋菜、小油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并适量晒太阳或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确保钙质的有效吸收。

蛋白质是骨组织修复和重塑的关键物质,镁、锌等矿物质对骨健康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坚果等。

已有研究显示,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以及具有抗炎作用的食物(如鱼类、橄榄油、浆果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骨质的炎症反应,起到保护骨质的作用。将这些食物纳入日常饮食,可以为骨骼健康“添砖加瓦”。

2.运动健骨

快走、游泳、瑜伽、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机能,加速血液循环,为骨骼提供更多养分;举重等力量训练,则能直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骨骼的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平衡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建议通过打太极拳、做瑜伽等练习平衡度和柔韧性,不仅能提高身体稳定性,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

3.养成健康习惯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骨骼细胞,加速骨质流失,过量饮酒则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和利用。有吸烟、饮酒等嗜好的人群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营造一个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身体环境。

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以减少对骨骼的压力和损伤。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对骨骼健康同样重要。建议确保每晚7~9小时的优质睡眠,让骨骼在夜晚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修复。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有家族史或高风险人群更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4.疼痛管理

对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可采用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理念。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治疗能够缓解疼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镇痛药,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5.康复锻炼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与灵活性训练等,逐步恢复骨骼功能。在康复过程中,应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患者也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

6.心理支持

骨质疏松症带来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疏导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陪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7.预防跌倒

患者的居住环境,应尽量消除可能导致跌倒的隐患,具体措施有安装扶手、铺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整洁等。行动不便或高风险人群,应穿戴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助行器、防滑鞋等,以减少跌倒风险。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