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宇宙之门》: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60影视 2024-12-30 17:52 4

摘要:中国日报12月30日(记者 闫东洁)百亿光年之外人类"视界"可以看到什么?暗物质在哪里?宇宙浩瀚,地球只是一粒微尘。但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脚步永不停歇,重大基础科学设施,是我们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

中国日报12月30日(记者 闫东洁)百亿光年之外人类"视界"可以看到什么?暗物质在哪里?宇宙浩瀚,地球只是一粒微尘。但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脚步永不停歇,重大基础科学设施,是我们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

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央视纪录频道与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联合制作播出的系列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今晚在CCTV-9播出。

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往哪里"。今天,科学家们依然行进在寻找答案的路上,令人瞩目的是,他们已重器在握。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首次对撞成功,从此开启了中国的大科学研究时代。近年来,"中国天眼"、中国散裂中子源、东方超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等一系列国之重器日渐进入公众视野,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叫"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是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技创新的超级装备。

本片系统地对我国10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了科学解读,将天文学、宇宙学、粒子物理等深奥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视听呈现,带领观众直抵当代科学技术的最前沿。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支撑基础研究前沿突破的关键平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标志着一个国家原始创新能力的高低。

目前,我国已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超过60个。《打开宇宙之门》系列纪录片聚焦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中国天眼、郭守敬望远镜、中国散裂中子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锦屏地下实验室等10个科学大装置,涉及内容从地球到外太空,从暗物质到微观粒子,从宇宙组成到微观结构,既有探索科学最前沿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前瞻引领型大装置,也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应用支撑型大装置,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科学家通过这些超级装备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

《打开宇宙之门》系列纪录片每集5分钟,以好奇三连问"为什么要建这个大装置"、"它是怎样工作的"、"它发现了什么"为叙事线索,通过科学家解答、"爱因斯坦"补充、创作者纪录,较清晰地为观众勾勒出每一项科学大装置的来龙去脉,同时对其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本纪录片所涉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日新月异地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开放以来,已完成17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就在节目播出前,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已超过1000颗,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已在天津验收并投入运行,"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正在进行新一轮实验,验证未来聚变实验堆高效运行的可能性。系列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的播出,将会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理解国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发挥大科学装置的社会化功能,为大科学装置的科学传播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该团队曾创作《打开一颗心》、《大脑深处》、《脑海脉动》、《超级巴斯德》《总师传奇》等多部纪录片,本次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打开宇宙之门》,也是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深度策划、出品,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用极致案例、视觉奇观、数字影像前沿探索共同呈现的纪录片中的科学和科学化的纪录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