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双时空叙事、新老警察搭配、90年代……品质刑侦悬疑剧也套模板?

360影视 2024-12-31 11:14 3

摘要:2004年一个矿区小镇即将动迁,刑警队门前赫然出现一具被焚烧的尸体,和10年前当地发生的一起恶性未结案件极为相似。即将退休的老刑警和新来的年轻刑警合力侦破案件之时,也揭开小镇过往的悲剧真相……

上观新闻

2004年一个矿区小镇即将动迁,刑警队门前赫然出现一具被焚烧的尸体,和10年前当地发生的一起恶性未结案件极为相似。即将退休的老刑警和新来的年轻刑警合力侦破案件之时,也揭开小镇过往的悲剧真相……

网剧《风中的火焰》剧照。

由王景春、吴晓亮、蒋奇明等演员主演的悬疑刑侦题材网剧《风中的火焰》正在播出,剧情走向却让不少观众“似曾相识”,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直呼其为“西北版《漫长的季节》”。

同类型影视剧,为何似曾相识?

“现在的刑侦悬疑剧,每一部都在搞双线叙事,每一部都是新老警察搭配,老警察有个未破悬案的心病,当下的新案件又带出当年的悬案件,背景大多是工业城市……”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风中的火焰》试图吸引观众的元素组合,主要是横跨十年以上的新老奇诡案件、新老两代刑警的不懈努力、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社会变迁、时间聚焦上世纪90年代……这些元素组合,在此前播出的《漫长的季节》《尘封十三载》《他是谁》《双探》《黑土无言》《平原上的摩西》等众多刑侦悬疑剧中都曾出现,即将上线的《借命而生》《正当防卫》《树影迷宫》等一系列同类型剧也有着相似的元素架构。如果将时间元素略作延伸,刚刚播完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和《繁城之下》这样的古装悬疑剧也有相似的影子。而这些剧往往都有品质较高的主创阵容和颇具质感的服化道及场景,有业内人士总结出这样一套品质刑侦悬疑剧模板:“双时空+双主角+90年代”。

“以前破案技术没那么先进,编剧可以着墨的空间就大;如今有了各种刑侦技术,破案的效率大幅提升,但作为影视剧就没那么多曲折离奇的过程。”曾接触过许多同类型剧本的从业者胡先生告诉记者,一部悬疑剧要好看离不开离奇的案件,但现代技术让许多“离奇”变得合理,编剧只能将故事设定在刑侦技术不那么发达的时代,但又不能让观众感觉在看“年代剧”,因此需要让新案带出昔日悬案。“从观赏的角度,观众更愿意看‘神探’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线索,而不要看民警对着监控查找证据。”

当代没有福尔摩斯,因为技术进步让破案变成一个科学推理过程,而不是个人智慧的展示。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刑侦技术的发展的确让破案从依赖个人能力到系统协作。以上海“刑警803”为例,有第一代“江南名探”端木宏峪,“刑侦三剑客”张声华、裘礼庭、谷在坤,如今则是越来越多的“平安英雄”“上海工匠”在各个不同部门贡献专业能力加速侦破过程,神探从个体变成了群体。《我是刑警》《尘封十三载》《他是谁》等剧都明确展现了刑侦理念和技术的更新迭代。

但本身有“悬疑”这样的强情节的影视剧,主要人物需要聚焦于少量角色,否则不利于观众集中注意力。矛盾作为推进剧本故事前进的动力,不同代际的角色会因知识、观念、体能等各种差别而产生戏剧效果,因此“双主角”成为一种选择。《尘封十三载》中师徒二人从相遇之初到身份转换,在交锋与传承中展现时代的变换。即便被认为是刑警群像的《我是刑警》,以演员于和伟饰演的秦川作为主线,不同案件中也出现各有侧重、不同性格的搭档来推进情节。

“90年代”成了近期不少刑侦悬疑剧特别热衷的年代。“一方面现在很多制片人、创作者和主流观众都是80、90后,对上世纪90年代有记忆、有情怀。”胡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刑侦悬疑剧在场景设计、服装道具方面,相对容易提取当时人们的共同记忆点,让“质感”容易立住,比如《漫长的季节》里的家属院、录像厅、办公室各类摆件陈设,都能激发观众共鸣。“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改革席卷全国,人们固有的生活和观念受到强大冲击,一些人的命运走向分水岭,有很多故事可以创作,人性的复杂也可以在这些故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而犯罪往往是矛盾极致的后果。”《漫长的季节》里,厂矿企业岌岌可危,假港商与企业负责人试图在转型中牟利;上一辈面对变化无所适从,下一代却早已不愿留在昔日的荣光之中。《平原上的摩西》也有相似的走向:昔日住在同一家属片区的邻居们,有人抓住商机发家致富,也有人守着昔日的观念再也走不出来。也正因为悬疑故事背后的时代变迁,让这些影视剧有了更高的立意和质感。

尽管套用同样的“公式”创作,看起来审美与质感也都在线,但这些同题材刑侦悬疑剧口碑却大相径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不久前因原型案例家属不满改变而再度登上热搜的《他是谁》,豆瓣开分时达8.2,然而随着时代变化,主角主动转变和迎接刑侦理念与技术重大变化的高光时刻后,竟一路“高开乱走”,不仅剧情主线旧案毫无进展,过多直白描述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导致情节散成一片沙,评分跌至5.6。好的立意不代表高级,精美还原的布景也不意味着格调,作为强剧情的类型,经得起推敲的扎实故事才是刑侦悬疑剧的根本。

但,就文艺创作而言,“模板”“公式”本就应该不断被打破,而不是成为套路。

在刑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是不是难有故事书写?

豆瓣评分7.6的《猎罪图鉴》,深挖公安刑侦部门中相对冷门的“画像”技术,结合美术理论进行创作,并涉及现实中容貌焦虑、家暴等热门话题,赢得了观众青睐。然而不久前刚刚大结局的《猎罪图鉴2》,却大大减少对职业特性的挖掘,执着复制上一部的“社会话题”,豆瓣评分跌落至6.5。

而豆瓣评分8.5的《警察荣誉》,聚焦的派出所民警生活,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故事性、悬疑感远非刑侦悬疑剧可比,却展现了鲜活灵动的人物和背后的时代影像,情节同样精彩,立意同样高远。编剧赵冬苓在济南采访了五个派出所和一个刑警队,接触了大量一线的民警,跟着他们值过夜班,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剧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我们在采访中捡来的,又进行了艺术加工。”

或许当编剧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在调阅监控的民警身上,也能创作出好故事。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