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王楚钦与杨洋在可口可乐活动上的C位之争引发一阵舆论风波;这一次,樊振东、陈梦与WTT的“矛盾”也被摆上了桌面。
谁在背刺樊振东、陈梦?
年末岁尾的体育圈也不太平。
先是王楚钦与杨洋在可口可乐活动上的C位之争引发一阵舆论风波;这一次,樊振东、陈梦与WTT的“矛盾”也被摆上了桌面。
3天前,樊振东、陈梦的一纸退赛声明引发关注。12月27日,樊振东在微博写道:“近日WTT颁布了不参赛就罚款的新规,个人实在无力承受但依然尊重国际组织,所以目前只能选择退出世界排名。按照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的要求,本周已提交报告。”
图源:樊振东微博
彼时,陈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近期WTT最新出台的退赛罚款新规定,因身体目前还无法负荷每一次高强度赛事,出于对国际组织的尊重,已于周一签署文件,最终做出退出世界排名的选择。”
粉丝和网友们的反应先是错愕,随后,随着WTT的商业链条被公之于众,一场围绕乒乓球商业化与运动员利益的争论成为大众焦点。
几天来,这场舆论风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虽然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但粉丝和大众的疑问也越来越多。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两个乒乓球组织之间的关系:
ITTF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是由各国家与地区乒乓球协会组成的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是乒坛的最高“仲裁”机构,有权制定与修改基本竞赛规则。
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则是国际乒联于2019年创立、负责运营目前大部分国际赛事的组织。
简言之,国际乒联可以视为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官方”组织,而WTT世界乒联则是国际乒联为推动该运动商业化、市场化而成立的专门运营机构。
了解了二者的关系,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樊振东、陈梦退出世界排名事件时间线:
12月27日樊振东、陈梦先后发文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12月28日WTT发布声明称樊振东和陈梦提到的规则并不是最新出台,WTT始终将球员的利益置于核心位置。
12月29日樊振东在评论区回复:此前从未被官方告知过退赛要罚款。
12月30日 ITTF国际乒联主席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两位奥运冠军的退出措手不及…尚未收到来自中国乒协的官方回应。
12月31日,中国乒协:同意马龙、樊振东和陈梦退出世界排名;刘国梁也称,将推动WTT修改规则。
过程中,乒坛多位外协选手包括莫雷加德、西蒙-高茨、阿鲁纳、勒布伦兄弟等人表达了对WTT新规的不满以及声援樊振东、陈梦。
按照目前的公开信息,樊振东说“按照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的要求”提交的报告,但国际乒联主席却说没有收到来自中国乒协的回应,那么问题来了:
按照规定,运动员退赛要经过国际乒联的同意,既然如此,那樊振东和陈梦签字前的文件是谁提供的?是谁要求让他们签署这份文件的?
图源:微博网友@杜立言
而且有好事者深扒对比了樊振东陈梦的文件和此前德国乒乓球运动员波尔的文件,发现了更多疑点:
1、樊振东陈梦的文件上,日期的写法是不同的,而且与WTT官网的写法矛盾;
2、两人的文件在排版上并不统一。
这样的低级错误,很难让人不怀疑这份文件来源的“官方”属性。
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关键信息,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同时也是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和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
既然咱们“背后有人”,为何沟通还是如此不畅?
图源:微博网友
也正因如此,12月30日上午在2024乒超联赛总决赛开幕式上,直播间有不少让刘国梁“下课”的弹幕出现。
商业社会的一切问题的根源大概率都是商业导致的。樊振东、陈梦此番的“退赛”风波也大抵如此。
如果稍微了解WTT成立的初衷就会发现这里面的矛盾点,国际乒联之所以要创办WTT世界乒联,为的就是推动乒乓球商业化,实现乒乓球“职业体育化”。
毕竟与足球、篮球、网球等运动极高的商业化程度相比,乒乓球即便在我国这样的乒乓强国也基本靠举国体制,商业化程度十分一般。
按理说,WTT的目的与运动员乃至各国乒乓球协会的本质利益应该是一致的。因为乒乓球运动的商业化对参与的各方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诡吊的地方就在于此,近年来WTT的商业化运营做得并不好,长期以来,WTT的赞助商只有4家中国企业:水井坊、英利奥地胶、百岁山、中国农业银行。
图源:CCTV5&头条号@体坛1号站
可以说,这四家中国赞助商撑起了WTT的大部分运营经费。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赞助商少,导致赛事的奖金就少,运动员的参赛积极性也就不高。
根据WTT官方的奖金统计,一些低阶段的赛事总奖金仅为30000美元,更别谈青少年赛事了,冠军奖金更是刚刚超过1000美元。
这也意味着,大部分运动员,是需要自费贴钱去打WTT的。瑞典选手莫雷加德就曾公开抱怨称,如果比赛中不能打进八强,自己反而是亏钱的。
对于像樊振东、陈梦这类顶尖运动员来说,一直高强度的身体训练、精神紧绷,以及高强度的赛事安排让他们也吃不消。就会选择性地退出一些WTT赛事。
但对于WTT来说,樊振东、陈梦这类运动员的退出就意味着WTT对赞助商的吸引力更差了,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参赛就罚款的处罚措施。
大众舆论反噬如此之大的原因就在于此——要靠中国顶尖运动员吸引赞助商,拿着中国企业的赞助,却要“欺负”中国的运动员。
因此如何平衡好运动员、赛事、赞助商三者之间的利益,这对于WTT这个赛事品牌而言,无疑是需要亟需解决的重大命题。
据了解,WTT中国大满贯2025将于2025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办。在招商方面,其赞助商体系共分为四个级别34个席位。
其四个级别的合作费用分别报价3000万、1000万、300万和20万起,按此计算,2025WTT中国大满贯招商收入或将超1亿元。
作为WTT系列赛中最高级别的赛事,今年国庆期间,2024WTT中国大满贯赛票房收入5700万元;对接企业近50家,实现招商收入2500万元。
但从参赛运动员获得的实际收益来看,与WTT赛事本身所获得的商业回报显然是极度不匹配的。
这个问题的指向性无疑是十分明确的:我们有全世界最强的乒乓球运动,有全世界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但却在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商业化上做的不尽如人意。
这种“不如人意”其实更多来自舆论的压力。
尤其是对于国乒顶尖选手来说,比如王楚钦自巴黎奥运会后,多次在赛事中的表现不佳,但舆论却将之与商业建立因果关联。
舆论普遍认为,王楚钦自从巴黎后商业活动不断,参与小红书的直播活动,时尚杂志《时尚COSMO》和《Anther Man》的封面人物拍摄等。频繁的商业活动,或多或少影响了竞技状态。
图源:王楚钦微博
此次WTT退赛风波中的樊振东亦有类似的遭遇。
自巴黎奥运会结束以来,樊振东接连退出WTT澳门冠军赛、WTT中国大满贯赛,缺席国乒亚锦赛名单,放弃出战WTT蒙彼利埃冠军赛....与之相伴发生的是,樊振东与詹俊一起参与足球解说、并出席喜茶线下活动。
图源:喜茶官博
搞得一部分粉丝直呼其“不务正业”。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唯冠军论的一个必然结果。作为运动员如果有成绩支撑,当然一切太平;可一旦成绩下滑,大众最先归因的便是商业化带来的恶果。
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讲,这并非国乒选手们遇到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商业化困境。
如果说有硬核成绩说话的谷爱凌、郑钦文所遭受的是“女性审判”的话,那鲜有硬核成绩的运动员的商业代言则很大程度上会被扣上“原罪”。
比如吴燕妮,其因比赛化妆、起跑前食指指天等极度个性化的行为受到不少品牌方的青睐,但也因成绩不佳而波及代言品牌。
2023年全运会上,吴燕妮因抢跑被罚下并取消成绩而引发讨伐。然而其所代言的雅迪的微博评论区却沦陷了。网友留言称雅迪不会选代言人,调侃其是否有“抢跑”功能,还有网友表示抵制品牌。
虽然雅迪迅速下架了吴艳妮的相关宣传物料,但品牌形象多少受到影响,前期准备的很多物料也都打了水漂。
一般意义上,决定一项运动商业化程度的是观众人数、巨星以及成绩,但对于中国乒乓球乃至中国体育而言,阻碍其商业化的则更多是大众对待运动员的宽容度到底有多少。
来源:创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