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光电化学(PEC)水分解生产“绿色”氢气,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研究表明,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光电极在PEC系统中具有低成本、易于合成和固有稳定性的独特优势。其中,赤铁矿(α-Fe)具有可见光响应区宽和价带边缘合适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PE
这种高性能的六个赤铁矿光电极平行连接的堆叠结构能够平衡赤铁矿光电极的光学透过率和性能,在经济成本和系统复杂性方面提高了器件的应用潜力。
文献信息Parallel multi-stacked photoanodes of Sb-doped p–n homojunction hematite with near-theoretical solar conversion efficienc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DOI: 10.1038/s41467-024-53967-y作者介绍张和民,四川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导师:梁长浩);2012–2021年先后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合作导师Kazuya Terabe)和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合作导师Jae Sung Lee)作为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开展工作;2021年入职四川大学。
他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电催化材料和非贵金属辅助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大面积光电极),以及相关光电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其研究兴趣包括:1.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可控合成(结合软、硬模板、自组装等);2.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转化、氮还原等;3.功能性光(电)催化材料(环境净化、污染物去除等);4.新型光(电)催化材料。
陈君泽,四川大学特聘研究员。2009年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导师:李旭东;2017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导师:张华;随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2020年在韩国首尔大学继续接受博士后训练,导师:Taeghwan Hyeon;2021年加入四川大学。
陈君泽研究员主要从事纳米异质结构的液相制备与性能研究。来源:华算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