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子类混合玩法游戏怎么做看海外潜力骰子元素游戏正反面案例分析

360影视 2025-01-02 16:03 3

摘要:近数个月,我们除了留意到将大富翁或骰子元素与中重度玩法结合的《Monoloot》之外,海外还有一些将骰子元素与中重度游戏玩法结合的游戏。其中,受到我们关注的两个游戏一个是来自日本发行商Kayac.inc的《Dicey Heroes》以及法国发行Homa将骰子元

文/ET

近数个月,我们除了留意到将大富翁或骰子元素与中重度玩法结合的《Monoloot》之外,海外还有一些将骰子元素与中重度游戏玩法结合的游戏。其中,受到我们关注的两个游戏一个是来自日本发行商Kayac.inc的《Dicey Heroes》以及法国发行Homa将骰子元素与TD玩法结合的《Dice vs Monsters》。本次主要拿上述两款游戏作为案例开放性探讨分析。

《Dicey Heroes》:简单玩法却让大富翁玩法变得“不简单”

首先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Kayac竟然会跳出属于自己的舒适圈,没有完全依赖旗下出色的动作物理引擎制作相关游戏。一直以来,Kayac旗下的中轻度游戏具有“非动作类相关游戏往往具有魔性情感,动作类相关游戏具有优秀的想象力”的显著特征,包括旗下游戏也乐此不疲地围绕这个特点立项许多,也因此Kayac在近两年变动迅速地全球移动游戏市场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同样,《Dicey Hero》的出现,我们觉得Kayac似乎正在逐步跟上全球移动游戏的变化。

《Dicey Heroes》游戏规则如下:玩家在迷你大富翁棋盘下,通过摇骰子增长角色攻击力的方式进行冒险闯关。玩家只需要在Boss击杀玩家之前,通过骰子触发攻击回合,通过与血量对等的攻击力击败Boss即可,每个章节共10关。整个体验过程,游戏玩法轻量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延展玩法及策略性。并且,《Dicey Hero》无论从当前轻量式设计,还是将其改造成中重型游戏设计,都具有一定潜力度。

《Dicey Heroes》首先具有简洁、直观、无负担的数值验证胜负判定。《Dicey Heroes》在Boss设计侧分攻击和血量两类,而玩家角色则是攻击与血量共享。这种不对等的设计,在不改变游戏核心框架基础之下,我们针对它做以下3种改动设计假设:

若怪物与角色采用相同的“血量与攻击共享”设计,则Boss需要切割细分成数个怪物,玩家角色攻击情况也需要加入一定的AOE机制,游戏无法保证轻量化。

若玩家角色与怪物采用同样的“攻击血量属性分离”设计,那么玩家通过多次、重复投掷骰子的过程,无法集中在“攻击数字成长过程”,需要同时考量“防御成长”,从而衍生出思考策略复杂性。

若角色采取“攻击数值与防御数值”分离设计,棋盘格每次收获则是攻击与血量共同获取,分离获取既使得原本棋盘直接获取攻击比的格子占比降低,同时还会造成“爽感太低”|“游戏压力较为显著”导致得不偿失的局面。

棋盘分布侧,《Dicey Heroes》的棋盘格为16格分布。其中触发攻击行为6格,底部购买增加士兵1格,顶部延长怪物攻击CD回合1格,左右对角倍数属性成长攻2格,其余6格均为直接增加固定数值格。整体来说,棋盘格较为迷你、游戏对战节奏更紧凑、控制心流感官更显著。对比《Monoloot》的32格棋盘格,战斗类棋盘格概率仅12.5%,《Dicey Hero》攻击事件及直接增长数值类格子各占据占比到达37.5%。

除了棋盘格分布,还包含玩家获得骰子点数概率。《Dicey Hero》采用单骰子投掷的方式进行事件判定。如果仔细看《Dicey Hero》,玩家处于任何一格时,攻击事件与固定增长数值均处于下一次骰子点数的1/3概率,其他事件如倍数增长攻击、召唤士兵、拖延怪物攻击回合均处于1/6概率。而以双骰子及32格棋盘格的机制设计里,骰子点数为2-12的11次独立事件,任意位置之下玩家触发非战斗关卡的格子占比在12格内占据8-9格,配合双骰子的点数不确定比单骰子更显著,玩家实际在核心玩法内触发数值验证的概率会远低于12.5%。

因此用户付费行为来看,《Monoloot》的主要设计更基于《Monopoly Go》的棋盘设计分布,底层逻辑通过玩家对骰子投掷次数形成上瘾的同时,配合触发战斗数值验证场景概率较低,以“吊胃口”的方式吸引海量玩家对骰子进行付费。由于触发“数值验证”的场景很低,《Monopoly Go》类游戏需要通过显著、优质、流畅的视觉动画放大效果传递游戏玩法提供的用户心情及温度,从而维持用户留存,实现付费。而《Dicey Hero》则是在更易触发战斗事件概率的同时,随着关卡怪物数值增长的递进,怪物固定回合倒数的单向攻击对玩家逐渐形成压力,围绕数值制造相关付费。

棋盘格的变化,以及骰子点数对玩家的提供,成为是否可提升触发核心玩法概率的关键因素

在体验及闯关的过程,《Dicey Heroes》在实现随机性之下实现策略性与多样的局势扭转性,这与桌游《大富翁》的核心精髓趋于一致。我们都知道,《大富翁》的事件卡包含限制对方行动、反向移动、限制移动范围、对对方建筑实现破坏等各类独立事件,玩家通过不同场景、时机的使用实现运营能力展示。换句话说,《大富翁》式交互玩法的核心趣味点,并不在棋盘及骰子摇步数自身,而是多样的独立随机事件设计之下,提供玩家多种运营场景过程。《Dicey Hero》成功抓住了大富翁类游戏玩法的核心精髓点,并巧妙运用在游戏之中,使得游戏融合的玩法与大富翁玩法底层没有存在断层、割裂的感觉。

“比数值大小”的游戏玩法缺点就在于策略性缺乏,大富翁核心的优势在于玩家随机元素获取后,选择使用的时机营造了策略性,两者很好地形成了有效的互补

改变棋盘格分布的前后,棋盘显著变化。当玩家失败重新通关时,上一局已强化的棋盘格、最终棋盘格分布均不会进行重置

我们曾经在《花园特攻队》讲述过其自身作为融合型、包含多样而又不复杂策略元素的游戏,在用户引导侧既需要“明牌”方式,也需要“暗牌”方式进行,《Dicey Heroes》同样具备。

具体表现,《Diecey Hero》每个单关卡中,怪物血量及攻击会进行明显增幅。每次击杀Boss提供玩家金币及部分额外攻击力增益。金币在游戏中可用于玩家对增长攻击棋盘格升级、商店类棋盘格购买小兵、购买棋盘格改造棋盘、购买摇出指定点数、购买装备等5种选择。怪物每次被击杀后,下一个怪物为上一个怪物的2倍血量,攻击也会呈现一定的增幅。玩家每次通关取决于以下4点:

棋盘分布

骰子点数与玩家该轮想到达格子类型的匹配概率

固定数值增益格养成度

玩家当前持有金币数量

从左到右依次为:固定数值增益、宝箱Roguelike条件、限制Boss攻击格、倍数成长格

如同前文所述,每个怪物都拥有4回合倒数时间,无论是玩家还是怪物,攻击行为均为单向。《Dicey Heroes》采用压力计时器的方式对玩家实现游戏心流把控。由于压力计时器的出现,使得玩家在游戏内拥有一个明确、短期完成的既定目标及策略选择,驱动玩家诞生思考性,也是绝大多数以大富翁玩法为底层交互形式的游戏所做不到的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压力计时器的设计若过于短暂则会给玩家提供过于频繁的压力,设计得偏漫长则无法改变大富翁类交互设计核心问题——玩家在局内可选择方式偏少。回合倒数时间相当于中轻度游戏内的压力计时器,在怪物血量成倍递增的场景下逐步驱动着玩家的策略性:

如何延缓怪物攻击?

如何在怪物攻击之前自身血量超过怪物?

有没有办法在怪物攻击之前击杀怪物?

不同时间段,金币应该花费在哪些格子?

要不要将其他格子改造成攻击或其他功能格子?

其他(如一次性道具、英雄技能、随着关卡递进新增改变棋盘的Roguelike条件等)…

在第3关之后,《Dicey Heroes》的棋盘格子不断扩大,同时也会新增其他角色提供玩家通关选择,从而补充游戏多样性体验。随着棋盘格数量增多,每关怪物数值递增愈发显著之后,改造棋盘、摇特定点数、使用其他角色通关等均具有对应的“上场率”。

改造棋盘格前后对比,上一场开始游戏过程获得而未使用完的棋盘格,可在下一场游戏使用

装备提供降低玩家后期被秒能力,每个关卡都拥有1个套装提供玩家收集,驱动玩家重复挑战。携带技能的英雄及背包持有的格子、消耗品可为玩家在闯关的中后期面对Boss,提供多种容错选择

《Dicey Heroes》由于当前以IAA类游戏设计,从我们的视觉来看,该游戏既具有IAA类游戏的潜力空间,同时也可发展为IAP类游戏。我们觉得,《Dicey Heroes》属于被低估的游戏产品,造成其“被低估”的因素主要有二:首先是《Dicey Heroes》的引导性,如果对比《花园特攻队》的“明线”与“暗线”式设计的话,《Dicey Heroes》的“明线”式用户引导,也就是轻量的文字指引介绍部分欠缺导致。第二个因素则是亮点前置,《Dicey Heroes》在轻量玩法基础下的策略性、运营性并没有很早地让玩家体验感受到。比如玩家到达第3章节后才开始逐步思考各类玩法功效,各类选择相关描述文字过长等问题,使得核心差异化亮点没有第一时间传递到玩家体验中,关卡设计实际上前2关适合做一定的裁剪。从游戏设计的延展性来讲,《Dicey Heroes》可设计成IAP类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1个boss拆分成n个小怪、角色团队化、击杀相关的动作特效、棋盘格设计、多样战斗/经营类事件、局外养成系统多样性等等,均可以成为相关的延展设计。

《Dice vs Monsters》:骰子版《向僵尸开炮》好坏并存

今年上半年割草TD类游戏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其实同样受到海外厂商的关注。其中,法国发行厂商Homa就尝试将骰子元素与割草TD类游戏玩法进行结合,让游戏整体变得更为更具备趣味性。《Dice vs Monsters》每一章节关卡需要玩家选择英雄,玩家在关卡内以击败怪物的经验升级Roguelike,每次对怪物实现攻击由自动生成的点数实现。随着玩家逐渐通关获取角色碎片、技能书等方式,从而不断解锁玩法体验的多样性。但是我们觉得,Homa的《Dice vs Monsters》在游戏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尴尬局面。

《Dice vs Monsters》角色上阵侧有些相似于国内微信小游戏《小鸡舰队出击》:每个上阵位置仅限1个职业实现,偏量养成及全量养成开放选择。《Dice vs Monsters》主要通过玩家在关卡内及关卡外,对6面骰的普攻形态进行构筑搭建。玩家每次通过Roguelike对骰面进行升级提升点数,表示提升该骰面的攻击次数。

在章节关卡分布上,《Dice vs Monsters》每个章节分为7关,每关玩家需要击杀怪物的波次随着同章节关卡深入而递进。每次对局设计上,单场游戏对局时间十分的短暂,偏向海外欧美厂商将中重度游戏轻量化设计的一个常见手法,比如Voodoo旗下将《Mob Control》则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我们同样发现,《Dice vs Monsters》在这部分进行有意重新设计。

局内对战主要由英雄、升级获得Roguelike条件组成。Roguelike条件类似《小鸡舰队出击》,会将其他英雄及其他英雄的相关roguelike涵盖其中,但只有玩家通过Roguelike获得第2英雄之后才可以在下一级升级时有概率刷新到新上阵英雄的相关Roguelike池。玩家每次局内对战的Roguelike池由“英雄强化1—3个骰面数值”“已获取天赋”“减CD”及“其他上阵英雄”四个部分组成,新英雄同样围绕上述四个部分内容开展,从而实现Roguelike池随着玩家不断体验游戏的过程丰富化。

手机游戏网—推荐最精彩的手机游戏

英雄天赋在Roguelike池中,既取决于玩家是否上阵该英雄,还取决于玩家当前玩家已有该英雄的天赋

在体验核心玩法过程,我们觉得游戏核心尴尬定位,在于游戏自身侧重营收的系列设计具有矛盾性。《Dice vs Monsters》的通关体感过程会类似于《向僵尸开炮》,但游戏难度体感会比《向僵尸开炮》更难。我们曾经在《向僵尸开炮》在分析数值板块与《国王指意》进行对比提到:《向僵尸开炮》在提供玩家容错性部分实际上是优于《国王指意》,而《Dice vs Monsters》在容错性方面实际上比《国王指意》更为苛刻,其目的在于通过失败制造玩家看广告二次复活。

《Dice vs Monsters》虽然设计立意是为了以IAA为主的营收,数值设计思路采取类似《花园特攻队》的数值脱敏形式设计,但是IAA部分我们觉得设计得并不够好。我们曾提到用户在《花园特攻队》“心甘情愿”地主动观看广告有一个重要的点:玩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通关策略是变化的,广告埋点基于玩家在不同选择过程中提供辅助性作用,从而支撑策略实现。《Dice vs Monsters》由于怪物攻击频率、攻击数值过强,玩家Roguelike构筑及每波抵御怪物做不到很好的“累计叠加”,玩家观看广告与通关实现硬挂钩,脱离了游戏品类自身的乐趣。

《Dice vs Monsters》多英雄上阵时的爽感

局外游戏系统主要分为城堡、天赋、装备、英雄、符文等数个系统组成。装备系统与现行大多数游戏基本相同。城堡功能除了提升城墙血量之外,玩家可以上阵5个协助提供骰子功能的符文坑位。城堡升级主要提供血量,个别等级穿插减伤属性,到达100级后解锁第3项升级内容。

天赋设计方面,《Dice vs Monsters》类似于《弓箭传说2》的设计,也就是通过集卡的形式,对角色以骰面为攻击手段实现强化,从而实现不同职业的定位差异与多样性。当玩家获得一定基数的天赋卡之后,攻击形式才逐渐展现特色变化,如法师的多人AOE、冰冻、击退怪物等,刺客的中毒、攻击击中1怪等。

至于英雄设计方面,《Dice vs Monsters》对英雄设计定位、使用功能具有显著的多样化及差异化。升级设计部分,《Dice vs Monsters》的英雄升级仅需要该英雄碎片即可实现,每次升级仅提升英雄的1项属性,所有属提升完1次之后会升级1次骰面基数,依此循环类推,升级属性每次提升的幅度也不够显著,且逐级5碎片形式递进,所需的碎片越来越多。由于这样的设计,使得《Dice vs Monsters》数值升级提供玩家的收益很不显著,无法获得较好的爽感,伴随的问题则是英雄开局的平衡性较为不足。)

装备设计方面,《Dice vs Monsters》的装备不直接提供任何属性增幅,仅提供功能性相关数值如伤害百分比、减CD、击退距离百分比等属性。从IAA游戏的角度来说主要为了数值脱敏。装备侧各英雄也较为通用,可以随时装备、卸载,也采用3合1的方式实现。

符文系统方面,《Dice vs Monsters》在设计上通过条件性功能数值如“上阵3英雄额外增加x%攻击”“x%获得额外经验”“击杀怪物回复x%血量”等,在游戏中后期为玩家提供容错率。获取难度上,《Dice vs Monsters》宝箱可获得完整符文及符文碎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玩家只能获取到1个符文碎片。符文组成及数量方面,每个符文由6个碎片组成,从目前功能栏设计的宽度来看,《Dice vs Monsters》至少拥有15个符文。

最后是商业化设计部分。我们觉得,《Dice vs Monsters》在商业化设计部分做得并不优秀。IAP付费部分,由于游戏自身需要海量的养成内容,对玩家来说毫无疑问付费成为直接需求。但是,无论是一级虚拟货币的获取及真实定价,还是提供捆绑销售的礼包,对玩家的性价比较低,也没有对应配套玩法活动刺激玩家实现如《Monopoly Go》等游戏那般的高频次付费。IAA部分,玩家在游戏第2章开始,每次通关过于强制需要玩家观看广告复活通过,其他的IAA广告点位如类似《史莱姆大作战》形式的“观看广告可提升攻击、技能CD、掉落奖励”部分没有进行一定的引导。关于该部分的引导作用,目的不是为了玩家不明白游戏功能,而是为了让玩家第一时间发现该功能收益后,形成有效的观看广告依赖。

我们在《向僵尸开炮》部分讲过割草系游戏的数值侧主要涵盖点有哪些。

初始数值(敌我伤害;血量;兵种等级;移速等)

频率(敌我攻击/原始技能CD;敌方生成周期;含多段、多个伤害类技能的子技能频率等)

作用(技能/攻击功效;技能/攻击作用单位数量;单技能伤害段数;多段伤害密度&频率等)

成长(各等级伤害跨度;范围;作用目标数量;击杀经验;各等级间所需经验等)

按照上述涵盖点去看整个游戏的话,Homa旗下的《Dice vs Monsters》在上述的数值体系部分存在一定的问题。核心的游戏玩法,其实存在一定的趣味度,但是整体感官给予玩家较为滞后。Roguelike池的游戏设计及轻量化设计思路具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游戏核心亮点体现在每次实现攻击的不可预测性。同样,《Dice vs Monsters》在优化部分其实需要进一步充分展示出游戏自身独特机制,从调优的角度来看具有较多需要游戏调优的点。

来源:罗斯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