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备份我的数据的?

360影视 2025-01-03 06:57 3

摘要:最近我在研究数据的备份这件事,今天来分享我的“成果”。我的备份方案未必完全适合你,但当中用到的工具方法和一些备份原则应该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最近我在研究数据的备份这件事,今天来分享我的“成果”。我的备份方案未必完全适合你,但当中用到的工具方法和一些备份原则应该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本文共计约 2800 字,读完大概需要 10 分钟。

确定备份方案之前,要先搞清楚自己 有哪些东西需要备份,以及它们的体积和重要程度

下面是我需要备份的东西。

我(和家人)手机里的照片视频,这里很多都是家人的回忆,我不想它们丢失,并且希望能永久保存。这部分目前已经占用了 500GB(包括家人的),以后只会更多。

写作内容,包括我的公众号文章、视频文稿、博客等。这是我的「内容资产」,写作会是陪伴我一生的习惯。我目前用的写作工具是 Ulysses,它自身提供了很好的云端同步和本地备份策略(后面会详细说)。

iCloud云盘文件,这里面的东西比较杂,比如 Mac 桌面文件、我收藏的字体、PDF 文档、电子书等等。一些软件的数据也会保存在这里面,比如 Keynote 演示文稿、MindNode 思维导图。这些都是我日常会用的。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同步,我可以随时在任何一台设备上找到它们。

存档文件,这里面包含了我的视频制作存档、各种不太常用的资源和素材等等。这些文件目前总共占用 700GB,只有偶尔会用到

电影收藏作为电影爱好者,我喜欢把想看的电影下载到本地而不是通过流媒体观看。特别喜欢的电影会下载更高画质版本(比如 4K、杜比视界)。这些电影文件体积往往非常大,一部电影一般在 10GB 到 100GB 之间,目前已经保存了 1.4TB 的电影资源。

我和家人用的手机电脑都是苹果生态的,所以我订阅了 2TB 的 iCloud+ 云存储并设置家人共享,每个月花费 ¥68元。

虽然贵,但对于苹果生态(尤其是苹果家庭)用户来说,iCloud 的体验是其他产品和方案都比不了的。

Mac Studio 是我的主力电脑,4TB 的本地容量既是存储,也是热备份

我有一个 2TB 容量的移动固态硬盘(用 M.2 SSD + USB4 硬盘盒组合实现),日常插在 Mac 机身的雷雳4 接口,有 40Gbps 的超快传输速度,适合做温备份

我给它使用 APFS(加密)磁盘格式,在 Mac 上有很多好处。

我最近还买了一只 12TB 的 3.5 英寸机械硬盘,虽然数据传输速度没那么快,但量大又便宜,很适合做长期冷备份

我给它使用 HFS+(也就是「Mac OS扩展日志式」)磁盘格式。HFS+ 在 Mac 上比 NTFS 更方便,比 ExFAT 更安全(HFS+ 支持磁盘加密和日志功能)。

前面出现了几个名词:热备份,温备份,冷备份,这是三种不同的数据备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是否实时更新、备份的频率和恢复速度。

这台 Mac 主机是整个备份中最关键环节,4TB 的本地存储容量让它既是存储,又充当备份的一环。

我使用 SyncTime 这款 Mac 软件(付费的)帮我实现备份功能,它非常灵活方便。

比如现在我要把 Mac 本地的 「Sync」这个文件夹以及里面的所有文件(大概 700GB)备份到我的两个外置硬盘中。

在 SyncTime 中新建一个备份项目,我给它起个标题叫「Sync →PSSD」,意思是把 Sync 文件夹备份到固态硬盘中。「工作计划」就是自动备份的频率, 我选的是「每天」。

左边的问号代表「源」,就是备份什么东西,对应到这里就是 Mac 本地的 Sync 文件夹;右边的问号代表「目标」,就是备份到哪,对应到这里就是 PSSD 里的 Sync 文件夹。

备份源和目标都可以选多个,比如可以同时备份到多块外接硬盘里,但因为我两块移动硬盘的备份频率不一样,所以我选择单独设置两块硬盘的备份项目。

还有一些设置项也很实用,比如「筛选器」可以定义规则,排除某些在备份文件夹但不想备份的文件(比如 macOS 隐藏文件)。「同步类型」可以选择单向、双向或移动(我用的是「单项同步)。

同样的,我会再创建一个备份项目按照类似的方式把 Sync 文件夹整个备份到 HDD 硬盘里,只不过我选择「手动」备份,但每次连接 HDD 时软件也会自动备份一次最新。

这样 Mac 就会按照我设定好的备份方式自动备份这个文件夹到两块移动硬盘中。

备份照片库

我会把 Mac 「照片」App 开启将原片下载到设备本地(iPhone 上我也会开启),这样我所有的手机照片视频都完整保存在这台 Mac 硬盘里。

在 macOS 的「图片」文件夹下面有一个叫 Photos Library.photoslibrary 的文件,这其实就是「照片」App 里所有的照片视频实际所在的地方,只要把这个打包文件备份出去就好了。

因为图片库是一个文件而不是文件夹,所以创建备份项目选择「源」和「目标」时有些不一样,需要先手动把 photoslibrary 文件拷贝到移动硬盘里,再把 Mac 上的 photoslibrary 文件作为备份「源」,把移动硬盘上手动拷贝的 photoslibrary 文件作为「目标」。这里的「同步类型」依然要选择「单项同步」。

这样我的照片图库就同时存在于 iCloud 云、Mac 本地、iPhone 本地以及两块移动硬盘中。

「iCloud 云盘」文件在 Mac 里也是一个文件夹,它会跟 iCloud 云端同步,备份逻辑基本跟「Sync 文件夹」类似。

我会把 iCloud 云盘在本地的文件夹都选择「保留下载」,这样整个 iCloud 云盘的所有文件都真实的存在我的 Mac 硬盘上。

按照上面备份文件夹相似的逻辑在 SyncTime 中添加备份项就行了。

备份写作文章

我的写作工具是 Ulysses,这是一款跨 Mac、iPad 和 iPhone 平台的 Markdown 写作软件,软件本身支持 iCloud 自动同步文章。

另外 Ulysses 还会按照自己的分级备份策略自动备份完整文章库到 Mac 本地磁盘。

最新的文章库备份文件会被叫做 Latest Backup.ulbackup,那我只要把这个文件备份到移动硬盘中就可以了。

电影收藏备份

电影资源文件都比较大,动辄几十 GB,但重要性不高,哪怕这块硬盘坏了,重新下载便是。所以我把下载的电影文件都放在那块 12TB 的机械硬盘中(截止到本文发布已存 2.4TB)。

我在 Mac 中设置了文件共享,只要机械硬盘是连上 Mac 的,我和家人的 Mac、iPad 和 iPhone 甚至 Apple TV 都可以通过 Infuse 这类播放器软件观看硬盘里存的电影,就跟用 NAS 一样。

时间机器备份

「时间机器」是 macOS 内置的非常强大的备份功能,它不是简单的备份某个文件,而是按照一定的备份策略备份整个 Mac,并且可以随时恢复到任意备份时间点的文件。

把那块 2TB 的固态硬盘用「磁盘工具」划出一个 APFS 宗卷,用来创建「时间机器」备份,并给「时间机器」备份限定 400GB 的占用配额,不然我的 2TB 很快就会被占满。

时间机器宗卷

接着我会设置一些不希望备份的排除项(比如已经通过 SyncTime 备份到硬盘上的文件),进一步减小「时间机器」备份对空间的占用。

这样首次完整备份只占用了 100GB,并且在 400GB 配额用完后会自动删除最早的备份。

1,尽量少依赖第三方产品和服务

年前我卖掉了 NAS,这让我少折腾和维护一台机器,并且我发现利用 Mac 的共享功能和丰富的软件工具,完全可以代替 NAS 的大部分功能。

我也不会把个人的数据资料放在诸如百度网盘、阿里云盘这类国产云盘产品上面,但我也不会完全弃用这类产品,把它们作为公开文件共享和下载影视资源的中转工具还是很方便的。

2,尽可能减少在备份操作上花费的时间

搭建好这套备份方案,Mac(SyncTime)会按照设定的备份策略自动完成数据的备份,基本不需要我有任何操作。

搭建备份方案和备份的过程是不怎么花时间的,最花时间的反倒是搭建前的备份方案制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思考、设计和调整。

3,尽可能低成本

对我来说 iCloud 不存在平替,也就没必要算进去这部分成本。

买 NAS 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为此购置的硬盘存储(通常需要两块)也不算便宜,还有新设备的学习和折腾成本,对于个人或家庭用户来说 NAS 可能不是必须的。选择移动硬盘可能是更经济也更容易马上用起来的方案。

2TB 固态硬盘和 12TB 机械硬盘加一起花了 ¥2000 左右,这让我既获得了机械硬盘的大容量和长久性,又有固态硬盘超快的传输速度(甚至可以直接在移动固态硬盘上安装运行 macOS 系统)。

对了,还有 SyncTime 这个超好用的同步软件,在 App Store ¥98 元买断终身。我尝试了免费 Lite 版后果断入了完整版,它直接帮我省了一台 NAS 的钱。

另一款软件 Resilio Sync 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并且是免费的,但我更喜欢 SyncTime 的操作逻辑。

以上就是我的数据备份方案,篇幅原因省略了很多细节,备份方案也是会随着使用需求的变化来调整的。

我目前的这个备份方案并完美,比如还没有考虑家人的数据备份,以及机械硬盘的冗余备份,异地备份等。我也对下一步的完善方案有了大致的规划(无需购置任何新设备),之后再来跟大家分享。

这篇文章前后花了我几周的时间来完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喜欢的话记得支持我的创作。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