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总能在某些时刻,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渺小。
宁夏地震后续,当地地震局发声:近几日可能还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句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总能在某些时刻,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渺小。
最近,宁夏这片土地,似乎就在验证着这句古语。
您说,这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地动山摇了呢?
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这接二连三的,到底咋回事?
1月2日,宁夏银川,这片西北的土地,原本平静的日常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震动打破了。
下午16时43分,金凤区,北纬38.41度,东经106.26度,一场4.6级的地震,让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震源深度10千米,这个数字,像一把尺子,丈量着灾难与人们之间的距离。
但,这还不是全部。
就在同一天,上午10时1分,银川市的永宁县,北纬38.40度,东经106.22度,已经发生了一场4.8级的地震。
同样的震源深度,10公里。
一天之内,两次地震,这频率,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这地底下,到底是怎么了?
宁夏地震台的台长曾宪伟,面对媒体,给出了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研判。
经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紧急会商,他们认为,1月2日永宁县4.8级地震的原震区及附近,近几日,存在发生4-5级地震的可能。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4-5级,听起来数字不大,但真要是晃起来,那也是天翻地覆的感觉。
消息一出,网上立刻炸开了锅。
“这是咋了?宁夏最近是跟地震杠上了?”
“一天两震,这也太吓人了,是不是有什么大地震要来了?”
“我家就在银川,现在慌得一批,晚上都不敢睡实了。”
各种猜测、担忧、恐慌的情绪,在网络上迅速蔓延。
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银川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出来解释了,说现在是冬季,银川确实会地震比较频繁。
还说,地震活动是周期性的,活跃一段时间,平静一段时间,现在银川进入了地震窗口期,也可以说是进入了活跃期。
所以,地震比较频繁,后续仍有可能发生地震。
金凤区和永宁县在地震断裂带上,所以近几次地震的震中都在这两处。
这种解释,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
但,老百姓心里还是不踏实。
毕竟,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得慌啊。
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反映,自己并没有提前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这预警系统,关键时刻怎么就“哑火”了呢?
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又解释了,说地震波是震动能量,从远往近传输需要时间和距离,在“时间差”内,才会进行预警。
如果地震直接发生在脚下,预警是来不及的。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反应。
比如地震如果发生在石嘴山,地震波传播到银川可能要十几秒,这个时候预警就会有作用。
这解释,怎么说呢,虽然科学上说得通,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在民众心中,这和没预警有啥区别。
大家要的是安全感,是提前预知危险的可能,不是事后诸葛亮的解释啊。
历史上,类似的地震事件也不少。
就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来说吧,那次8.0级的地震,造成的伤痛和损失,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次地震,也暴露了我们在地震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一些不足。
当然,这些年,国家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技术也进步了不少。
但跟这次宁夏地震一比,老百姓心里还是会打鼓。
这预警,到底能不能靠得住?
这事儿,说到底,反映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就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命安全。
地震频发,预警“失声”,这些现象,看似偶然,实则暴露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防震减灾体系,是不是还有待完善?
我们的预警技术,是不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们的应急响应机制,是不是还能更高效?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去努力改进。
毕竟,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
我们不能等到灾难真的发生了,才去“马后炮”。
而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来源:丁妈妈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