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根驿传在日本为什么这么火爆?

360影视 2025-01-03 16:07 3

摘要:每年1月2日和3日举行的箱根驿传,是日本的传统新年节目。日本的新年假期从1月1日到3日持续三天,第一天用于参拜祈福,后两天的代表性的度过方式,则是全家聚在被炉前吃着蜜柑看箱根驿传比赛。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璃】

每年1月2日和3日举行的箱根驿传,是日本的传统新年节目。日本的新年假期从1月1日到3日持续三天,第一天用于参拜祈福,后两天的代表性的度过方式,则是全家聚在被炉前吃着蜜柑看箱根驿传比赛。

箱根驿传的全称是“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学駅伝競走”。顾名思义,是由大学生参加的,在东京和箱根之间往返的赛跑比赛。“驿传”这个词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听,但它也很好理解:通过驿站传递,即为长跑接力。选手们会身着名叫“襷”的绶带,跑过短则十几公里,长则二十几公里的“区间”,接力将绶带传递到终点。

驿传在日本拥有完备的赛事金字塔体系和一定的商业价值。按年龄分,从初中到成年人的比赛一应俱全;按水平分,有从普通人跟朋友组个队就可以参加体验的公开赛,也有对选手的万米成绩有要求的高水平比赛;按距离分,有总距离十几二十公里的比赛,也有箱根驿传这样全长超过200公里的比赛。

从每年10月到次年1月的驿传赛季中,在日本全国会举行大大小小几十个驿传比赛,其中有十几个可以获得知名企业的赞助和电视转播。这都能说明驿传在日本的关注度和群众基础。

而箱根驿传则是日本所有驿传比赛中历史最悠久、总距离最长、关注度也最高的比赛。箱根驿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今年的比赛已是第101届。每年有20个大学有资格派出代表队参赛,每个代表队由16名选手组成,其中10人将分别跑完比赛的10个区间,6人为替补。

1月2日为“往路”(即去程),5名选手接力跑完从东京读卖新闻社前到度假胜地箱根芦之湖的107.5公里的路程;1月3日为“復路”(即回程),从芦之湖回到读卖新闻社前,具体线路与去程略有不同,全长109.6公里,也由5名选手跑完。两天总用时最短的学校夺得冠军。

驿传与单纯作为田径项目的长跑比赛的不同之处在于,长跑比赛多在田径运动场内进行,而驿传则是在公路上跑。这对选手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手需要适应上坡、下坡、桥梁、山地等地形起伏;迎风、逆风、降雨、降雪等天气变化;还有公路的路况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速,合理分配体能与肌肉负荷,达到最佳的比赛效果。

箱根驿传的路线中,只有去程的1区和回程的10区是平坦的大道,让选手们尽情冲刺。其他的几个区间都有各自的地形特点:去程的2区和回程的9区地形起伏极大,有多座桥梁和坡度较大的上下坡;去程的3区和回程的8区都是在一段较长的海滨公路后开始爬坡;去程的4区和回程的7区接近箱根山,气温变化较大;去程的5区是海拔落差接近900米的上山路,回程的6区则是沿原路下山。

而与马拉松不同,驿传作为接力比赛,参与的人数更多,也就在人员安排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策略。例如上山的5区和下山的6区地形险峻,对选手的肌肉与膝盖负担极大,所以一般都是安排擅长上下山的选手专门负责这两个区间。2区和9区距离长,地势坎坷,综合难度极大,所以是各校的王牌选手厮杀的战场。

青山学院大学夺得2025年箱根驿传冠军 日刊体育新闻

箱根驿传允许每个学校在比赛当天起跑前更改具体参加每个区间的选手名单,这不仅让教练可以根据选手在比赛当日的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在事先公布的名单中雪藏王牌或奇兵,留到比赛当日再将其派出,不让对手知道自己的策略,这也是驿传的一大魅力。甚至有专门的驿传评论员会在赛前写文章,结合每名选手的特点分析教练会安排谁去跑哪一段。

除去比赛本身的竞技性与策略性,箱根驿传的另一个魅力则是其校园体育的本质。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只有在校大学生有资格参加箱根驿传。由于存在留级、休学、延毕和研究生等特殊情况,箱根驿传规定,每名选手最多只能参加四次比赛。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每所学校的人员组成都是流动的——再厉害的选手也只能跑4场,而新人会有更多的出头机会。

大学毕业生22岁的年纪,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只是刚起步的年龄,远没有达到巅峰。一名运动员如果天赋突出,训练得当,完全可以在最高水平保持十几年。此时,箱根驿传的校园体育本质决定,不会有天才巨星长期统治这个项目。明星选手的毕业和天才少年的加入都会对各校的实力产生巨大影响,箱根驿传作为一个项目也就有更多的变化与看点。

校园体育除了在竞技上带来更多变化以外,更大的看点其实是其自带的“青春”属性。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尚未受到社会捶打磨练的年轻人仍然葆有满腔热血,能够为了热爱和梦想挥洒汗水,付出一切的人生阶段。

身体和精神都充满生命力的学生们刻苦地参加训练,与状态起伏和伤病对抗;和队友们相互扶持、并肩作战;在比赛中遇到劲敌,建立深厚的友谊;最终在箱根的大舞台上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地奔跑。有的人最终圆梦,有的人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下遗憾。这样理想化,充满激情和朝气的故事,对所有人都从不缺乏吸引力。

少年追逐梦想的故事在其他国家或许有别的载体,譬如在中国,少年的志向通常是武打或是读书;而在日本,体育则是最为常见的主题。高中棒球的甲子园是日本动漫中经久不衰的大热主题,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也都有各自的全国级别的高中比赛,并以此为原型有火爆的动漫作品。驿传在年龄段上与它们略有不同,但同样依附于日本校园体育的大背景,且拥有自己的大热作品。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中国观众,都是因为《强风吹拂》这部动画入坑的箱根驿传。

动画《强风吹拂》剧照

进一步深挖校园体育在日本如此火爆的背后原因,我们会看到日本社会对于学历的极度重视。这里的“重视”并非是指日本社会严格意义上唯学历论,或是日本社会重视高学历人才,而是说日本人的学历是自己的个人信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与年龄、出身地等基本信息并列。

而且,与中国从大学阶段开始区分学校不同,日本人的学历是从高中开始记录和评价的。无论是找工作写简历,还是自我介绍或者报道,只要涉及到介绍一个人的经历,一定是从他高中就读的学校开始。

对学历的重视叠加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和前后辈关系,形成了日本人对于高中和大学母校的强烈情感和凝聚力——毕竟母校是会跟随自己一辈子的信息,母校出彩真的能让自己脸上增光。同一所学校出来的前辈通常都会对后辈多加提携与照顾,甚至形成小团体,这与韩国是一样的情况。

校园体育作为学校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最佳展现形式,在重视出身校的日本自然会得到极高的重视。学校会派出应援团和啦啦队到现场支持自己学校的代表队,毕业生也会以财力人力等各种形式支持自己的母校。

在甲子园的棒球比赛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看台上有啦啦队的队员跳啦啦操,吹奏部的队员演奏应援曲,其他的同学则会大喊应援口号。箱根驿传作为公路赛,没有这样的空间,但赛道两边仍然会有很多学生家长或是毕业生前去挥舞学校的旗帜,给选手加油鼓劲,支持自己的学校。

另一方面,日本的校园体育直接与职业体育挂钩,作为运动项目广泛的群众基数。棒球、足球、篮球等项目的优秀选手会通过选秀进入职业球队,而不一定需要通过专门的青训体系。很多选手都可以在正常完成高中或大学学业,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之后加入职业队。全世界最有名的棒球运动员大谷翔平,就是从花卷东高中通过选秀进入日本职棒,之后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美国和世界舞台。

高中时期的大谷翔平

而像驿传、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走的则是依附于企业的模式:选手在高中和大学参加相应的社团,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的名次。优秀的选手在毕业后会得到企业的垂青,加入这些公司,成为一名职员。作为企业出钱养着的运动员,他们可以在工作时间用公司的设施训练,并代表公司参加比赛。但在此之外,他们通常也要完成作为一名员工的工作。

箱根驿传的许多明星选手在大学毕业后,都会加入有驿传代表队的企业,在不放弃运动生涯的同时,开启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职业生涯。

日本的这种校园体育对接职业和依附企业的模式,在全世界都很少见。与国内的体工队模式相比,校园体育的路径并不需要抛弃学业和职业,而是可以并行。前段时间关于吴柳芳的争议,使得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日本这种由企业作为员工养着的运动员则没有这样的忧虑。

另一面,中国足球的青训走的是欧洲职业大俱乐部的青训营模式,却没有学来欧洲顶尖青训营给小球员安排学校,抓学习这一点。曾培养出梅西、哈维、伊涅斯塔等顶尖巨星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就要求小球员们必须完成学业,考试没通过会被罚停训。

与此同时,国内的许多青训教练在抱怨“12岁退役”的现象——许多有天赋的小球员到了12岁升初中的年龄,就会退出职业足球青训体系。相比于在职业足球的金字塔里爬升,家长们还是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这两个现象虽然都与中国足球的现状脱不开干系,但也多少体现了体育和校园的剥离:家长们是否一定要做这个选择题?

箱根驿传的火爆,体现了日本校园体育整体的繁荣。虽说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独特的国情,无法照搬,但仍然能对中国体育有一些借鉴意义。体工大队的模式在“唯金牌论”的背景下,是行之有效的培养世界冠军的方式。但到了中国不再需要通过金牌展示国力的那一天,是否可以考虑对运动员的整体发展更好的模式?邻国的校园体育经验虽然也存在诸多问题,但至少向我们证明,体育和学习绝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共存的。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