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的风也吹到新闻了?你怎么看

360影视 2025-01-04 08:30 3

摘要:第25个中国记者节,各家都在卷策划,第1眼TV-华龙网音小见大工作室决定“整点活儿”——不打感情牌,通过一出原创歌舞音乐剧,掀起一阵属于新闻人的“复古风”,上面的“灵魂拷问”就是出自这首《新闻人 “舞”所不能》。

“稿件10w+了吗?最新消息跟了吗?脚本写好了吗?AIGC会了吗?网友互动做了吗?标题是什么?”

……

第25个中国记者节,各家都在卷策划,第1眼TV-华龙网音小见大工作室决定“整点活儿”——不打感情牌,通过一出原创歌舞音乐剧,掀起一阵属于新闻人的“复古风”,上面的“灵魂拷问”就是出自这首《新闻人 “舞”所不能》。

新闻与潮酷音乐,乍一看是不搭边的两个词,但“小音符,能展现大视野”,第1眼TV-华龙网音小见大工作室即通过“新闻策划+音乐视频”,探寻跨界融合和艺术表达,主打“年轻态”“网感化”,将重大主题宣传浸入文化产品中。

(一)

工作室的诞生,要从5年前的一次头脑风暴说起。

当时,我们召开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会,正值说唱音乐流行,有位编辑提出:“咱们能不能把Rap说唱加到策划里头?”

“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

奇妙的思路激发起大家强烈的探索欲。万事开头难,我们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编曲和制作,录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磨”出了第1眼TV-华龙网第一个说唱音乐视频。网感十足的说唱形式抢抓潮流,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将当下的流行元素与新闻策划相结合,进一步拉近与网友的距离,是各家媒体的探索重点。这次尝试也让我们明白,原来,新闻策划还可以这么做。

(二)

“歌曲怪好听,视频也好看。”

2019年,这个有点“怪”的工作室成立了。之所以说“怪”,一方面是形式“怪”,当时并没有其他媒体将新闻策划与潮酷音乐结合,形成系列化栏目,音小见大显得较为“非主流”。另一方面是想法“怪”,团队成员都是非音乐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凭着这么一股“怪”劲儿,在“新闻+”方面探索尝试。

工作室主创多是来自采编一线的编辑和后期,两两搭伙儿组成“High Two”组合站到台前,加上编导、美编、摄像记者,形成6人的固定团队。大家凭一腔热爱,求创新、玩花样,想着“越是没人做,越有机会做”,大胆在策划上寻求音乐化表达。

前段时间,“144小时过境免签(现已延长至240小时)”政策助力“China Travel”热度持续攀升,我们思考:能否通过外国游客视角展现“144小时游重庆”?

我们邀请了巴基斯坦友人Trevor参与视频拍摄,但天气炎热、时间紧凑、语言不通成了拍摄难点,5天紧锣密鼓的拍摄,大家一边比画一边满城跑,Trevor与“High Two”组合在重庆当起了“特种兵”,实时记录在重庆各地“上天入地”体验打卡瞬间。我们也改编了当下流行歌曲《TOOOOO BUSY》,在原曲“魔性洗脑”的基础上,加入本地对话式情景:

“坐上‘黄色法拉利’(Where are you going?)

带你去看City(City啊!)……”

拍摄结束后,Trevor告诉我们,虽然语言不通,但重庆的景色和重庆人的热情深深感染了他。视频发出后,Trevor的朋友们看到了他分享在重庆的经历,纷纷表示想来中国旅游。这是一次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创意表达,诠释了重庆城市的开放与包容、繁荣与发展。

智媒时代,媒体人在践行“四力”的同时,也要牢牢抓住对新技术的主动权,在重大节点,我们也希望借助新技术与音乐,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五四青年节,我们制作了MV《五四AI特别策划|星火》,运用AIGC音频、视频生成技术,尝试全流程创作相关音乐和画面,将不同时空的人、事件巧妙重现。为了更炫酷流畅地转场,团队美编花了半个月时间逐帧生成修改;为了展现不同时代青年人的壮志与热血,我们在创作中加入了中国鼓、古筝等民族乐器,结合说唱、国风、摇滚乐,通过大气磅礴的曲风和节奏,带给网友更加震撼的共情共鸣。

“天高海阔,青春风正劲,荣光岁月唤新景。”

“使命擎在肩,逐梦千万里,浩瀚星辰伴君行……”

5年,我们推出70余期作品,“High Two”组合深入城市角落、田间地头,用不同的热点节点、音乐主题、视频呈现,观察记录着重庆的多彩瞬间。

(三)

5年,我们并非一帆风顺,在策划创作过程中,难免有争执与迷茫。

年轻态表达如何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如何面对灵感枯竭与创作瓶颈?最艰难的时期,我们也受到质疑,也认真思考过是否还要做下去?

有网友留言:“你们就是为新时代新闻而生的!”这句话击中了我们,网友的正向反馈,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热情和信心。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也许正是因为音小见大工作室的独特性,我们发现了更多可能。

我们明白,栏目作品不能千篇一律。情景演绎、相声曲艺、AI虚拟……我们在不断尝试演唱以外的各种表达方式,通过“年轻态”的语感、网感,让工作室和作品“进圈入群”,进一步打响工作室名号。

我们有聚焦全国两会的“春天奋进曲”,也有关注特殊群体的“走心之歌”,有深入田野的“乡村音乐会”,还有与外国友人一同演绎的“开放节奏”……无论是疫情,还是重庆山火等突发事件,我们都克服困难,主动发声,致敬英雄城市、英雄人民,因为我们觉得:“不做,心里过不去。”

5年,团队的每个人都磨炼了自身本领。从不懂说唱的文字小编,到成为“半个音乐制作人”;从负责幕后的后期人员,到镜头前的Rapper;从固定机位的摄影摄像,到熟练运用各种设备丝滑运镜的“大师傅”……部门里流传着一句话,“不会唱Rap的主播不是好编辑”,在一次次策划与制作中,我们实现了跨界成长。

最后,回到开头那首《新闻人,“舞”所不能》,“置身时代洪流,新闻人坚定不回头。”

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也许没有固定答案。

没有前路,我们自己,便是路。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