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维:认知有三个维度,懂得抽离才是智慧,高维还得看老祖宗

360影视 2025-01-04 08:54 2

摘要:为什么说发现问题就成功了一半?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看到的只是表象,假象,然后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然后就陷入一个错误的闭环中,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视野局限罢了。

什么是认知?这个词其实已经被说烂了,但大多数人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真正的认识。

为什么说发现问题就成功了一半?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看到的只是表象,假象,然后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然后就陷入一个错误的闭环中,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视野局限罢了。

众生眼中只有自己,看问题全凭好恶,说白了90%都是看情绪,稍微高级一点的还用点脑子,讲点逻辑,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轰炸,上一秒还在激愤怒骂,手一滑下一个就伤心涕零,对于一个事件能综合多家的资料,并详细分析其来源,寻求其中的逻辑线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都是万中无一的高手了。

然而光有逻辑还是不够的,只看逻辑会把事物看死,陷入机械的状态,科学研究很多时候会走进死胡同,就是因为在一个层面上不断细分,然后打转,绕来绕去,把自己绕死,真正的认知是要懂得不断的跳出当前的维度升级到更高的维度,找寻事物的本源,爱因斯坦不是说嘛,“一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最低级的认知陷在情绪里,只能看见自己愿意看见的,容易被假象所迷惑,落入欲望的深渊。

中级的认知陷在逻辑里,因果链的最远处就是目之所及,容易被经验所限制,落入机械的推导中。

最高级的认知是拥有哲学思维,能跳脱当前维度,升级到更高维度,抠到根上,找寻事物的本源形态,再从上往下看,观其全局,矛盾论和阴阳观,这是事物最底层的动态变化模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外部的万象之变都由其内核的阴阳变化在主导,叫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现在经济低迷,看表面就是国内国外经济大环境不好,外贸被打压还有各种制裁,从逻辑上分析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被打破,内部消费萎靡,产能过剩,工厂利润降低,进而工人工资降低,更无力消费,形成恶性循环。

到这就结束了吗?其实跳出经济的层面看,最根本的原因是贫富分化,而贫富分化的背后是分配制度,这才是导致一切经济危机最底层的原因,如果再往下抠就到人性了,人性的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还有房地产这个事情,表面看就是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房子,老百姓买房子,就是生产和消费,纯商品属性。

往深了看逻辑就能看到银行,政府,开发商的那些事,你会知道什么是自带金融属性,跳出 经济和金融的层面,再看,你会看到这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

97年产能过剩,消费疲软,又碰上亚洲金融海啸,于是国 家发债撒钱开启疯狂基建模式,拉动生产和消费,同时允许地方政F卖地创收,既鼓足了地方的干劲 又盘活了天量资金,于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城镇化。

接着98年就房改,99年大学扩招,一大波通过 高考改变命运的人才来到了城市,有了人,有了房,大家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妥妥的刚需,既拉动了消费,又增长 了GDP,还有人扛债。

哪有纯粹的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只看经济不看政治那是盲人摸象,一头雾水。

西方研究物,重逻辑,靠脑,东方研究人,重悟性,靠心。

西方在心理学上搞出个“情绪ABC理论”指出:人其实不是被事情所困,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所困。

其实这点老祖宗早就看透了,阳明心学指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即理”,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外部的一切都是你心的投影,你的认知和情绪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佛家维度更高,直接来个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空的,自寻烦恼罢了。

看人也是一样,小孩子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看人如果只看是非那维度就太low了,是非可以靠嘴伪造出来,你怎么说都行 ,很多时候是非都是跟着立场走的,都是表象,表象的本质是啥?就是欲望制造出来的幻象!都是假的。道家看人无善无恶,都是阴阳。

看人要看心,心是属阳的还是属阴的,阴阳一动那点小九九就出来了,阳多阴少,阳包含阴,属太阳,那就比较正派, 阴多阳少,阴包含阳,属太阴,那就比较卑劣,君子和小人的行径是不同的,道家把这个叫做性,性定义了一个事物的本质,每个人天性都不一样。

人有什么种子,就会表现出什么样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果。

认知是分层的,越往外,越具象,越是假象;越往内,越抽象,最内核就是阴阳变化,倒过来看就是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果用软件编程来比喻的话,最底层的抽象类只有阴阳两个变量,互相纠缠,越往外部的应用层, 变量越丰富,眼花缭乱,但都继承自底层的抽象类。同一类对象他们的变化逻辑,玩法,都是相似的,因为底层一样。

事物的表象都是纷繁复杂的,欲想掌控事物就要化繁为简,找到那个最简单的“内核形态”。

道是什么?就是在高维观察事物内核形态的方法。

如何观察?就要看其“怎么变化”。每个事物变化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变化方式”,这是由各自的“性”决定的!

《中庸》有言:“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认知要么裹挟在情绪里,要么迷失在规则中,看到的都是术,能理性的用头脑分析推导的已属少数,更谈不上 跳到哲学和道的层面,这需要悟性,需要开窍,而自古至今追求的稳定是不需要太多人开窍的,越少越好。

一个人从幼儿园起一直到成年,思想经历的喂养都是标准化的,填鸭式的,就是考考考,出格一点的都被批为叛逆,乱长的枝头要被修剪的, 本以为指望家庭教育提高一下认知,但大多数原生家庭的父母认知都平平,自己都没活明白怎么教育孩子。

到了社会,接受的全是技工教育,有一整套系统在等着你,让你疲于奔命,既饿不着,又发不了,还没时间,没办法形成原始积累,这是 《稀缺》和《贫穷的本质》讲的核心主题。

等你好不容易有点积累,资本和阶层的压制接踵而来,又让你活的谨小慎微,根本就没有机会站到高处去打开视野,提升认知。

几千年来,上贵下J的 思想已经融进每个个体的血液,荆轲刺杀秦王,来到气势宏大的宫殿前,还没看见秦王就已经发抖了,是真怂了。

那种失去自我的恐惧感让人根本不敢思考, 哪还能有什么想法,弱小到直接让人放弃挣扎,要么老老实实耕作,要么被奴化为舔狗和马屁精,所以每个个体的思想都带着阶层的烙印,难以突破,这就是文化。

在《天道》中丁元英有句话“我只是让他们有机会从井底爬上来,扒着井沿看一看,能不能上来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想要得到更高维度的认知,唯一的路就是爬出“井沿”,看到外面的风景,但这还不够,叶、冯、刘三人扒到了井沿 还是掉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被触动,他们早已习惯了固有的观念,这种高维的认知对他们来讲就是“不可能”。

所以,只有见过黑暗,凝视过深渊,被生活逼到墙角,无路可走的人才有可能梭哈,有可能重生,所谓心不死道不生,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

“知”只是第一步,“行”才能真正的改变!

来源:逃跑吧橙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