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四川大学,2天集齐CNS三大顶刊!

360影视 2025-01-04 20:25 3

摘要: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四川成都,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 ,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四川成都,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 ,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是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恢复“四川大学”校名。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四川大学。

2025年,四川大学迎来了开门红,2天集齐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刊。

1月1日发Nature!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由病毒感染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引发的慢性肝损伤和代偿性增殖所致。尽管MASH增加了HCC的发生风险,其诱导的p53依赖性肝细胞衰老被认为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然而,衰老的双重作用——既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又通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促进癌变——使得MASH相关HCC的发生机制复杂且未完全明确。衰老肝细胞在代谢压力下积累,并通过免疫逃逸进一步进化为肿瘤前体细胞,这一过程需要克服衰老的肿瘤抑制屏障。

2025年1月1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Michael Karin,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古丽和重庆大学医学院朱亚辉等人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FBP1 controls liver cancer evolution from senescent MASH hepatocytes的论文。研究发现,糖异生关键酶FBP1作为p53的下游靶基因,在MASH引发的衰老样肝细胞中高表达,但在HCC中通过启动子高甲基化和蛋白酶体降解被抑制。FBP1缺失伴随着AKT和NRF2的促肿瘤激活,不仅逆转了肝细胞的衰老状态,还增强了HCC前体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活性。进一步分析表明,NRF2–FBP1–AKT–p53信号轴构成了一个可逆的代谢和信号开关,在人类和小鼠中调控了MASH向HCC的进展。该研究为理解MASH相关HCC的双重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揭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1月2日发Science!

工业上(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使用的用于析氧反应的氧化铱(IrO 2 )催化剂稀缺且昂贵。尽管氧化钌(RuO 2 )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品,但其较差的稳定性阻碍了实际应用。

鉴于此,四川大学康毅进教授与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ndrew Goddard III教授(88岁高龄)使用明确的扩展表面模型来识别RuO 2经历结构相关的腐蚀,从而导致Ru溶解。钽(Ta)掺杂有效地稳定了RuO2以抵抗这种腐蚀并增强了RuO2的本征活性。在工业演示中,Ta-RuO2电催化剂表现出接近IrO2的稳定性,并且在2800小时的测试中性能衰减率为每小时约14微伏。在每平方厘米1安培的电流密度下,它的过电势比IrO2低330毫伏。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Jiahao Zhang、电子科技大学Fu Xianbiao、加州理工学院Soonho Kwon。

据了解,本工作由康毅进个人资金支持。

1月2日发Cell!

生物体依靠感知、分析和响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以维持其内部环境的平衡状态,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和适应。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还包括对内部生理功能的精确调节。动物已经进化出pH感应膜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4 (GPR4),以监测与生理相关的pH变化并产生适应性反应。然而,GPR4对质子感知的进化轨迹和结构机制仍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教授团队、易凡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成教授团队观察到GPR4活性的最佳pH值与不同物种的血液pH值范围呈正相关。通过对热带非洲爪鼠GPR4 (xtGPR4)和小鼠GPR4 (mmGPR4)在不同pH条件下的冷冻电镜结构进行分析,作者发现HECL2-45.47和H7.36的质子化使细胞外环2 (ECL2)和7跨膜(7TM)结构域之间的极性网络建立和紧密联系。以及保守的传播路径,这些都是质子诱导GPR4在不同物种间激活的共同机制。此外,细胞外不同的HECL2-45.41的质子化有助于xtGPR4更酸性的最佳pH范围。总之,作者的研究从结构、功能和进化的角度揭示了GPR4质子感知的共同和独特机制。相关工作以“Evolutionary study and structural basis of proton sensing by Mus GPR4 and Xenopus GPR4”为题发表在Cell。

来源:学长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