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尚荫(1909年3月3日—1989年4月24日),浙江嘉善人。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1年获得劳林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受聘于武汉大学任教,成为最年轻的教授。1949
高尚荫(1909年3月3日—1989年4月24日),浙江嘉善人。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1年获得劳林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受聘于武汉大学任教,成为最年轻的教授。1949年,担任武汉大学生物系主任,1953年任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1956年,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直至1984年。其在病毒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病毒学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培养脓病病毒的组织培养方法的研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重大突破。他的研究成果“昆虫病毒单层组织培养法的研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此外,他主持的“昆虫病毒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还获得了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张乐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浙江嘉兴市海盐人。中国著名的漫画家,漫画“三毛”形象的创作者,被誉为“三毛之父”。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多个春秋。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专业画家。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1949年后还画了三毛在新时代的经历系列画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画集。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
苏元复(1910年4月19日-1991年6月17日),又名赓芳,字滢平,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首创中国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及其研究机构。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193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作为创建人之一,参与华东化工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当时梅陇新校区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建设华东化工学院梅陇校址。1956年被国家评定为首批二级教授;1958年被任命为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1978年兼任华东化工学院院长;1984年被选为国际溶剂萃取委员会委员;1985年起担任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中方专家组组长。苏元复在化学工程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特别是在萃取理论及应用方面。
刘炳福(1910年—1930年),平湖县乍浦镇人。1924年,在上海《商报》社当排字学徒工。上海报社成立报界工会,他被选为《商报》社的工人干事会干事。北伐胜利后,《商报》改名为《中央日报》。1929年1月,上海的《中央日报》社迁至南京。当时南京没有工会组织,按党的指示,刘炳福奔波于南京的《京报》《东南日报》《大刚报》等报社,联系工人,筹建南京报业工会,组织工人罢工,并取得了胜利。《京报》社社长蔡某向南京反动当局告发。5月5日夜,国民党南京警察厅派出大批军警包围《中央日报》《京报》等报社和南京报界工会,刘炳福被捕。1930年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岁。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193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193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6年获得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8年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担任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所长,1949年起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直至1979年。1961年,加入美国籍。1981年至1984年任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首任所长。1984年至1992年任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为名誉所长。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卓越,提出了高维Gauss—Bonnet—Chern(高斯一博内-陈公式),发展了纤维丛理论,并建立了高维复流形上的值分布理论,其研究成果对数学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中国著名翻译家,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其写有诗集多种,但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方便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
程裕淇(1912年10月7日-2002年1月2日),浙江嘉善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变质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后转攻地质并获学士学位。1938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回国从事地质研究。他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部等多个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副院长、副所长等。程裕淇在矿产地质与成矿学、变质岩及混合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长期担任技术和行政领导职务,主持完成了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对地壳演化、构造运动和成矿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
杨衔晋(1913年5月4日—1984年2月6日),浙江嘉兴人。著名的森林植物学家和林业教育家。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随后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任教。1945年,他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进修,1946年回国后,在复旦大学和东北农学院任教,并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东北林学院的教授、副院长和院长。长期从事森林植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擅长樟科植物的研究,命名了70余个木本植物新种,对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林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祖同(1914年—1955年),字寿孙,回族,原籍浙江嘉兴。1936年,东渡日本,师从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并协助郭沫若完成了《殷契粹编》。1937年,他护送郭沫若秘密回国,并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还利用父亲金颂清创办的中国书店作为掩护,发稿编报,支持抗战。抗战胜利后,他曾于台湾大学任教,并收集台湾高山族文物进行展览。此外,他还曾在浙江大学任教,并在1951年参加上海市革命纪念馆筹备处工作,后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上海图书馆工作。
张钟俊(1915年9月23日—1995年12月29日),出生于浙江嘉善。自动控制学家,电力系统和自动化专家,中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深造,193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曾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任教,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长期从事系统科学、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在将系统工程用于战略规划和将控制理论用于工程设计方面取得丰富的成果和贡献,开创了中国自动控制教育和研究的先河,他是中国自动化发展进程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也是中国系统工程的首批倡导者和践行者,为中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科学管理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嘉兴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包含嘉兴市下面的管辖市)
来源:冬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