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是啊,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进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
期末专题——初中语文备考(理想类主题)范文
模拟考题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是啊,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进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新材料作文。什么样的作文都要讲究构思,新材料作文也不例外。新材料作文构思要力求新巧,能体现匠心。“新”即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独特的个性;“巧”即巧妙奇特,独具匠心。我们在构思行文时,提示语中有句话很值得揣摩:“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可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我们在构思时,也可在体裁上下功夫。我们可以采用最能发挥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进行写作。在写作上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同学,可以大胆采用创新文体,突破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模式,让构思独具匠心,不拘一格。写作讲究构思,也可体现在技法上创新。例如,记叙文中插叙、倒叙的叙述方式,伏笔照应、衬托暗示的结构技巧,悬念误会、巧合抑扬的情节设计等;议论文中铺陈排比展示材料,运用对比展开论证,凤头豹尾的首尾技巧;散文中线索的设置、题记形式的采用、小标题的拟定、场面的组接、特写镜头的推出等,不胜枚举,你尽可以因文而取,择善而用。本题虽然可在形式上自由发挥,但考虑到话题本身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写成抒情散文比较适宜。写作时立意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活在当下,追求远方;二是描绘某种理想境界,如教育、环境、人生图景等。
构思是主要的,但在写作时也要注重文采,语言要力求出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新材料作文也要讲究文采。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要有闪光的地方,要有特点,乃至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人读后如饮醇酒,久而弥笃。语言有文采是多方面的,如善用比喻、铺陈宏肆、诙谐幽默、大气磅礴、委婉细腻、质朴醇厚、坦诚率真、蕴藉含蓄等都属于有文采。文章有文采不仅指辞藻华丽,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肩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之所在,而且语言精练、优美、含蓄,言近旨远、意蕴深长,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堪称古典文学之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话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本题是个虚实相生的题目,“远方”的含义具有虚实两个层面,我们写作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远方”的内容要明确,不可含糊其词;二是文章的基调要注意与所给材料相符,不要出现破败、阴暗、争名逐利等;三是不能舍弃远方,只关注眼前,全文中要出现“远方”。
佳作展示
远方的胜景
远方究竟有多远?诗人说远方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结束的地方。如此,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是无法丈量的,目力是无法企及的,它是心之幻想、脑之幻景、梦之幻境,如浮云不断变化,似流水不断更新,像棋局不断出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方,远方集结了我们的人生理想和希冀,存储了我们未能实现的人生宏愿和追求。没有了远方,我们便没有了生命的高度;没有了远方,我们便失去了跋涉的方向及跋涉过程中不断积蓄的人生底蕴和气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心出发,远方的胜景在不断召唤我们远行。在次次远行中欣赏沿途的风光,体验生命的况味。
万里之遥,始于心中,从心出发,远方的诱惑在不断激励我们远行。在次次远行中完成对生命高度的跨越和生命厚度的升华,完成对人生远景的设计和人生之旅的规划。
世上有许多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得十分高远,以此来磨砺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体魄,强健自己的心智,提升生命的内涵和质量。当他们抵达心中的远方时,征服的快感、奋斗的幸福、成功的甜蜜等也就水到渠成地一一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一位企业家在谈及人生远景时曾形象地说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人生就像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见的花,这朵花能否开得美丽灿烂,取决于水下面看不见的那些根系和养分。”我们太在乎成功,往往将全部心思都专注于水面上看得见的花朵,却疏于关心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系与养分……激情只能点燃梦想,习惯才能成就理想!真正的事业远行者,必须回到生活常态中来,把对理想的追求、志向的落地、底蕴的蓄积、胸襟气度的养成等,转变为一种天长地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成功才会在不远处等你。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要达成人生的远景目标,我们首先必须端正人生的态度,然后致力于升华气度,夯实厚度,它们就像睡莲中的根系和养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能否最终开放出成功的花朵。
远方是人生的理想,远景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远行是在生命的高度。气度、厚度三度空间的修炼中一步步靠近成功彼岸的过程。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较有特色的抒情散文,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富含哲理,引人深思。本文中有很多句子虽然简朴,但却含义深刻,让人读有所动、品有所感,如“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了远方,我们便失去了跋涉的方向及跋涉过程中不断积蓄的人生底蕴和气度”等。二是语句灵活,富有文采。这篇文章是一篇极富诗情画意的扦情散文。它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纵观整个行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都明白如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比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显中见哲理。
心怀远方
远方,有熊熊燃烧的圣火,没有了远方,生活将一片死寂。
远方,有熠熠生辉的宝石,没有了远方,生活将黯淡无光。
远方,有浩瀚无垠的苍宇,没有了远方,生活将压抑苦闷。
心怀远方,是对自己最贵重的赏赐。
心怀远方,予你一份忍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的远方。虽遭宫刑,受奇耻大辱,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但他仍不忘自己心中还有个远方。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岁岁年年,他望窗、望月、望心,他听风、听雨、听心,他写史、写情、写心,于忍耐之中完成史家绝唱,苦心孤诣造就千古名章。
心怀远方,添你一份忠诚。
“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这是苏武的远方。朔风凛冽,他以冷月为伴;茫茫大漠,他以羊群为友。面对高官厚禄,他睥睨而视,用不屑做出回答;面对重金劝降,他一脸漠视,用旷达做出诠释;面对狰狞面孔,他视死如归,用不屈做出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铮铮铁骨,傲然屹立于大漠之中;不屈男儿,坚守自己的心志,永不变节。
心怀远方,增你一份勤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是王羲之的远方。十八缸水,十八缸泪与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春去秋来,秋去冬至,一滴滴泪,一滴滴汗,化在砚池中,凝在椽笔尖。干了,一缸水;干了,两缸水……他没有灰心,没有言苦,没有放弃,拿着笔杆,执着地,在一张张白纸上辛勤地耕耘着,描绘着自己心中那愈近的远方。
心怀远方,给你一份自信。
“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世界有我。”这是刘翔的远方。寒风中,烈日下,跑道上,一个坚强自信的青春男儿跨过了十重栏杆,正为着自己的远方奔跑。
失意时,心怀远方,你将不再惆怅。迷惘时,心怀远方,你将不再困惑。无助时,心怀远方,你将不再悲苦。痛苦时,心怀远方,你将不再哭泣。
心怀远方,扬帆起航,“直挂云帆济沧海”!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较有特色的议论散文。具体来说,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清楚,脉络分明。文章开头三个排比段来提出论点,中间以“心怀远方,予你一分感耐”“心怀远方,添你一份忠诚”“心怀远方,增你一份勤奋”“心怀远方,给你一份自信”四个分论点来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以四个典型生动的事例加以佐证,结尾又以四个排比段来总结升华。二是语言诗意,富有文采。主要表现在文中排比句及排比段的运用上,如文章开头的三段排比段结尾的四段排比段,这样既可以使整篇文章气势恢宏,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同时,文中整齐的段落们式又具有建筑美,文章铿锵鲜明的节奏具有音乐美:众多统一的内容,直贯而下的语势,显示了连用排比段的独有的壮美风格。
模拟考题2
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央视有段经典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新的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什么是高度?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怎样面对自己的极限?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高度?文章可论对自我“高度”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记叙某个人在自己能力及客观条件的范围下创造出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度”的事迹。
“高度”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客观,只有正视自己,才可尽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我们还可以这样立意: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而不能以某种情况为借口,不愿迎难而上,不愿为奋斗付出努力,这样的人是平庸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立意:虽然在比赛中跳高运动员往往以失败告终,甚至总有一个高度无法逾越,但正是这种向自己“高度”—极限的挑战,才能超越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批判平庸的人生高度,倡导高远的人生高度。
2.赞扬高远的人生高度。
3.不管是平庸的人生高度还是高远的人生高度,不直接表态,得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高度就是最好的”结论。
4.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矮”和“高”的人生态度进行客观的评述。
佳作展示
让人性的光辉在你人生的巅峰闪光
蚕,破茧而出,尝到了飞翔的快乐;种子,钻出深深的土层,长成了参天大树;雄鹰,不断搏击,练就直插云霄的双翅……
自然万物都在超越自我、创造高度,更何况人呢?
历史是一面镜子,东坡让文学闪光——
聆听雨滴穿林打叶,一双芒鞋,一根竹杖,苏轼在雨中吟啸徐行。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他也曾迷惘失落过。但他没有因此被打倒,他面对着官场、世俗的鄙视和诽谤,跨过了心灵受伤的那道坎,在雨后初晴的小路上,道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道出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夕阳的余晖,将苏轼的身影拉长,他,超越了自我,创造了文学的高度,让后人深深地景仰!
生活是一场考试,海伦·凯勒让人性的光辉彰显、升华。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鸟声的世界里坚强的女孩!试想,看不到世界的斑斓,听不到悦耳的音乐,唯一认识漆黑的颜色,那是怎样的痛苦?但她却以内心的坚强与乐观,在旁人体会不到的世界里活得多姿多彩。试想,倘若她没有逾越过痛苦和绝望这道坎,又怎能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抒写着那一份乐观的祈愿,又怎能记录下依然精彩的点滴生活?她,超越了自我,创造了人性的高度,让全世界都为之肃然起敬!
生命是一个高度,人类在不断地超越、创造——
2008 年 5 月12日,中国的汶川地动山摇!在那断壁残垣的废墟下,多少坚强的生命在坚持?那黑若点漆的眸子,曾望见过多少惊心的生离死别?那柔弱的身躯,曾经受住多少楼房的重压?那小小的生命,又该如何重新热烈地跳动呢?汶川的孩子们,在灾难中留下的心灵阴影,或许是他们人生中最惨痛的记忆吧,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被打倒,他们在心中呐喊着坚强,超越自我,一次次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被磨炼得不平凡!
他们,创造了生命的高度,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深深感动!
或许,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只要你能够超越自我,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如一名企业家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人,要不断地学会超越自我,创造新的高度,让人性的光辉在你人生的巅峰闪光!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情理兼胜的文章,体现了作者一定的生活积累、思想沉淀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开篇不俗,起兴、排比句信手拈来,文采斐然,并顺势提出作者的观点:再以苏献、海伦·凯勒、汶川地震中坚强的孩子们为例展开深入论证,很有说服力: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中心论点。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抒写出独特的生命体悟,不少精彩的语句让文章熠熠生辉,展现了较好的文学素养。
“凌绝顶”和“众山小”
杜甫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立在山顶,对苍茫大地,对芸芸众生吟唱,因为他有“高度”。
高度,既讲究“高”,又讲究“度”。面对事物,我们需要站得高。“站得高,看得远”。
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在研究嗅觉信号的秘密通路时,若仅仅着眼于那些嗅纤毛,他们就可能与很多科学家一样,不为人们所知;而他们却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研究起G蛋白的作用,果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接下来,他们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又登上了另一级台阶,向基因的方向进行,于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两位科学家向着科学的顶峰不停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们“站得高”的研究方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因为站得高,我们看得更远;因为站得高,我们更有信心;因为站得高,我们更加无畏地去追求。这就像走迷宫一样,若身处迷宫中,则恍恍惚惚,迷迷茫茫,四处碰壁;若在上空俯瞰,则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目标,心中有数了,当然就可以更大胆地向前迈进。
当然,并不是站得越高越好,我们还必须把持一个“度”,才会有应得的效果。
妙玉站得太高,看得太清。“过洁世同缣”的她,留给人世间一个太洁的背影;屈原更是站得太高,看得太远,也让他心灰意冷,怀石沉江。
他们有“高”却没有讲究“度”。这样的“高”,不但不能让你厘清形势,反而将你引人一个“全面”的误区,或让你想得太多,变得复杂;或让你预见更远,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其实,这就像显微镜一样,有时我们要将镜简升高,才能看得清,但并不是越高越清晰。一边升高,一边要用眼睛看着,调到一个看得最清晰的度,这样我们才能将事物看得更清、看得更准。
诗人在泰山上吟唱,是因为对于诗人来说,泰山既有“高”又有“度”,它的高,正是诗人想要的“凌绝顶”;它的度,正是诗人想要的“众山小”。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能抒发己见的文章。作者很讲究审题,通篇始终抓住“高”与“度”的关系做文章,显示了较强的切题意识:在确定立意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见地。全文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举例清晰,议论有序,在诸多方面,表现出写作者的素养。不足之处在于,行文收束太快,后续有些乏力。
给自己一个适合的高度
生为林木,我当欣欣而向荣。生为芳草,我当萋萋而展绿。
作为一棵小草,不必羡慕大树的挺拔和威严,因为你可以与甲虫、露珠嬉戏;作为一条小溪,不必憧憬大海的广袤和深沉,因为你可以奔腾于林间和山谷;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必汲汲于天才的智慧、富翁的万贯,给自己一个高度,给自己一个定位,不在他人的阴影里喁喁低泣,在自己的一方天空下活得精彩!
给自己一个适合的高度吧!不要幻想于自己的理想境界,若能达到,更好;若达不到,不必气馁,曾经奋斗过足矣!北大才子海子写出篇篇经典之作,无数读者为之感动、疯狂!作为作家、诗人,有此,还奢求什么!可他还是选择了卧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画家梵·高一生留下多少不朽的经典之作,那《向日葵》金黄的叶间仿佛可以喷薄出无限的生命激情,可他却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一个旷世奇才的生命!
再看音乐神童贝多芬,在丧失听觉的条件下写下更为悲怆精彩的乐章,因为他给自己的高度是:“我是一名作曲家,我要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音乐,感动芸芸众生!”事实证明了他的伟大!
同样是“狂人”,前者留给他人的是困惑与遗憾,而后者留下的却是万众景仰和不朽的传奇,这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高度不同!有时,一定的高度并不会限制一人的能力,反而能促使其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将生命之花绽放得如夏花般绚烂。
你有“一览众山小”的能力与气魄,我有“一鸟一天堂”的幸福与满足;你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张扬与壮志,我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低调与智慧。你我都有不同的高度,我们在各自的高度下活得精彩!
或许足球场上再也不会有像马拉多纳这样的天才球员了,但球星仍在绿茵场上奔驰,他们不为超越前人,只求挥洒汗水,尽情展现他们的青春。
或许再也不会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哲学家了,但仍有层出不穷的学生,他们不为语出骇世,只为捍卫真理而默默奉献……
给自己一个高度吧!不为别的,就为活得更精彩!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散文性质的议论文,文辞优美,对偶工整,长短句错落有致,使得整篇文章充溢着一种别致的音韵感。开篇用对偶句亮明自己的观点,富含诗意和哲理。再以海子、梵·高、贝多芬为例展开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接着抒写个人独特的生命体悟,所论切题,引用体现较好的文学素养;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中心论点。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但后文所引马拉多纳的例子和文中他例似有不和谐处,当斟酌。
模拟考题3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这是歌曲《蜗牛》里的一段歌词。诚如歌曲唱的那样,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个大大的梦,有的实现了,有的还没有实现。请以“圆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写作指导
首先,认真审读题目,题目的核心词“圆梦”,应理解为为实现理想而行动。这里的“梦”并非睡梦,而是对理想的诠释。“圆梦”应体现在行动层面,演绎圆梦的过程,而非名词概念的阐释。
其次,在行文选材的过程中,大题小做,就是将“梦想(理想)”具体化,选择小角度写。“梦想”就是自己的目标(大目标、阶段目标、小目标)、理想(远大理想、阶段性理想、小理想)、愿望(大小愿望)、发展方向(阶梯),如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发表文章等。
最后,要写出我(自己)的情感变化,一开始的渴望、实现过程中失败的沮丧、灰心继而不放弃、振作到实现后的欣喜与自豪之情,这样文章才真实动人,从而打动读者。
佳作展示
我终于圆了写作梦
我喜欢写作文,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了,我的作文水平不错,写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精彩美文评赏,可对此,我并不满足,在我的心中一直有这么一个梦想:自己写的文章能在知名的报刊上发表,让大家都能承认我、肯定我。
从初一开始,我就付诸行动了。我将我自认为的一些得意之作先后寄往各家杂志社,总是希望哪天打开自家的信箱时,能发现一个个来自不同杂志社的信封,里面装着稿费和一封封肯定我文章水平的信。
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邮局的门槛我已不知迈进去了多少次,家里的信箱我已不知打开过多少次,可都一无所获。我感觉奇幻的文学世界就像那望不到头的大海,那远方美丽的海天一色是如此让我神往,我的一篇篇投稿就像一只只承载着希望的小纸船,慢慢地、缓缓地驶向海的那边,却杳无音信。
有时我几乎伤心得想哭,感叹世界是如此不公,可是每次内心都会有一个呼唤把我从绝望的边缘拉回来,我能感觉到它在呐喊、在呼唤:“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坚持!坚持!坚持下去!难道你忘了你的梦想了吗?难道你不想去实现它了吗?”对,我不能放弃。我告诉自己要擦干泪水,拿起笔,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习惯性地去楼下帮父母拿报纸,就在我用钥匙打开信箱门锁的一刹那,我的心情沸腾了:一个信封!我激动得一把将它握到手里,翻到封面上一看,是《好家长》杂志社寄来的,天啊,我感到自己手中握着的不是一个信封,而是整个世界。
之后我打开了那个信封,正是我期盼已久的:100元钱的稿费和一张通知我的文章已被采用的单子。一种油然而生的激动再次充溢了我的全身。晚上躺在床上,我的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内心的呼唤再次在我心中响起:“成功了!成功了!我终于圆了我的写作梦,尽管这仅是第一步,但是让我懂得了,梦想的实现虽然曲折,而那些道路上的挫折其实都是对你的考验,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感受圆梦的喜悦!”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以小见大的记叙文佳作,对题目的审读准确到位,不仅写出了圆梦的详细过程,而且写出了实现梦想的情感变化,真实感人。文章首尾呼应,语言流畅,立意高深,让人对小作者驾驭文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赞叹不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化大为小。把希望“文章能在知名的报刊上发表”作为自己追求的梦想,选材独特,出手不凡。第二,立意深刻。小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像“我感到自己手中握着的不是一个信封,而是整个世界”“梦想的实现虽然曲新,而那些道路上的控折其实都是对你的考脸,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感受圆梦的喜悦”的句子不仅蕴含哲理,还有力地深化了中心。第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开头希望发表文章,中间难以实现,最后圆梦,不仅情节曲折生动,而且互相照应,首尾圆合。比喻生动贴切,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结尾的哲理句精练优美,足见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只毛毛虫的自述
我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虫,我的梦想是拥有一双翅膀。
—题记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十几天了,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生活在一棵很茂密的大树上。
每天,我吮吸着清晨甘甜的露珠,吃着嫩嫩的叶子,我长得越来越大,胖乎乎的。小鸟姐姐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曲,青蛙哥哥在树下演奏着高昂的交响乐。我的生活快乐极了。
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孩子,你渐渐长大,到了一定时候,你要吐出丝,将自己裹在茧里,等有一天你有了翅膀,成了一只蝴蝶,就可以找到光明了。”
我很惊异于妈妈的这番话。于是,我每天吸收营养,让自己快快长大。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已能吐丝了,于是我拼命地吐丝结茧,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茧里的日子可真难受啊,又黑又闷热,我真的一点儿也不想待在里面。可是想到飞翔,我梦寐以求的翅膀,我又坚定了信念。我一定要努力地成长,长出一双翅膀。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肩上多了点什么,一看,原来是翅膀,我欣喜极了。于是我鼓足劲,冲出那笨重的茧。
终于出来了,外面的空气是多么新鲜啊。我的翅膀,褐色中带着一些黑色的斑点,在阳光下闪出耀眼的光芒,它是多么美丽哟。我不禁快乐地翩翩起舞。
我很满足,因为我终于圆梦了。
名师点评
本文的创造性在于打破了一般常见的叙事角度,选择了新颖独特的童话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另外,清新的语言、完整的结构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用独特的视角—童话的形式,把自己比作一只小小的毛毛虫,梦想拥有一双翅膀来演绎自己成长的艰辛历程和实现梦想的欣喜之情,不蔓不枝,娓娓叙来。第二,结构完整。开头的题记交代题意,提挈全文,后文写长了翅膀,梦想实现,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美中不足的是,内容略显单薄,“破茧成蝶”的细节描写不够。
来源:一儒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