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消费者遭遇的“六大”套路

摘要:“双十一”落幕,相关电商平台宣称优化了购物规则,简化了消费体验,但一些商家和平台仍通过各种手段让消费者感到“防不胜防”。一些商家在促销期间通过提前涨价再降价的手段,掩盖真实价格,导致活动价格反而比平时高,给消费者带来误导。此外,带货主播常通过“新奇价格套路”掩

“双十一”落幕,相关电商平台宣称优化了购物规则,简化了消费体验,但一些商家和平台仍通过各种手段让消费者感到“防不胜防”。一些商家在促销期间通过提前涨价再降价的手段,掩盖真实价格,导致活动价格反而比平时高,给消费者带来误导。此外,带货主播常通过“新奇价格套路”掩饰限制条件与风险,使消费者误以为捡到便宜,实际却支付了更多费用。

以下是今年“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常遇到的六大购物套路。这些不诚信的促销手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电商市场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被套路的六大陷阱

1、先涨后降,价格误导。许多消费者发现,在“双十一”大促前,商品价格已被“提前涨价”,活动开始后降价,甚至出现活动价比平时价还高的现象。例如,天津的王女士发现自己日常购买的奶粉在“双十一”期间反而贵了几十元,且虚标了“已省”的金额,令人质疑商家的定价策略。

2、预售套路,实际花费更高。尽管“双十一”期间推出了预售活动,许多消费者发现,通过预售支付定金后,最终支付的尾款反而比直接购买还贵。例如,一些消费者在支付预售定金后,发现活动结束时价格更高,而商家拒绝保价,让消费者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3、直播带货“破价”虚假宣传。直播带货已成为电商平台的主流,但许多主播利用“最低价”的噱头虚假宣传。某些商家为了促销特定产品,会专门为直播间“破价”,而同款商品在其他平台的实际价格更低。消费者往往误以为自己得到了“超值优惠”。

4、烦琐优惠设置重重麻烦。“双十一”期间的各类优惠规则繁多,平台券、红包、满减等优惠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参与活动,最后却发现这些优惠对实际购买金额影响甚微,甚至有些优惠在烦琐的操作后不如直接购买划算。

5、直播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尽管直播带货迅速崛起,但其中许多商品质量堪忧。部分头部主播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报价、卖惨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而不少不合格商品或假货也进入了直播间,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6、免密支付导致误购风险。随着“先用后付”以及“0元下单”等便捷支付方式的推广,许多消费者无意中通过这些模式产生了误购。由于操作简单,消费者常常不自觉地购买了不需要的商品或遗忘付款,导致信用受损甚至应用风险。

商家为什么设计“价格陷阱”?

首先,在流量争夺战中,电商平台的广告投放和流量购买已经成为商家获取曝光的常见手段。为了避免亏本,商家提高售价就成为常见的做法。这使得商家在定价上面临一个两难境地:既要吸引消费者,又要保证自己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商家通过“价格作假”和“品质作假”来满足促销需求和平台要求,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先抬高价格,再以促销的名义降低价格,商家既能配合平台的促销活动,又能通过虚假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获得更高的利润。

其次,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热度逐年下降,电商平台和商家在面对市场饱和和消费者疲劳的情况下,商家开始设计各种价格套路,例如虚假的优惠、定金红包、满减折扣等,试图通过这些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甚至“误导”消费者认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这些套路虽然短期内能吸引消费者,但也往往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多花冤枉钱。

然而,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逐渐成熟,消费者的警觉性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商家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更加注重“规则内的巧妙操作”,而这些套路也逐渐被消费者所察觉。

尽管一些商家通过“价格作假”获得短期的流量和销量,但这种策略的长期效果并不乐观。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导致他们在购物后产生失落或愤怒的情绪,商家的信誉和品牌形象会受到严重损害。如果长期依赖这些策略,将难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信任。

来源:我就是我的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