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到“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明确要求“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孵化青少年的科技梦,以“科学+”为路径,构建科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孵化青少年的科技梦,以“科学+”为路径,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到“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明确要求“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孵化青少年的科技梦,以“科学+”为路径,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
01
科学+系列课程构建“学科融合教育”新体系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以科学素养为圆心,以“五育”为半径,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开足科学、信息课程,配强专业师资队伍,高效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增加课堂实验和实践;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发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
开设“科学+劳动”课程,体验具有“科技味儿”的劳动教育。
开设“科学+节气”课程,以州级课题《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研究》为契机,将二十四节气探究活动融入科学实践教学,开展科学调查、主题班会、主题研学等,引导学生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习。
开设“科学+资源”课程,利用恩施市全球罕见的丰富硒资源,围绕硒资源的地理分布,实施“发挥硒资源优势、培育有科学素养的土家娃”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此外,学校还研发了“科学+阅读”“科学+搭建”“科学+食育”“科学+非遗”“科学+天文”等系列课程。02
科学+多方联动形成“大科学教育”新格局社会课堂,按下创新“加速键”。学生走进百校百馆,走进科学教育基地,走近科学家,成立校外科技宣讲团,开展各类科普实践活动,努力拓展科学教育空间。学校积极与州、市科协、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深化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探索全社会科普育人新模式,为培育“未来科学家”的育苗工程加速。
03
科学+多彩活动玩出“科学趣味探究”新名堂近年来,学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跑出了师生成长“加速度”。科学教育加法接续培养了富有创新思维的科技创新辅导员,学校在科学实验说课及精品课遴选中,4人获得部级一等奖,3人获得省级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全国“实验教学能手”称号。1人被评为恩施市科学专业硒都名师。科学示范课、“专递课堂”向州、市内外教联体辐射,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300余名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数字素养提升大赛中脱颖而出。学校还创新了课程体系“新样态”。“科学+”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让学生在“拆、探、玩、访、创”中学习。同时“科学+”课程设计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探秘文化源头,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实践古人智慧,将“动手与动脑结合”分析科技原理,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中国教师报电子版网址变啦因为“种西红柿”,我把自己种成了特级教师!
学会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做冷静有力量的老师,做尊重有理解力的家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