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未来学校新样态

360影视 2025-01-07 00:00 2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到“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明确要求“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孵化青少年的科技梦,以“科学+”为路径,构建科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孵化青少年的科技梦,以“科学+”为路径,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到“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明确要求“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孵化青少年的科技梦,以“科学+”为路径,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

01

科学+系列课程构建“学科融合教育”新体系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以科学素养为圆心,以“五育”为半径,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开足科学、信息课程,配强专业师资队伍,高效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增加课堂实验和实践;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发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

开设“科学+劳动”课程,体验具有“科技味儿”的劳动教育。

开设“科学+节气”课程,以州级课题《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研究》为契机,将二十四节气探究活动融入科学实践教学,开展科学调查、主题班会、主题研学等,引导学生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习。

开设“科学+资源”课程,利用恩施市全球罕见的丰富硒资源,围绕硒资源的地理分布,实施“发挥硒资源优势、培育有科学素养的土家娃”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此外,学校还研发了“科学+阅读”“科学+搭建”“科学+食育”“科学+非遗”“科学+天文”等系列课程。

02

科学+多方联动形成“大科学教育”新格局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突破学校、课堂单一的时空界限,以科学素养为纽带,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情境优势,以“小中大三级课堂”为抓手,形成科学教育合力。家校课堂,点燃探索“火花”。百名家长进学校,充实家校课堂,有效利用家长阅历、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资源。学校设计“家庭实验室”,为其提供“研学单”,引导家长指导孩子“做中学”,设计“阅读卡”引导亲子陪伴“读中悟”,并从中评选“科学小先生”,照亮亲子成长温馨之路。高校课堂,播下求知“种子”。聘请教授担任科学副校长,通过“五个一”活动开展工作:组织一次科普活动,结对一批科学教师,参与一项课程建设,指导一批学生项目,共研一节精品课堂。共建协同教育机制,与高校共建“科普讲座、师资培训、科学活动、教学科研、教师培育”五位一体的协同。引进百名教授进学校,学校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每年邀请20名教授进校园为学生上科学课。走进高校实验室,由大学教师与研究生指导我校学生在实验室内开展实验,从专业师资上进行有效补充,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学习的魅力。

社会课堂,按下创新“加速键”。学生走进百校百馆,走进科学教育基地,走近科学家,成立校外科技宣讲团,开展各类科普实践活动,努力拓展科学教育空间。学校积极与州、市科协、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深化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探索全社会科普育人新模式,为培育“未来科学家”的育苗工程加速。

03

科学+多彩活动玩出“科学趣味探究”新名堂理想的科学教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学校尝试将部分科学课搬到校外,将科学教育与多彩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通原理”“玩出名堂”。科学+研学活动,拓展校外空间。学校广泛开展“科普研学”实践,与基地合作,基地按照学生年龄特点量身定制有趣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为学校科技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学生化身为“小小讲解员”,不仅为学生创造锻炼和实践的条件,还形成了一批精品科普研学路线,激活科学教育的“校外空间”。科学+社团活动,建强百个社团。科技社团是学校开辟科技特色项目的试验田。开展智能科技活动,学校利用课后服务开设天宫挑战赛、无人机、图形化编程、创客编程、劳动科技搭建、VR体验等近百个社团,用活科技室、实验室、创客室、微机室、搭建室等阵地,引进校外专业人员授课。开展“双师课堂”活动,开设了玩转节奏、探秘人工智能、趣味心理减压课、神奇科学趣味实验、推理思维训练营五大主题的“双师社团”课程。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通过视觉体验、知识分享、科技创新、技术挑战等项目,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探索精神。

近年来,学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跑出了师生成长“加速度”。科学教育加法接续培养了富有创新思维的科技创新辅导员,学校在科学实验说课及精品课遴选中,4人获得部级一等奖,3人获得省级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全国“实验教学能手”称号。1人被评为恩施市科学专业硒都名师。科学示范课、“专递课堂”向州、市内外教联体辐射,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300余名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数字素养提升大赛中脱颖而出。学校还创新了课程体系“新样态”。“科学+”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让学生在“拆、探、玩、访、创”中学习。同时“科学+”课程设计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探秘文化源头,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实践古人智慧,将“动手与动脑结合”分析科技原理,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中国教师报电子版网址变啦
因为“种西红柿”,我把自己种成了特级教师!
学会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做冷静有力量的老师,做尊重有理解力的家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