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赋能与产教融合下传媒人才培养思考

360影视 2025-01-07 10:29 3

摘要:受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浪潮冲击,传媒行业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越来越多院校尝试通过专业细分和理论深化来应对传媒行业的结构性变革。然而,在AIGC日益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的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仍显滞后。传媒人才培养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体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事

受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浪潮冲击,传媒行业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越来越多院校尝试通过专业细分和理论深化来应对传媒行业的结构性变革。然而,在AIGC日益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的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仍显滞后。传媒人才培养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体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事关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未来。面对瞬息万变的传播业态,我国传媒人才培养应继承传统、融通未来,探索兼具传统艺能和现代科技的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产教融合,着力人机互助,实现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转型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如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基金,对参与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制定产教融合的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保障融合质量和效果,引导产教融合健康发展,为智媒时代下的传媒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端开发具备AI特点的数智新课,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研究并改进教学型AI,从而实现真正的产、教、研三重融合。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结合产业需求加快革新传媒相关专业的媒体技能课,尝试在适合的课程中引入AIGC相关内容,用以锻炼学生的人机互助实践能力,从而适应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基础环境。

提升教师素质。一方面,加大对传媒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使其掌握人机互助教学方法和工具,如智能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前往传媒企业、互联网公司等开展挂职锻炼,参与新闻报道、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等实际生产,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传授AI智能工具运用的实践经验。

创新教学模式。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人机互助的教学模式,如虚拟实验室、智能辅导系统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开展项目式、案例式教学,以实际项目和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传媒专业教学空间和时间。

拓展技术型产学研,促进技术课程的创新转型与构建高校媒介技术研发的产业闭环

加强市场调研。高校应与相关企业、行业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市场对媒介技术人才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的具体要求,让传媒类专业从传统媒介内容生产研发逐步过渡到媒介技术和内容研发并重的新型产学研当中来,并以此为引领,不断扩展当下国内媒介研究的技术范畴。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根据调研结果,对媒介技术研发成果进行精准筛选和适应性调整,去除那些过于理论化或不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部分,保留并突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的内容,使转化后的课程能够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出具有实战能力的传媒专业人才。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配备最新的媒介技术设备和软件,设计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实验项目和课程作业,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新的媒介技术及其应用。例如,四川传媒学院与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同育人合作关系协议,共同建设融合媒体实践教学中心——“川传云”,1:1还原业界融媒系统核心功能及业务流程,用于全真角色模拟实训,一直作为学院“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的实验实训平台,以适应AIGC时代大视听产业对数智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坚持人文核心,注重个性化与艺术化能力的培养

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在传媒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增加人文类课程比例,如经典文学作品研读、哲学思潮探讨、历史文化剖析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加深学生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同时,精心设计系列与个性化思维培养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创意写作工坊、视觉艺术表达、多媒体艺术创作等,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以真实的传媒项目为背景,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定期举办传媒作品大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意,展示自己在新闻报道、影视制作、新媒体设计等方面的成果;举办文化艺术节,融合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艺术感知和创新思维;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传媒精英来校举办讲座和工作坊,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