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7月的一场艾滋病大会上,科学家宣布,世界上第七个艾滋病痊愈者诞生了。研究人员报道,这名60岁的德国男性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已有近6年没有艾滋病病毒。(参见:全球第七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了)
“深圳市安洲国际生物科技创新研究院”是一个专注于全球前沿创新生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及应用研究的平台,致力于生命健康的实用科学引导及应用科研推广。
干细胞移植已经清除了7名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研究人员表示,大部分长效干预仍很遥远。
一个淋巴细胞上的艾滋病病毒颗粒的扫描电镜图。来源:FOX-NCI/PHANIE/Science Photo Library
在7月的一场艾滋病大会上,科学家宣布,世界上第七个艾滋病痊愈者诞生了。研究人员报道,这名60岁的德国男性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已有近6年没有艾滋病病毒。(参见:全球第七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了)
以这种方式清除体内艾滋病病毒的第一人出现在2008年。然而,虽然干细胞移植清除艾滋病毒的手段很有效,但很难推而广之。这种治疗方式侵入性强,风险高,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供体细胞攻击受体自身组织的疾病)导致的长期并发症。这种手术之所以成功治愈了7名感染者,是因为这些人都患有需要骨髓移植的癌症,澳大利亚墨尔本彼得·多尔蒂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所长、传染病医生Sharon Lewin说,“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很健康,我根本不会往这方面考虑,没有人把它看成是治愈艾滋病的方法。”
艾滋病的标准疗法是抗逆转录疗法(ART),这种疗法混合使用多种药物,一般需要每日服药,防止艾滋病毒在体内复制。ART能使感染者的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防止艾滋病毒破坏身体,极大地降低传播风险。但对很多人来说,这种疗法是不够的。
科学家还在寻找更长效的疗法。我们距离找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或是疫苗还有多远?
为此,《自然》采访了相关专家。
Q 艾滋病疗法目前已取得哪些进展?
药物供应不稳定、耐药性和病耻感等围绕艾滋病的问题使很多接受ART疗法的病人希望能有更长效的解决方案。“许多病人表示,只要能治愈艾滋病,他们愿意承担副作用甚至死亡的风险。”英国剑桥大学微生物学家Ravindra Gupta说。
对于大部分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患来说,受体接受的细胞中含有一种能阻止CCR5表达的突变,CCR5是艾滋病毒用来侵入细胞的蛋白。
虽然这种手术对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并不可行,但它在少数患者中的成功推动了靶向CCR5的基因疗法的开发。靶向该病毒本身的基因疗法也在开发中,比如通过插入一种能产生控制艾滋病毒抗体的基因。
其他研究路线还包括设法控制或清除潜伏的艾滋病毒库,这个库里都是无法产生病毒颗粒的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这些细胞因此能不被免疫系统发现,但它们会在患者停止ART治疗后被唤醒。靶向这种潜伏病毒库的方法包括增强免疫应答,唤醒并攻击休眠的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或使病毒库中的病毒永久性休眠。
这些疗法中的绝大部分还未通过I期和II期临床试验,Lewin说,“这里说的都是早期阶段。”
但是,过去几年在长效疗法上还是有进展的。2020和2021年,多个国家的监管当局批准了卡博特韦(cabotegravir)和利匹韦林(rilpivirine)的组合抗病毒针剂,感染者每两个月注射一次就能控制住艾滋病毒。2022年,监管当局批准了来那卡帕韦(lenacapavir)针剂,只需每6个月注射一次。
抗病毒药物来那卡帕韦(lenacapavir)。来源:Nardus Engelbrecht/AP via Alamy
Q 防止病毒传播有进展吗?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暴露前预防(PrEP)对于遏制艾滋病传播就显得尤为关键。直到最近,暴露前预防只有口服药的形式,而且必须每日服用才有效。如果正确使用,暴露前预防口服药能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降低约99%。
一些批准作为长效艾滋病药物的抗病毒针剂也被证明能预防感染。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cabotegravir作为预防性用药。lenacapavir可能也很快成为暴露前预防药物:7月发表的一项研究[1]显示,每年两次注射lenacapavir能让一个由逾2000名性活跃期年轻女性和青春期女孩组成的群组成功预防艾滋病感染。相比之下,在接受暴露前预防口服药的群组中,约2%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传染病医生、lenacapavir临床试验的首席研究员Ricardo Diaz表示,这种针剂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对皮肤的副作用会使一些人停用药物。其对男性的有效性也不确定(对男性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不过,基于最近发表的试验结果中的效力,lenacapavir可能是艾滋病流行的转折点,Diaz说。
Q 疫苗研发有何进展?
自1981年报道第一例艾滋病毒感染以来,整个领域一直向着疫苗的方向稳步前进,但前路漫漫,美国乔治亚州埃默里大学的免疫学家Rama Rao Amara说。
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开发一种能广谱中和多种艾滋病毒株的疫苗,Amara说。除此之外,由于艾滋病毒高度糖基化(被糖分子包裹),现实中很难设计出突破这一屏障的抗体。
《科学免疫学》(Science Immunology)8月30日发表的两篇论文[2,3]中,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能针对猕猴体内艾滋病毒产生强效、广谱中和抗体的免疫原。这些研究显示,让免疫细胞开始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至少是可能的,Amara说。Amara撰写了与论文同时发表的评论[4]。“这不是简单的任务。”这个免疫原名为GT1.1,目前正处于I期临床试验。
“艾滋病毒不是什么好对付的病毒,”Amara说,“不然我们早就有疫苗了。”
参考文献:
1. Bekker, L.-G. et al. N. Engl. J. Med.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407001 (2024).
2. Nelson, A. N. et al. Sci. Immunol. 9, eadm7097 (2024).
3. Caniels, T. G. et al. Sci. Immunol. 9, eadk9550 (2024).
4. Amara, R. R. Sci. Immunol. 9, eadq8862 (2024).
来源:侦察谍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