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月报速递

360影视 2025-01-07 17:39 3

摘要:12月15日,人工智能领域本年度具有压轴收官意义的一场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盛会——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4)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 智启新程”为主题,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

学会要闻

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圆满落幕

12月15日,人工智能领域本年度具有压轴收官意义的一场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盛会——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4)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 智启新程”为主题,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为支持举办,为期3天,线下线上超千万人次参与。详情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系列白皮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12月15日,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同期活动之一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系列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产学研各界嘉宾见证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智能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基础选编》《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AI驱动下的艺术教育革新》《复合多态机器人》6本白皮书相继亮相,大模型技术体系的开源影响力评估方法及榜单现场发布。详情 >>>

青少年人工智能通识系列讲座开播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智能教育研究中心、CAAI 教育工作委员会、CAAI 中小学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参与协办的“与AI同行,共创未来”青少年人工智能通识系列讲座自2024年12月17日(周二)起每周在杭州外国语学校线下举行,同时开通线上直播。详情 >>>

认知物理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12月18日,认知物理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由李德毅院士提出的原创体系——认知物理学,分享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与认知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李衍达、卢锡城、郑南宁、戴琼海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详情 >>>

2024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在温州成功举办

12月22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4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CAIDIC 2024)在浙江温州成功举办,吸引了线下线上超223万人次参会。详情 >>>

学会公示&会员动态

15名CAAI会员晋级为学会高级会员

为表彰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展有显著贡献的会员,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章程》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评选工作办法》规定,学会于今年10月组织开展了高级会员评选工作,经评选15位会员成功晋级高级会员。祝贺新一批成功晋级的高级会员!详情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两位专家荣获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

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热烈祝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理事、中南大学教授阳春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项类别:电子信息技术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方璐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项类别:青年创新奖)!详情 >>>

CAAI 理事长戴琼海,会士梁吉业等14位学会专家当选2025 IEEE Fellow

近日,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发布了新一届 Fellow 名单。其中,CAAI 理事长戴琼海、会士梁吉业、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周杰,高级会员熊红凯,会员董海荣、赫然、贺威、刘家瑛、罗辛、田大新、尹首一、翟广涛、张兴义、张艳宁,14位专家当选。详情 >>>

关于举办2024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的通知

经大赛组委会研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定于2025年1月17-19日在深圳举办“‘场景驱动·数智强国’——2024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详情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主办活动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全国科普日活动创新发展,《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24〕28号)有关要求,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综合评议,评出1528个单位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1773个活动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其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学会主办的“2024第二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详情 >>>

2024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项目公示

根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的文件要求,现公示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项目,公示期为12月29日至2025年1月2日。详情 >>>

分支动态

2024法律与人工智能论坛在京举办

11月29日,2024年法律与人工智能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线上线下参会观众千余人共同见证了法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成果。本次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CAAI 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承办,以“法治世界数字化”和“数字世界法治化”为主要议题。详情 >>>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生物网络分析与分子生成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11月23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 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承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协办,主题为“AI for Biological Networks Analysis and Molecule Design”(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生物网络分析与分子生成)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主席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魏彦杰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于会副教授。会议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雷秀娟、深圳大学副教授欧阳乐、广西大学副教授兰伟、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陈柏林、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于会进行了相关主题的报告。详情 >>>

2024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融合前沿论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功举办

12月7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 智能融合专委会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承办的“2024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融合前沿论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弘景楼5号楼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融合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成都中医药大学智能医学学院张冠斌教授和清华大学刘瑜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学术论坛的大会主席。详情 >>>

首届中国脑机智能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

12月20-21日,第一届中国脑机智能大会(The Chinese Conference on Brain-Machine Intelligence, ChinaBMI)在杭州成功举办。会议吸引了近一千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工业界、投资机构等科研人员、技术专家、企业工作者等注册参会,在杭城共话脑机智能新前沿,共建中国脑机智能新蓝图。本次大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CAAI 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委会承办。详情 >>>

第二届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12月20-2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AAI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CSIG 脑图谱专委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承办,CAAI 脑机融合专委会协办的“第二届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前沿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功举办。详情 >>>

CAAI 青年工委会“科学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湖北十堰

12月19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 青年工委会、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技教育中心联合承办,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协办的“科学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湖北十堰市房县思源实验学校顺利开展。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详情 >>>

第九届全国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成功举办

12月21-2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于广东省深圳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 青年工委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深圳市计算机学会及深圳哈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协办。CAAI 青年工委会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公茂果和CAAI 青年工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徐睿峰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陈雯柏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家级青年人才、教授施少怀共同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详情 >>>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AAI 具身智能专委会(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定于2025年3月28-30日在北京市举行。本次大会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产业应用前沿,以构建广泛覆盖学术界、产业界、政策制定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高水平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目标,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大会立足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全局需求,围绕科学研究、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的关键议题,致力于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强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互动合作,形成跨领域、多维度的协同创新体系。详情 >>>

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