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3日至5日,“头雁”年货大集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圆明园西路3号院老干部退休处小院与北京肖家河华联购物中心三地同时开幕,“头雁”学员们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农特产品体验,将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带到百姓家。
“山东大集”“东北早市”
……
“赶大集”Vlog与直播
在各短视频平台大受欢迎
近日,中国农大热闹非凡
你能相信,大学校园里也能“赶大集”?
校园里的大集,奏响了
乡村振兴激昂的旋律
与农业发展的新乐章
一起来看看
中国农大“头雁”大集
如何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在大地上播撒希望,生根开花
在校园里也可以“赶大集”?
1月3日至5日,“头雁”年货大集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圆明园西路3号院老干部退休处小院与北京肖家河华联购物中心三地同时开幕,“头雁”学员们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农特产品体验,将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带到百姓家。
本次年货大集汇聚了河南、内蒙古、贵州、河北、辽宁、安徽、甘肃、黑龙江等16个省份“头雁”的农特产品,包括新鲜蔬果、粮食、肉类、茶叶、加工食品、特色饮品和中药材等多个品类。
一踏入年货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摊位。拱门下方人头攒动,人们在摊位前驻足挑选。年货节的入口被装点得红红火火,红色的拱门和灯笼烘托出节日的氛围。
形态多样的南瓜、翠绿挺拔的西葫芦、紫得发亮的茄子以及红通通的西红柿,它们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出发,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一路奔向城市消费者的餐桌,承载着农民增收的希望,见证着乡村产业的日渐兴旺。
酒水简约大气的包装背后,是当地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酿酒产业的决心。优质的水源、传承的技艺,让产品走出大山,为当地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纹理清晰、紧实弹性的鲜肉,颗颗饱满圆润的鸡蛋,凝聚着养殖户借助新技术、新政策,精心发展养殖产业的心血,让乡村畜牧养殖成为致富新路径。
品质的保证是产品的核心,“年货节”上的每个农产品都经过严格的筛查才呈现到了大家眼前。
穿梭忙碌的工作人员热情介绍农产品,脸上洋溢的自信,正是因为乡村振兴的卓越发展成果给予人们底气。
这场 “大集” 不单局限于食品领域,丰富多样的乡村工艺产品同样大放异彩。它们巧妙地将文化传承与产品宣传融为一体,成功吸引了来往路人驻足购买,彰显出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所带来的影响力。
据了解,“大集”现场还评选出“头雁”年货大集十大最受欢迎产品,获奖产品将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杨胜楼中农“头雁”优特产品展区展示,并将现场召开“头雁”产品复盘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与产品宣传。
什么是中国农大“头雁”项目?
“头雁”项目旨在五年内培育出一支能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精英队伍。中国农大高度重视“头雁”项目,自2022年起,学校共承担了北京、河北、河南、山西、辽宁、湖北等15个省(市)的培育任务,并提出“一年培育、长期服务、终身校友”的培育理念,指导服务不设终止符,全力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已成功培育了超3700名学员,今年更是肩负着培育1957余名新学员的重任,彰显了项目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拓展。
两年来,中国农大建立跨省域交流机制,搭建“头雁”合作平台,跨省域学生间成立公司或其他合作组织超过十个,探索组建跨省“头雁”联盟2个。整合学校服务资源,续航“头雁”持续发展,在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教学实践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与学生深度合作,齐心协力做好“头雁计划”。同时协调各类社会资源,打造“头雁”服务支持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联农带农努力提供坚实保障。中国农大着重实施“群雁”服务计划,探索“雁阵”发育途径,对接学校优质科技资源和师资,参与农业职业技能认定,实现“头雁带群雁”的辐射带动作用。
经过培育,“头雁”项目学员们凭借所学的现代农业理念、先进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地乡村产业的领军人物,他们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不同省份的“头雁”学员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全国唯一国家级“头雁”专题课题等成果的产出,更是提升了项目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乡村振兴似繁星璀璨
照亮农业发展前行之路
头雁如春风化雨
润泽乡村每一寸土地
为产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让乡村成为充满希望的田野
文字 | 尚怡彤
图片 | 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 | 王琮琮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张舒然 杨雨睿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