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与大学生心灵对话》原稿 (二十四、1)

360影视 2024-12-11 23:31 3

摘要:“三观颠覆了一次又一次”,非常痛苦之下,她约见了记者。艾雯告诉记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她的学生让她这个一直身处象牙塔的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原来社会“水这么深”,而从前她一直深信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一次次与现实的遭遇战后发生了动摇。

最近看到一篇《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一位海归“青椒”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当一位好老师》,应该引起我们的大学生重视。

“现在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当一位好老师。”艾雯这样告诉记者。从德国留学回来后,艾雯已经在山东一所 985 大学任职两年。因为这期间她

“三观颠覆了一次又一次”,非常痛苦之下,她约见了记者。艾雯告诉记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她的学生让她这个一直身处象牙塔的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原来社会“水这么深”,而从前她一直深信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一次次与现实的遭遇战后发生了动摇。

当艾雯开始向周围的年轻同行吐槽、寻求帮助时,她发现,不知道怎么当大学老师的“青椒”原来有许多。

缺心眼老师VS 深谙世道学生一腔热血换来背叛是什么体验

今年春天,艾雯负责辅导一位大四学生白皓的毕业论文。白皓在大学里一直成绩优异,并已经保研到了一所名校。然而,他的毕业论文初稿却不大令人满意。

“我跟他说,你这份稿子除了四五页是自己的内容,剩下的都是拼凑出来的,需要大改。”艾雯说。

由于时间紧张,眼看教务系统就要关闭,白皓只改出来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让艾雯觉得,这个学生是有潜力把整篇文章修改好的,而且修改期间,白皓的态度也十分刻苦端正。于是,艾雯怀着对白皓的信任,提前在系统里为白皓的毕业论文打上了“优秀”。

“我本来以为,他是一个好学生,那么他肯定是希望自己每一步都非常完美的, 我也能看到他当时的态度转变,所以我希望帮他一把。”令艾雯大跌眼镜的是,一打完分,白皓就离开学校回家了。

“他倒是觉得自己任务完成了!”艾雯苦笑道,“我顶着上面的压力延长他修改论文的时间,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做!”气愤的艾雯给白皓打电话,“我没有骂人,我只是告诉他不要以为这就是最终的成绩,如果论文改不好,我还是有权力修改成绩的。”

令艾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天,艾雯看到学校的贴吧里出现了一个指名道姓“黑”自己的帖子。艾雯发现,帖子就是在与白皓通话的当天晚上发布的,帖子内容包括艾雯没事找事、为难学生、临时给学生的毕业论文使绊、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程等内容,回帖量在这个不是很热闹的贴吧中格外显眼。

“没想到我对于学生的‘一腔热血’却换来这种结果。”艾雯感到十分委屈,更令艾雯无奈的是,这个帖子出现以后,自己的研究生招生人数都受到影响。“我没有想到,网络的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安排”。

高级黑弟子VS 耿直“青椒” 现在老师为什么不敢惹学生

艾雯讲到,在德国上学时,大学里的不及格率是 50%,如果不及格的科目达到一定数量就要换系重读。“国外老师对学生是很严格的,没想到一回国,‘上面’就不希望有很多学生不及格,还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补考,直到学生全过,以至于我们还得帮着学生考试”。

艾雯表示,不管是对什么学生,老师们在分数上都是“手下留情”的。因为,老师严格要求后的结果“惨不忍睹”。

首先,某些学生利用网络在各种论坛、贴吧、评师网站上给老师“差评”。“他们会在帖子里写,这个老师打分低、人品差,劝之后的学生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艾雯表示,这基本就能把老师“打入冷宫”。一拨拨学生口口相传的选课经验,会让严格的老师招不到学生,甚至连课都开不了。

除了学校的做法让这些“青椒”感到无奈,学生家长的态度更是让“青椒”们感到孤立无援。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家长跟学校老师都是一心的,大家都希望学生努力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取得一个好成绩,这不是很简单的逻辑吗?”艾雯说。

然而,艾雯遇到的大学生家长,面对孩子不太满意的分数,好些的会劝老师“放学生一马”,不要在成绩上“为难”学生;厉害的则会“在学校里闹”,称老师是“学生发展的绊脚石”,要耽误孩子的一生。

“前一阵我们抓住了一个作弊的学生,学校打算按规章处理,家长就找上来一直在学校里‘纠缠’。”艾雯说。

“难道我们严格要求学生,错了吗?!”她不断重复这句话。

师生关系VS 医患关系大学老师成了弱势群体?

“现在大学里的师生关系,已经快赶上医患关系了。”对于如今的师生关系,艾雯这样评价。

艾雯表示,她所在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一般是看科研部分。“其实我们的教学是不被考核的,凭着良心认真教学生最后还导致这样的结果,老师有这时间干点什么不好?”

然而,学校把教学压力给了老师。艾雯表示,“我们是导师负责制,只要学生的论文出了问题,就是导师的事。学生撂挑子不干了,最后是老师的责任。我们两头受气,太无语了!”

“老师现在成了弱势群体。”艾雯说。

渐渐地,艾雯也开始“反思”:如果她当时没有那么热心,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我不要对学生太好心了,他们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艾雯开始“长记性”了。每次考试出分时,她不去学校,尽量不接电话。最让她觉得自己“机智”的一件事是,有同学在考试完什么都不说直接给她发“QQ 红包”,

“还好当时我没手抖,我绝对不会点!”

事实上,如何当好一个大学老师,已经成为艾雯不少“青椒”同行面临的问题。艾雯的一个同学在北京某知名高校当数学老师,他告诉艾雯,在种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下,他开始以做文献研究的劲头寻找“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答案,然而翻遍了网络,没有一篇文章可以给他指明方向。

“帮我找找答案吧。”艾雯对记者说。

文章中所述的事实,在大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和问题。这不仅让我回想起自己身边曾发生的事。新技术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海量信息的社会,如何甄别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自己所用,其实也意味着你是否能真正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被淘汰。但当你看到身边的大学生们,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世界里,需要什么和应用什么,你就会发出感慨。甚至很多学生,连做作业都要利用网络百度搜索,去寻找所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网上正确答案而应付交差,而将上课求知的本能都弃之脑后,将多年的习惯预习、认真听讲、复习总结都已忘却。而多媒体的课件教学的最大问题是信息量很大,一是需要老师精准而清晰地教授,让人易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学生,就要求你能够不断地转换脑筋,而且课后要加强复习,才能从书本和课件中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难以想象,不会有效利用信息的人,今后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看到《超级工程》、《中国创造》,看到沈阳新松工业机器人公司等产品的实际应用的前前后后,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长足发展,也许你会“杞人忧天”,中国社会的14 亿人将来怎样才能够生存发展下去?每个人,你不去不断求知,不断追求,也许下一个被社会发展淘汰的弃儿,就是你。这种优胜劣汰,每时每刻都在呈现,这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人可以忽略,也没有人可以例外。

初现总放纵,矫枉又过正,这是中国社会传统乃至今天的社会转型期,始终都无法治愈的痼疾。就以信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说起,13 亿人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 亿。然而,在大家畅享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红利的时候,因为它让世界成为地球村的信息联通的同时,却又无法避免信息红利后的使用者的自我选择, 出现不同的问题。对于手机,先不要说孩子,就是对于很多成年人,也无法摆脱“为机而痴”的自我沉迷。“低头族”的现象,无处不见。不论身份,不分场合,甚至不管生死,都“誓机如归”。尤其是大学校园的课堂中、宿舍、食堂等,甚至茅厕,只要是人能出现的地方,你就会看到无数低头狂点,却始终不以目光视人的新一代大学生。手机横者,五指闪动,无外乎游戏、小说;屏幕竖者,手若悬河,无不微信、QQ。人类创造的信息革命,确实是在革命,革违背手机实际效用人的命,革无法掌控自己思维、行为人的命,最终只能是被革命者,“头颅落地”。一个连自己的行为都控制不了的成年人,你真能指望他(她)成为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吗?更遑论家国天下。更令人可惜的是,无一例外地,他们真的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边,关键你之所取,究竟有何意义?

来源:酒色财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