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老人退休后会拿着手机或更专业的摄影设备练习拍照,参加摄影比赛和展览,甚至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他们用镜头捕捉生活的美好,按下快门定格幸福的晚年。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摄影不仅能为老年人带来乐趣,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本报特约记者 莫雁麟
很多老人退休后会拿着手机或更专业的摄影设备练习拍照,参加摄影比赛和展览,甚至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他们用镜头捕捉生活的美好,按下快门定格幸福的晚年。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摄影不仅能为老年人带来乐趣,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首先,想拍下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先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这个过程对改善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同时,拍到一张好照片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有助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
其次,老人退休后活动范围缩小,很需要社群的支持。在一些摄影爱好者组织中,老人能得到鼓励和支持,体验到归属感,更积极地找寻和记录美好。亲朋之间互赠照片,也能为老人带来情感支持,减轻孤独感。
第三,摄影会让老人更多地亲近自然,外出采风作为轻量有氧活动,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户外的自然光线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但不少老人对摄影只停留在心动,迟迟没有上手。其实,摄影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不是必须要有昂贵的设备、专业的技术、足够的体力才能驾驭。曹大刚表示,对老人而言,想要培养摄影这一爱好,最重要的是勇敢尝试,不要给自己设限。不必非要购入高档相机,一部拍照功能不错的手机反而更易上手;不必担心寻找素材要跋山涉水,院子里的一朵花、一个温馨的场景都可以成为拍摄对象;更不必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拍照水平,美与不美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老人学摄影最重要的是开始行动,完成属于自己的第一、第二、第三幅作品。当老人切身体会到电子设备“一键出片”等功能时,成就感自然会使其信心倍增,从而更积极地融入科技时代。
对于以前从未接触过摄影的老人,可以怎样开始呢?曹大刚指出,老人可以把“拍照片”变成“说照片”,即用拍照的方式来讲一个故事、介绍一个人、唤起一段记忆。例如,有的老人喜欢拍摄老街、古城,以此感受城市变迁,对逝去岁月再做一次告别;有的老人喜欢拍绽放的花朵,强烈的色彩代表生命的绚丽;有的老人就算到菜市场买菜也要带相机,热闹与烟火气令人温暖舒心。这种方法也叫“照片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即通过拍摄和讲述照片的内涵,表达内心的愉悦或冲突,以此获得疗愈。“照片治疗”是与他人分享,更是与自己对话。即便是消极情绪,老人通过照片将它们表达出来,也有助正视、接纳、调整,对心理健康有利。
曹大刚表示,已有一定摄影基础的老人,如果想更好地发挥其益处,建议做到以下两点:不要盲目追求拍照设备的高级;不要过于在意周围人的评价、纠结摄影水平的高低。子女最好多陪老人一起摄影,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例如多多点赞、评论老人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摄影作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老人感受到作品被看见和认可。
征稿:欢迎热爱摄影的读者朋友将得意之作发到邮箱: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