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超声医学领域六大进展 | 年度进展

360影视 2025-01-08 17:44 2

摘要:2024年,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围绕前沿学术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在疾病精准诊断与分类、微创介入诊疗、人工智能(AI)诊疗、仪器研发与转化、指南共识制定、探究机制攻克疾病诊疗难题等方面,取得了多项专业领域的突破和进展。

2024年,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围绕前沿学术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在疾病精准诊断与分类、微创介入诊疗、人工智能(AI)诊疗、仪器研发与转化、指南共识制定、探究机制攻克疾病诊疗难题等方面,取得了多项专业领域的突破和进展。

一、疾病精准诊断与分类

1.李建初教授团队报道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向下腔静脉和心腔内生长的罕见侵袭性模式,揭示了LGESS的特殊疾病进展规律,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

2.周建华教授团队构建了首个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高年资医生和低年资医生均取得较高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和0.80,发表于Radiology

3.梁萍教授团队建立首个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超声诊断标准,外部验证集AUC 0.81,优于其他超声诊断标准,发表于Radiology。该团队应用多参数超声技术构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无创预测模型,为MASH无创预测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发表于Radiology

4.张梅教授团队首次建立了中国汉族健康成年人三维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容积和功能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发表于Med Comm

二、微创介入诊疗

1.彭成忠教授、徐辉雄教授、孙丽萍教授团队对近10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例回顾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安全、微创,中长期效果确定,发表于Radiology

2.梁萍教授团队将射频和微波消融进行了甲状腺实性为主良性结节治疗全国多中心对比,证明两者具有同样疗效,发表于Radiology

3.刘丽文教授团队应用Liwen术式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年随访显示无复发,无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发表于HeartJACC: CardioOncology

4.于明安教授团队报道了多灶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与手术疗效对比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发表在Radiology

5.刘广健教授团队开展Ⅱ期前瞻性临床试验,揭示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提升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诊断能力,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三、AI诊疗

1.陈立达、王伟教授团队建立了基于超声的序列算法集成法的晚期肝纤维化筛查AI模型,对晚期肝纤维化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发表于Radiology杂志。

2.北京协和医院团队研发了系列基于超声视频的AI自动识别和特征提取技术,实现了关节、颈动脉、乳腺等多部位和病种的智能超声筛查及诊断,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3.蒋天安教授团队融合多模态多时间点超声图像、临床病理信息及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早期动态预测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AI模型,发表于CANCER、European Radiology,并在eClinicalMedicine发表述评。

4.吴青青教授团队开发的“孕早期多模态临床信息整合与共享系统”为AI、孕早期胎儿疾病的诊断及干预提供重要帮助,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5.徐辉雄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深度多模态融合网络模型,结合皮肤疾病的外观图像、灰阶超声及血流超声图像对皮肤疾病进行诊断,性能接近皮肤科专家水平,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

6.多款产学研协同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AI产品获批在乳腺临床应用,包括医准智能、数坤科技、祥生、德尚韵兴、小济医生等,AI系统与超声设备融为一体,具备实时检出和诊断乳腺病灶能力,支持报告自动生成。

四、超声设备研发与转化

1.梁萍教授团队研发的多模态影像导航介入穿刺机器人系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适用于胸、腹部器官经皮介入手术。

2.郑元义教授团队研发的贴片式超声设备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康复评估、中心静脉压监控、血流动力学评估。该团队研发的微型低强度超声设备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痛风疼痛等治疗,系国内第一个可穿戴超声治疗产品,推动了超声治疗设备向微型化、家用化方向发展。

3.郭瑞君教授团队联合多单位研发并投产了肌骨超声AI诊疗装置,实现活体解剖结构实时动态可视化,获批国内肌骨超声领域首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

五、指南、共识、团标制定

1.崔立刚教授团队牵头发布首个《肩关节超声扫查技术规范》团队标准。

2.腹部超声学组发布《中国炎症性肠病肠道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肛管直肠超声检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3.介入超声学组制定了《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4.浅表超声学组和心脏超声学组发布《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负荷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中国法布雷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筛查指南(2024版)》。

5.心脏超声学组发布《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吴青青教授、王红燕教授、姜玉新教授发布了《卵巢病变超声诊断质量控制指标专家共识》。

六、探究疾病机制,攻克疾病难题

围绕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功能论证,超声及介入技术也进行了多种疾病成像和机制的探索。

1.在心脏领域,舒先红教授与郑元义教授团队研发了可吸入的心脏靶向肽修饰磷酸钙纳米颗粒治疗心衰,发表于Nature Commnucations。谢明星教授团队构建脂滴特异性靶向分子探针,通过抑制脂噬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吴蓉教授团队开发了巨噬细胞膜涂层的棒状金-氧化锌肖特基结,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压电催化治疗和光声分子成像,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张丽教授团队构建超声驱动驻极体基纳米发电机,刺激迷走神经改善心功能,发表于Nano Energy

2.在肌骨领域,徐辉雄教授团队通过超声波介导纳米压电材料产生的压电极化场,与带电蛋白发生电荷互作,创新性从骨肿瘤致痛根源上切断骨癌痛的产生和传导;并通过工程化益生菌调节炎症微环境,结合CRISPR基因编辑和活性氧清除功能,提高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植能力,结果均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3.在肿瘤领域,袁丽君教授团队构建了工程化仿生超声造影剂,实现对血管内皮CD93分子超声可视化,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任杰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淋巴靶向纳米药物,用于激活完整的癌症-免疫循环抗肿瘤;梁晓龙研究员团队构建了一种以酸响应二甲双胍前药包载压电材料的纳米颗粒,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张连仲教授团队提出超声激活纳米疫苗策略,通过增强抗原自递呈和交叉递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杨薇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时空分布的肿瘤免疫纳米疫苗,有助于延长抗肿瘤免疫的时间效应,减少射频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后的复发和转移,以上研究均发表于ACS Nano。经翔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极简策略的锰基水凝胶用于微波消融联合化学动力学治疗,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发表于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程文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介孔聚多巴胺和吲哚菁绿共负载的外泌体样纳米药物,用于协同肿瘤光免疫疗法,发表于Nano Convergence。陈智毅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超声可视化基因工程细菌,在携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同时,产生气体囊泡,为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效应远程诱导免疫因子干扰素-γ,发表于Cell Reports Medicine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执笔人:梁萍(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医学科) 姜玉新(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郑元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张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 蒋天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 谢明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吴青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严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 于杰(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医学科)

编辑 | 韩静 孙阳鹏

责任编辑 | 郑梦莹

审核 | 刘红霞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4年24期第9版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