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简介:尹宝军,曾任《武魂·太极》杂志常务副主编、人民太极运营中心执行主任兼秘书长、《世界太极拳蓝皮书2019》编委。师从赵泽仁先生习练王培生先生印诚武学,为道家龙门派和吴氏太极拳传人。
作者简介:尹宝军,曾任《武魂·太极》杂志常务副主编、人民太极运营中心执行主任兼秘书长、《世界太极拳蓝皮书2019》编委。师从赵泽仁先生习练王培生先生印诚武学,为道家龙门派和吴氏太极拳传人。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体用的一个重要原则,甚至是检验你练习的是不是太极拳功夫的重要标准之一。
太极拳经里有关说法不胜枚举,比如:
“意气君来骨肉臣”
“内功拳首在练意”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
“意到则气到,气到劲自到”
“以意领先,以意运臂,以气贯指”
“以意领先,先在心,后在身”
“凡此皆是意”
“势势存心揆用意”
——
古人如此强调意,肯定是发现了什么,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其有效性,所以才作为拳谚流传下来。那么,从今天来看,用意不用力到底在太极拳体用中是怎么解释,怎么使用的呢?首先让我们研究下意念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它是不是具有力量。
有人曾模仿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着两株玫瑰花,一株不断地给予赞美,一株不断地恶语相加。结果,几天之后,给予赞美的枝繁叶茂,恶语相加的那株居然凋零枯萎了。植物尚且如此,况人乎?
美国《生物心理学》杂志曾发表过心理学家杰姆斯.克拉特教授的著名心理学试验,这个试验起源于一起死亡事件的法律诉讼。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几个大学生搞了一次恶作剧:一天深夜,他们将一位朋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装进了布袋子,然后把袋子抬到火车站,放置在一条早已废弃的铁道上。不久旁边的铁轨上开来一辆火车,“轰轰”的声音让周围大地都在颤抖。只见袋子里的人先是拼命挣扎,当火车快要开过来时,袋子里的人却停止了蠕动。火车开走后打开袋子,几个学生傻眼了:他们的朋友已经死了。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世界各地水的结晶。他们实验证明:当人们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意愿观察水的时候,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如果带有「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水就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
美国物理学家Cohen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1971年,人类在磁屏蔽室内首次记录到了脑磁图。我们的左脑的神经元数量,仅占大脑神经元总数不到的5%,剩下的95%以上的神经元集中在右脑,处于未完全使用状态。当意识在左脑中产生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显意识;当意识从左脑进入右脑,显意识便转化成为潜意识。
显意识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120英里/小时,而潜意识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10万英里/小时。因为95%的脑神经元的脑电路径,是5%的脑神经元的三万倍,所以,一旦意识转化成为潜意识,原来的脑电波的频率就增大了三万倍。
这些围绕意念意识进行的科学实验,证明我们古今武学大家们对于意的认识和使用是科学合理的,只可惜他们没有去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张三丰等前辈创编、完善太极拳的过程中,形成了“势势存心揆心意”、“全凭心意下功夫”这样的指导原则,可以说比西方科学认知早了几百年,作为今天的中国人,怎能不为之而自豪。
可惜的是,太极拳传承至今日,在错误理解“用意不用力”的状态下,太极拳被很多人练成了“豆腐架子”。
错误理解“用意不用力”所衍生的现象有两种:
一种就是一些所谓的“大师”们在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用意,什么是用力?”的情况下,一味强调不用力,让徒弟练得战战兢兢,高明的太极功夫没出来,连生之俱来的自然之能都丢了。一个个像弱不禁风的林黛玉,除了能围着“大师”们,像个木偶一样蹦蹦跳跳,完全不俱备一个武人所应具备的能力。不仅上不了搏击擂台,甚至连应付街头混混都可望而不可及了。
在没有“用意”的情况下,强调“不用力”,把人驯化得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不堪一击。
二是还一部分“大师”,自己不理解“用意”的神奇价值,把“用意不用力”中的“不用力”作为糟粕舍弃,一味强调发力。把内家的太极拳当外家练,什么快架、低架、功夫架,还有直接上哑铃,去撸铁的。更有甚者,带上拳套直接西洋拳了。
以上两种,都是对用意不用力歪解,对太极拳的传播破坏极大,影响巨深,而且至今仍有蔓延之势。
我的师太王培生将太极拳形容为“智力体操”。他说:“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这是他在八十年代中,接受中国日报英文版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王师太认为太极拳体用之四:意专、气敛、神聚、劲整。“意专”乃四要之首,太极拳的行功要领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具体讲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我的师父赵泽仁在他的著作《说手——太极拳静思录》中写道:“太极拳”中所讲的‘用意不用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概念,就是说不是用意念直接指导如何用力,而是通过意念引导而间接产生力的作用,即作为指导的意念与所需用的力是分离的。“。”‘不用力’并不是说没有力,而是说不能使用拙力,也就是不主动、直接地用力,不按‘先天自然之能’的方式用力“。”这种所谓‘不用力’或者说特殊的用力方式,是必须且只能通过‘用意’的方法训练出来“。
老是被拿来跟中国功夫说事儿的拳王泰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打拳有时候,15%是技术,85%是心意。
在太极拳的体用中,我们经常作用到对手身上的有力、劲、炁、意四种方式。
力,就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讲到的”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也就是我们之前讲的”拙力“(浊力),这个不是太极拳所追求的。
劲,就是通过”全凭心意下功夫“训练出来的不与对手直接对抗、与形(内外三合)变密切相关的整劲,这是太极拳所需要的。
炁,孙禄堂曾有诗云”道本自然一炁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我们日常练功讲究”以意导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讲究松静自然,都是为了把”炁“养大。
意,我的师父赵泽仁先生把“意”分为“意念”、“意向”、“意境”三个层次。也就是说,意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太极的劲,更可以作为一种进攻手段,直接作用到对手身上。当你的太极拳功态够的时候,你的身体形成一个气场,可以用意直接攻击对方。因为”意气君来骨肉臣“,”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就像能量流一样流到对方身上。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用意不用力有四个层面:
一是用意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强调“用意”,让练者具有内外结合的整劲,有了这样去掉“先天自然”的整劲,就脱离了“用力”、“壮欺弱,慢让快”的低层次,在体用中“得机得势”;
二是用意作为并行的攻击手段。在推手和技击体用中,“用意”+整劲,把意作为一种与整劲并用的攻击手段发挥作用;
三是用意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意气君来骨肉外臣”,以意为先导,“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在推手和技击体用中,将用意作为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进攻手段,发挥神奇作用。
四是打败对手的意识。平常盘拳站桩是为了身体进入太极拳所需要的一种功态,但具备了太极拳的功态而没有进攻将对方打败的意识,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分析完这些,那么结论就来了:你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练功过程中,通过空空静静把自己的气场和能量流训练出来,也就是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把你身体的”炁“像养宠物一样养大,意念一动,其就像杨二郎的哮天犬一样战斗,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都不够使了。这个哮天犬由神、意、气、劲打造,粘黏连随,随屈就伸,随心所欲,以柔克刚。
这就是真正的”用意不用力“!
盘拳。要注意在行拳过程中,要“以意领先,以意运臂,以气贯指“,而且要“以意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也就是说,拳要慢着练,而且”面前无人似有人“。
在盘拳过程中,要找以下几种感觉:
由脚而腿而腰,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
气遍周身不稍滞;
上下相随,对拉抻拔;
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气;
空、静、圆、活。
在这样的感觉支配下练习拳架,每每在盘架后,全身血藏循环加强,局部皮肤时常有小虫缓缓爬行之感,手指肚有细汗微微渗出。练一遍拳就长一点功夫,久而久之,内功成矣。
站桩。站桩有养炁与运气之别:
养炁在于空静自然,指导思想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目标是”抟炁致柔,能婴儿乎“,主旨是”无为“,”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是不干预的路径,练的是无极;
运气则是主观为之,练的是太极,是把桩当成定下来的拳架来练。相当于单式的重复练习。
两者结合最好。
推手。推手是检验盘拳站桩训练效果的手段,推手时,要有意识地假设与对方准备交手时先至对方。所谓人未到,意先至。以意领先的主要作用是使竞技中肢体(接触点)感觉更加灵敏,从而使“后人发,先人至”获得成功。另外,在推手中如果准备发放者的意识深而远,就能准而狠地将对方发放出更远。
来源:百事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