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见过长颈鹿,但你听说过“长颈龙”吗?

360影视 2025-01-09 09:13 3

摘要:虽然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但其实统治海洋的并不是恐龙,而是海龙类、鱼龙型类、沧龙类、赑屃龙科和鳍龙类等海生爬行动物。

虽然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但其实统治海洋的并不是恐龙,而是海龙类、鱼龙型类、沧龙类、赑屃龙科和鳍龙类等海生爬行动物。

在鳍龙类中,最为成功的要数蛇颈龙类(Plesiosauria),而最经典的蛇颈龙类形象便是薄片龙

远古海洋中的神秘身影

如今的美国堪萨斯州,是广袤无垠的高平原,有着数不清的农场,被称为美国的 “粮仓”。然而,在八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北美洲的东部和西部分属拉腊米迪亚大陆和阿巴拉契亚大陆,而堪萨斯州位于分割二者的西部内陆海道。

在这片已经消失的神秘海域中,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正在上演。一大群矛齿鱼惊慌失措地逃窜,几只海豚般大小的长喙龙扇动又大又长的鳍状肢,如同飞翔般追逐着它们。

突然,一条刚从长喙龙 “虎口” 逃脱的矛齿鱼,瞬间被一张不知从何而来的大嘴吞下。紧接着,矛齿鱼群又接连遭受攻击,损失惨重。这些神出鬼没的猎手便是薄片龙,它们那长达7 米的脖子在鱼群中灵活地穿梭。

就在这时,局势突变,刚才还在追逐矛齿鱼群的长喙龙开始四散奔逃,原来是白垩纪海洋的霸主——沧龙登场了。

长喙龙是当时海洋中游速最快的海洋爬行动物之一,不靠伏击,沧龙根本追不上,于是它便将目光投向了薄片龙群。

虽然有时落单的幼年的薄片龙会受到沧龙和鲨鱼的袭击,但是成年的薄片龙凭借巨大的体型和群体的力量足以自保。

这群薄片龙迅速将幼体护在身后,让沧龙无机可乘。沧龙见对方 “龙” 多势众,肚子也还不太饿,便明智地游走了。逃过一劫的薄片龙群,继续享受它们的盛宴。

“化石大战”的导火索

19世纪后期的美国有两名赫赫有名的古生物学家——马什(O.C. Marsh)和科普(E.D. Cope),他们之间的竞争激烈无比,爆发了科学历史上著名的“化石战争”,而“化石战争”的导火索便是薄片龙。

1867年,堪萨斯州华莱士堡的一名军医在荒原上发现了一些化石。这些化石经过辗转最后被交到了科普手上。科普经过鉴定,发现这些化石属于蛇颈龙类,随即请求华莱士堡的军人们采集了整具化石。

1869年,科普将这具化石命名为平尾薄片龙,并且提出它和此前发现的蛇颈龙类大不相同——尾部长而颈部短。


然而,科普的导师雷迪(J. Leidy)却指出,科普把薄片龙的颈椎和尾椎搞反了,知道自己闹了笑话的科普心急如焚地想要回收所有论文,但一直与科普暗中较劲的马什,却故意留下了这篇论文,还大肆宣扬科普的错误,结果二人彻底决裂。

此后,两人及其麾下的化石猎人们以美国中西部为战场,展开了一场对后世古生物学影响深远的 “化石战争”。

七十多枚颈椎的秘密

说起蛇颈龙类,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它们长长的脖子,但是其实蛇颈龙类既有短颈类型:如彪龙科、上龙科、长锁龙科和双臼椎龙科等,需要注意的是,短颈类型的蛇颈龙类其实来源于不同的祖先。

也有长颈类型:如蛇颈龙科、微锁龙科、隐锁龙科和薄片龙科等,而薄片龙与其所属的薄片龙科的颈部长度,即使在长颈类型的蛇颈龙类中也特别突出。

薄片龙的全长约为12米,其中颈部的长度就占了7米。哺乳动物大多只有7枚颈椎,即使是长颈鹿也不例外。

颈部很长的蜥脚类恐龙一般也只有12枚至19枚颈椎;而被视为 “工程学噩梦”的长颈“原龙类”(Protorosauria)——恐头龙的颈椎数量也不过27枚。

但是薄片龙竟然有72枚颈椎,同属薄片龙科的阿尔伯塔泳龙甚至有多达76枚颈椎!是已知脊椎动物中颈椎数目最多的。

古生物学家们一致认为,薄片龙的长脖子有利于其捕食猎物,但是对于它颈部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却存在争议,这自然也影响到对薄片龙捕食行为的复原。

过去,很多古生物学家相信薄片龙的长脖子非常灵活,甚至可以伸出水面捕食空中的翼龙类和海鸟。后来又有人指出,薄片龙的颈部非常僵硬,无法自由活动。

目前大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薄片龙的颈部虽然无法抬出水面,但是仍有一定的灵活性。薄片龙可以尾随鱼群,用长脖子将细小的脑袋伸进鱼群,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捕食活动。

水下飞行?爱吃石头?

和长长的颈部相比,薄片龙的头部很小,呈细长的三角形。牙齿的数目不多,上颌为20枚(前上颌骨6枚、上颌骨14枚),下颌(齿骨)仅为17至19枚牙齿。前部的牙齿较大,随后向后逐渐缩小,并且上下颌牙齿互相互锁。

薄片龙的牙齿是典型的海洋爬行动物的牙齿,齿冠细长,横截面为圆形,齿冠表面有很多纵向的脊。这样的牙齿有助于刺入滑溜溜的鱼或头足类的身体,不让猎物轻易挣脱逃走。

虽然薄片龙以鱼和头足类等海洋动物为食,但是人们在它们的化石腹腔内还找到了很多卵石,古生物学家将其称为“胃石”。

胃石并非在薄片龙的体内产生,而是被它们有意识地吞进肚子里的。虽然一些现生爬行动物和鸟类也会吞咽砂石帮助消化,但是对于薄片龙吞咽卵石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和现生动物一样是为了帮助消化,也有人认为是为了帮助其在水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中的“皮助”是一只双叶铃木龙,和薄片龙同属蛇颈龙类薄片龙科。

虽然在动画中“皮助”是被大雄从蛋里孵出来的,然而现实中的蛇颈龙类却并不产卵,而是直接产出幼体。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和蛇颈龙类的祖先非常近似的贵州龙标本的腹腔内有小的骨架,而这些骨架非常完整,也没有被消化的痕迹,表明并不是被吞进去的,证明了蛇颈龙类所属的鳍龙类会直接产下幼体。

此外,古生物学家在蛇颈龙类的双臼椎龙的化石中发现过一个很大的胎儿骨架,表明蛇颈龙类会产下体型较大、数量较少的后代。

因此,薄片龙这样的蛇颈龙类属于靠提高后代存活率,而非产下大量的后代的方式保证种群的延续,这种类型被称为“K生殖对策”。

不同于鱼龙型类和沧龙类靠摆动身体游泳,薄片龙这样的蛇颈龙类主要靠强壮的鳍状肢划水来推动自己在水中前进,而且为了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它们的肩带和腰带都变得扁平,并且移到了身体腹侧。

通过与现生水生四足动物的比较,古生物学家认为,蛇颈龙类的鳍状肢采用“水下飞行”的方式运动,即肢体和前进方向垂直活动。

在同样采用“水下飞行”运动方式的动物中,蛇颈龙类和海龟的运动方式最为近似,不同于海龟主要只靠前鳍状肢运动,蛇颈龙类的后侧鳍状肢同样发达,因此二者的运动方式也并不完全相同。

作者:赵岳

责编:董小娴

审核:张超 李培元


来源:蝌蚪五线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