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为何如此艰难?科学家都在攻克哪些难题

360影视 2025-01-09 12:50 3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近期,网上频繁传播的地震预报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很多人都期待这些消息能准确预测自然灾害,避免悲剧发生。但事实果真如此?这些地震预报消息究竟可不可信呢?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近期,网上频繁传播的地震预报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很多人都期待这些消息能准确预测自然灾害,避免悲剧发生。但事实果真如此?这些地震预报消息究竟可不可信呢?

01

网络上传播的地震消息,无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朋友之间口头传播的,都不合法、不可信 。地震预报在科学上尚未完全攻克,有说法称,预报信息说得越准确,越不可靠。实际上,我国对地震预报信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 1997 年 12 月 29 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四号公布,自 1998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2008 年汶川地震后,该法律条文进一步修订,于 2009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地震中长期预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5 号)对地震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的时间尺度也做了规定:长期预报一般指 10 年或更长时间,中期预报指一两年,短期预报一般指 3 个月以内,临震预报则指 10 天以内 。所以,大家要牢记,任何渠道传播的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消息,都不能私自传播。相关信息应由政府部门公开,我们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02

说完地震预报,再来聊聊地震烈度。地震这一自然力量,时常考验着人类的应对能力。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会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经常会看到 “破坏达到了多少度” 这样的表述。人类对地震的了解,最初是从地震造成的破坏现象开始的。地震发生后,房子被震倒、地面开裂,人们开始记录和研究这些现象。我国历史悠久,从距今 4000 多年前就有了地震破坏的相关记载,积累了大量资料。学者们开始对复杂的破坏现象进行分类研究。

早期,欧洲学者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英国学者玛丽特将不同的破坏现象简单分为四类,把破坏程度相同的区域用线连接起来,称为 “等震线”。后来,意大利、前苏联、美国等国的学者也参与进来。我国解放后,李善邦先生参考当时世界上流行的地震烈度表,如欧洲和前苏联的,结合我国实际的地震灾害记录,制定了我国的烈度表。

烈度表是一系列规定,将不同程度的破坏定为不同的度数,总共分为 12 类。当然,也有国家采用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日本的烈度表最高只有 7 度 。在我国的 12 度烈度表中,1 到 4 度基本没什么破坏,主要是让人有感觉;5 到 7 度开始出现破坏,但程度较轻;当烈度达到 8 度或 9 度,破坏就比较严重了。每次地震后,大量专业人员会到现场调查评估烈度,确定震中以及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为灾后重建提供基本参考依据。需要强调的是,烈度虽是一个具体数值,但它是半定量、半经验性的参数,在评定时,专家们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和讨论。

03

地震的复杂性还体现在震级与烈度的区分上,很多人对这两者的区别不太清楚。是不是地震的震级越高,烈度就一定越大,造成的破坏也必然更严重呢?

前面提到,烈度是描述地震灾害轻重的半定量参数。那为什么已经有了烈度,还要有震级呢?其实,震级的发展源于另一种研究路径。人类从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开始认识地震,但仅靠这一点还不够,于是人们想用更精密的仪器来研究地震。

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验震仪,能验证地震的发生,但与现代意义上的地震仪有所不同。现代地震仪源于欧洲,特别是意大利。意大利地震频发,人们发现震害严重的地方,悬挂物摇晃得厉害。受此启发,学者们开始用悬挂的摆来研究地震大小。

在研制过程中,人们发现地震波有不同频率和振幅,只有当地震仪的周期与地震波的周期相近时,才能记录到地震。悬挂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为了记录长周期地震波,学者们曾制作出二十几米长摆的地震仪,但其建造、维护和搬运都极为困难。后来,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学者福布斯发现,同等摆长的倒立摆(大头在上,底部可动)周期可增加八倍,这一改进让仪器可以做得相对较小,却能记录长周期地震波。

张衡地动仪

德国格廷根大学的维歇特教授为地震仪增加了阻尼,这一改进能记录到更完整的地震波形,有助于研究地震波特征和地壳介质特征,直接催生了勘探地震学。美国早期的一些油田就是通过这种地震学方法发现的。

1935 年,美国科学家里克特对地震波进行了更深入研究,定义了震级,即如今有时还会听到的 “李氏震级”。震级通过测量地震波的最大振幅得出,是一个完全定量的参数,这与需要专家靠经验评定的半定量的烈度不同。

那么震级和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能有不同的烈度,以表明不同地方的破坏情况。通常,一次地震的最大烈度与震级大致相差 2 到 3 度。例如,六级地震的最大烈度可能是八度,也可能达到九度。

总之,了解地震预报、烈度和震级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在面对地震相关信息时,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文本来源@科学辟谣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