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刘春和 ”,你真棒!

360影视 2025-01-09 16:25 3

摘要:在盐城市大丰区,有个家喻户晓的“刘春和”——王海洋。出生于1991年的他,学习上,曾通过专转本考试被南京晓庄学院录取;工作上,是家乡远近闻名的舞美、剪辑能手;结婚后,是众多网友羡慕的“别人家的老公”。

“海洋哥,刚看了《小小的我》,这部电影的原型是不是你啊?”“王老师,感觉电影里一些情节和您的经历很相似。”“刘春和走路的背影和你挺像的。”……

在盐城市大丰区,有个家喻户晓的“刘春和”——王海洋。出生于1991年的他,学习上,曾通过专转本考试被南京晓庄学院录取;工作上,是家乡远近闻名的舞美、剪辑能手;结婚后,是众多网友羡慕的“别人家的老公”。

学习:专转本到南京晓庄学院

王海洋的父母是大丰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1991年,王海洋因出生时早产缺氧,被医生诊断为新生儿脑性瘫痪,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那时候拿的工资基本都给海洋看病了。”小时候,王海洋父母带着他辗转到北京、南京等地的大医院治疗,并坚持让他锻炼。两岁时,小海洋终于能够坐起来,五岁时学会了走路。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王海洋父母并没有把他送到特殊教育学校,而是就在父母工作的乡镇学校读书。由于王海洋从小就对电脑感兴趣,父母也在这方面给予他更多的训练。然而脑瘫影响到他四肢的发育,导致手指关节僵硬、不能伸直,写字速度不仅慢而且花费的力气也大。

初中时王海洋一度产生厌学情绪,“初中学业比小学紧张,我感觉自己跟不上,而且我写字又比其他人慢,突然住集体宿舍也不太适应,后来我爷爷过来陪读,才好些了。”初中毕业后王海洋上了职校,选择了他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因为专业知识学得扎实,再加上英语也不错,王海洋顺利专转本到南京晓庄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学习。

说起大学生活,王海洋开心得笑出鱼尾纹,“这时候我适应集体宿舍生活了,而且我们宿舍氛围很好,小伙伴们都挺照顾。因为我走路比较慢,所以我特地买了辆自行车,我骑自行车,他们走路。我们一起去上课,一起去吃饭,一起在宿舍打游戏,一起讨论学习。”

王海洋还是他们班的团支书,不仅掌握一些编程语言,还能独立设计网页、创建动态网站等。“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别人不懂的知识我懂,他们都会过来请教我问题。”王海洋自豪地说。

工作:名声在外受人信赖

2014年大学毕业后,王海洋进入大丰电视台,主要做后期工作。“我和海洋是一起进电视台的,他做后期,我做主持,我们像亲人一样相处有10年时间,我觉得海洋非常聪明。”国家一级播音员、大丰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吴超凡说。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工作量大,但是他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拒绝和我们一起创作、加班等,而且他非常努力,我记得有次加班,做一个大屏舞美,别人点一下鼠标,他需要晃三下才能点准,即便是这样,他的大屏舞美制作水平也是非常高超的,因为他审美非常在线,我总是开玩笑,我的很多点子只有他能帮我实现。”

“记得刚毕业实习的第一天,就是海洋哥带着我,他是个非常励志且计算机专业能力强的人,跟我们一样有着炽热的梦想、细腻的情感,在他身上我学到了挺多。”大丰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珮珮说。

2019年王海洋转到大丰文旅局,负责舞美工作,参与当地团拜会、文艺晚会、各种颁奖晚会等活动。同时,王海洋剪辑宣传片、纪录片等也是名声在外、受人信赖。在大丰,王海洋有“王一夜”的称号,因为别人剪不出来或者剪辑效果不好的视频,他熬一夜就剪出来了。

王海洋戏谑地说,他虽然好名在外,但也恶名在外,“因为要是遇到一些人不尊重他,让他剪片子后又不打招呼交给其他人改,那么以后再请他剪视频就拒绝了,不买账了”。

家庭:幸福之家收获好评

“我有能力、有收入,不仅能自己生活,也能够照顾好另一半。”如今,王海洋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王海洋2020年通过相亲网站遇到了他的爱人耿冬冬。“说实话,其实一开始我对脑瘫不太了解,我妈知道我们聊天后,问我脑瘫是不是要有人伺候。后来线下见面,我感觉他除了说话有点大舌头,走路姿势晃呀晃的,其他挺好的。”

恋爱77天后,两人领证。耿冬冬怀孕后,一直有妊娠高血糖。“孕晚期又有妊娠高血压,夜里睡不着,缺氧,海洋大半夜买氧气袋到医院充氧气。而且他工作地点和医院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他总是开电瓶车两头跑,晚上过来陪我。”

2021年,两人的女儿出生了。王海洋在女儿的成长中也没有缺席。“夜里,都是他给孩子冲奶粉、温奶。女儿长到两三岁,要是饿了,还会用手机给爸爸发语音,让爸爸给她冲奶粉。”耿冬冬笑着说。

这两年,王海洋给妻子做爱心餐的视频,在网上收获很多网友点赞好评。王海洋和爱人希望通过这些视频,展现平淡却温馨的生活态度,也让其他脑瘫患者看到希望。

因为视频有了一定关注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给他们发私信,比如有脑瘫患者刚大学毕业,询问是否能做自媒体;有脑瘫患者希望有伴侣,询问一些情感建议……

记者手记

以后,请叫他们“五慢症”

脑瘫≠智力障碍。清代有位叫张璐的医师,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全面地记载脑瘫症状的人,他写到,五迟者,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是也。

他们只是一群慢了一点的普通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脑瘫患者的误解依然存在。

“一群被长期忽视、在主流文艺创作里被边缘化的残障人士被看见了。“刘春和们的尊严、需求、思考和爱欲被真诚地呈现在银幕上,可亲,可感,可爱,可叹……”最近,电影《小小的我》上映,让脑瘫群体被更多的人看见、讨论、理解。

不久前,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小小的我》电影团队联合出品一则视频,倡议改用“五慢症患者”称呼“脑瘫患者”,帮助患者摆脱俗称带来的偏见与污名化。

中国有600多万脑瘫患者。也许,只要多一个人叫他们五慢症患者,他们就多一个公平的机会,去上学,去工作,去恋爱结婚,像王海洋一样,“歪歪扭扭”也照样活出精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每种努力都应该被尊重。所以,别忘了,下次遇到他们,请叫五慢症患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