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云官幼承父教,在家塾读书,先后就读于福清文山初等小学、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县立初级中学,皆名列前茅。1928年考入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今福州一中),刻苦攻读,成绩优异,尤以文章、书法称著。1931年考入厦门大学文学系,学习半年。因父病回融,在文山小学代父课务
青青凤凰山,悠悠龙江水。福清这片沃土,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
1925年秋,融城凤凰山南侧,高巷陈氏祠堂内,福清县立中学创建,叩开了福清公办现代中等教育的大门。这就是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的前身之一。
百年长河,桃李芬芳;俊采星驰,凤翔寰宇。厚重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勤勉的教师,卓越的学生,铸就了福清一中这所百年名校不同凡响的历史风采。
一所优秀的学校,就是一座文明与智慧的殿堂,就是一段奋斗与奉献的征程。让我们走进福清一中,倾听这所百年名校的前尘往事。
(一)
陈云官(1911-1986),字蔚云,出生于福清融城教育世家。先世业儒,父陈应枢,福清县立文山小学校长,教育界知名人土。
陈云官幼承父教,在家塾读书,先后就读于福清文山初等小学、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县立初级中学,皆名列前茅。1928年考入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今福州一中),刻苦攻读,成绩优异,尤以文章、书法称著。1931年考入厦门大学文学系,学习半年。因父病回融,在文山小学代父课务。次年回到厦大复学。
1936年,陈云官在厦大毕业后回到福清,任县立农业职业初中教员,旋又受聘福清私立明义初级中学教员。1939年,曾一度应聘任省立永安中学教员,仅一学期,又回县任私立明义初中教员。此后多次谢辞外县高薪聘请,矢志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二)
早在学生时代,陈云官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活动。
1932年,陈云官参加何希銮、刘天仇、陈炳奎、余长钺、陈元晖、张端哲等人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同攻读书会”,出版会刊,宣扬“五四”精神,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0年,福清进步学生吴端升、林贞瑞等人在共产党员陈振先、吴源生等支持和参与下,成立“原野读书会”,出版《原野》半月刊,开展文化反“围剿”斗争。陈云官积极参加,为《原野》撰写创刊词和针砭时政的文章。该刊经常发表抨击国民党暴政的文章,发行未及一年,便被国民党福清当局勒令停刊。
(三)
1941年4月,日寇入侵,融城沦陷,陈云官举家迁居农村。9月,融城光复,他担任福清县立初级中学教导主任。
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福清的教育事业极为落后,全县40多万人口仅有4所初级中学,除自己所在的县立初级中学属于政府出资公办,其中3所都是教会办的。教会学校多收教徒子女,对异教徒子弟入学规定了种种苛刻条件,能就学者寥寥无几。尤其全县竟无一所高级中学,学生上高中,要长途跋涉上省城福州,以致众多莘莘学子中途辍学。陈云官对此教育落后的状况极为忧愤,他时常对同仁兴叹,“福清县在历史上曾经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与毗邻的莆田县同是‘文献名邦’,而今却落后于莆田。我们办教育的人实在有愧于先人”。于是决定倡议创办几所中学。
1943年8月,陈云官与刘天仇、陈霖苍、王文杰等20余人发起创办高级中学,邀请同盟会前辈郑忾辰先生主持,召集社会人士商议办学,并发动在外的融籍乡贤、学生共同努力。吴端升在《青年日报》上发表《福清要有一所高中》的文章,大造办学舆论,同时争取海内外人土支持,终于创办了福清县私立文光职业中学(因当时省教育厅不允许创办私立普通高中,遂以职业学校备案)。陈云官担任训导主任兼校董事,次年转任校务主任。
因办学成效显著,194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福清私立文光职业中学改为福清县私立文光中学。福清有了高级中学,求学人数骤增。
为满足年青学子需要,1944年3月,陈云官又与吴承铭、吴启祥等人发动各界人士,创办了福清县私立闽海初级中学,任校董事,后又兼任该校校长。其间,他还兼任福清县惠乐生高级护士学校教员。
1948年2月,陈云官接替郑国荣,就任福清县立初级中学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官先后担任福清县中、文光中学、闽海中学的校长或校务主任,兼任三所学校的校董事,并且始终坚持担任语文科教学任务。
(四)
1946年夏季,福清遭受特大台风、海啸灾害,沿海堤坝全毁,田园荒芜,颗粒不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国民党政府照样抓丁逼粮,横征暴敛,使城乡经济全面破产。
福清县中、文光、闽海三所学校的办学经费也陷入困境。号称“公立”的福清县立初级中学,政府每学期都欠发教师工资达三、四个月之久。私立的文光、闽海两校情况更惨,原来热心资助学校办学的商人、企业家,因国民党政府金融崩溃,所办实业相继破产,“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终致学校的办学经费断绝。
面对异常困境,陈云官与三校的董事会紧密配合,竭尽心力,四处奔波,向海内外乡亲和其他热心人士化缘募捐、筹措经费,终使三所中学撑过危局,得到维持和巩固。
(五)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激发了陈云官对反动政权的憎恨。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推动下,他站到人民和民主正义的一边,积极参加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6年,陈云官担任文光中学校务主任期间,中共地下党员陈则辉、何天林等人在学校以“三青团”为掩护开展秘密活动,陈、何二人要求他担任三青团干事以掩入耳目,陈云官欣然同意,积极与地下党合作。
1947年3月,在中共福清地下党的引导和支持下,陈云官带领全县几百名中小学教师揪斗侵吞救济品的国民党福清县长汪冰,掀起了福清民主运动的波澜。
1948年2月,陈云官担任福清县立中学校长后,为更好地宣传革命、开展斗争,他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陈拓夫、陈剑森、郭茂沂招聘到县立中学任教。并与吴端升等人创办了《学报》,作为教育界配合福清民主运动的喉舌。陈云官兼任《学报》社长。《学报》及时传播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发表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文章。
1948年6月,福清私立文光中学暴发了反抗国民党县长黄际蛟、县政府秘书长黄建屏借推行“戡乱训令”之名,扣押迫害讨要被拖欠学谷(当时政府拨给教师的工资,一部分以稻谷抵数)的文光中学教师俞昌彧的斗争。陈云官带领县立中学全校师生进行声援,并发动城关各中小学师生举行示威游行,发动全县师生罢课、工人罢工、商店罢市,揪斗了黄建屏,迫使黄建屏慑于学潮声势,弃官逃遁。
1949年3月,县立中学教师的学谷被县保安队队长马国藩劫走。陈云官召集各中小学教师会议,声讨马国藩的罪恶,发动各校联合罢课,举行示威游行。并主持召开各界人士会议,发表《驱逐侩子手、马匪国藩宣言》,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和支持,迫使国民党政府将马国藩调离福清。
1949年4月,南京发生国民党军警枪杀学生的“四·一”惨案。陈云官和陈拓夫等革命教师发起倡议,发动全县中小学罢课两天,抗议国民党制造的“四·一”惨案,并以“福清各中学”的名义,向全国发出“快电”和“宣言”,以声援南京学生的革命斗争。
1949年6月,闽中游击队福清游击大队派出联络员找到陈云官,请求帮助提供福清县地形图,以备解放福清的军事需用。陈云官把全县仅有的一幅福清地形图送给中共福清地下组织。
7月下旬,陈云官得悉驻防福清的国民党73军将要“围剿”莆田大洋闽中根据地,立即将这一情报密告地下党家属,转达给地下党领导,让根据地军民提早防备。
在这一时期,陈云官利用自己的社会威望,掩护了众多的革命师生在县立中学、文光中学、闽海中学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六七月间,掩护革命教师陈剑生、陈拓夫、郭茂沂、张超然和学生吴秉钩、谢忠琛等人奔赴莆田大洋闽中游击支队根据地。临行前,把学校的蚊帐送给他们。后来国民党福清县长翁其法追问这些教师的去向,陈云官以学校无法发放薪水,这些教师只好另谋生路为由进行掩护,并以身家性命为其担保。
不久,郭茂沂的妻子被反动派拘捕,陈云官多方开展营救,又以个人性命作保,郭茂沂的妻子始得保释,使城关的地下党组织免遭暴露。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官继续担任福清县中校长。1949年11月,被选为福清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
1951年春,陈云官协助人民政府对旧学校进行改造,把福清县中、文光、闽海三所中学合并为福建省福清中学。他和林智彪任副校长,县长李毅兼任校长。
1953年至1954年,陈云官兼任福清县人民政府委员,被选为县人民代表。1954年下半年调福清二中任教员。1956年调任福建省教师进修学院教员,旋又回福清二中任教。
1957年,陈云官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又一度被下放农村劳动半年。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在逆境中始终没有动摇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忠诚。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振兴中华。”
1959年,陈云官调到福清一中任教,此后他一直在福清一中任教。他不计个人进退得失,全心全意在教坛耕耘,为国家培养人才。
(七)
晚年,陈云官体衰多病,但依然热心家乡发展,广泛联络旅外侨胞,捐资兴办福清文化教育事业。
1983年,他向海外林金犹先生募捐一部价值2万美元的“语言分析器”,送给福建师范大学。当时国内仅北京有一部这种仪器。
1984年,他又向林金犹、林金开等先生募资,购进《环华百科全书》《左传》等珍本书籍202本,迭给福清一中图书馆。他联络俞肇兴、陈亚泉、俞建英、陈和明等向海外侨胞募资办学,先后为海口中学、海口小学、城关中学、牛宅小学、海口医院、海口侨联等募资达300多万元。
1984年,他与陈亚泉、俞肇兴、郑伯聪等先生联络全国各地的融籍知名人士232人,联名倡议设立“福清教育基金会”,提出了创办福清大学、培养玉融英才的具体设想,得到海内外人士的热烈响应。卧病在床,他仍念念不忘福清大学的筹办大计,向海外侨胞发出大量信件呼吁集资办学。自己不能执笔作信,便口授函文,命女儿代笔。陈云官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业精力。
(八)
1986年10月9日,陈云官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6岁。
10月10日,福清一中为陈云官老校长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时任福清县教育局局长林忠仁致悼词,他高度评价说:“先生一生立志修身、清贫自守,早年提倡科学,追求民主,拥护革命,为国为民,真诚与共。先生在政治生涯中,虽几经挫折,而爱民之心不变,爱国之志不移,爱教之情不改,堂堂正正、无愧炎黄,立训立言、道德文章,始终受到福清各界人士的信赖和爱戴。”
出殡之时,自西塘陈府至融城西门,沿途市民涌集两旁,蜿蜒数里,含泪送别先生。
生之忧患,死之哀荣,亦可告慰于九泉之下的先生矣。
via知福清
作者:何华龙,福清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福清市社科专家
来源:看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