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时布置作业,大部分用高考真题,不主张学生多做“名校月考题”。除了月考统一做模拟题,没得选。
前一阵,写了一篇《大多数“名校语文月考题”,没有训练价值》。
现在有“联考经济”,有“月考产业链”,必然少不了名校月考题。
我也在所谓“名校”,教了十几届高三。
平时布置作业,大部分用高考真题,不主张学生多做“名校月考题”。除了月考统一做模拟题,没得选。
一直以来,都流传一个说法,某些名校使用“阴阳卷”:每次月考准备两套试题,一套交给文化公司,一套自己内部用,一套明面上的,一套暗地里的,叫“阴阳卷”。
大概类似于范冰冰、郑爽们偷税漏税时用的“阴阳合同”。
教育内卷时代,玩“阴”的不是罪。那就做成“密卷”“内部卷”,或者高考一样,“启用前绝密”,考完回收,禁止传播,保护产权,一家独享,这都没问题。
玩“阴”又玩“阳”的也完全可以。那就让“阳”的那套做个烟雾弹,小范围传播,愿者上钩,你问我,我就奉上“阳”的;和文化公司签了合同,就选一套现成题组成“阳”卷,但质量过得去,起码没有大谬误。
但有一种“阴阳卷”很可耻很可恨。出一套千疮百孔、谬误多多的“阳”卷,然后卖给了文化公司,堂而皇之地挂某某名校的名头公开发行,拿了稿费,拿了报酬,自己金蝉脱壳,用精心命制的“阴”卷。
苦了一些教育资源匮乏又迷信名校名师的非名校,却深信不疑,奉之为宝,动辄几万几十万学生做。
这不是既当又立吗?这不是哄鬼还愿吗?这不是祸害众生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不是谬种流传吗?这不是五行缺德吗?这不怕遭到报应吗?
都不说学校形象受损,不说教育没了格局,不说做人底线沦陷,就光想着,那么多时间宝贵的高三生,被“阳”卷上的假题烂题架起来“烤”。
于心何安?于心何忍?
可能有的“名校”说,文化公司给的那点“稿费”“报酬”算个毛啊?一顿聚餐就没了。
嗯,这也是事实,不是曝光过,某些名师补课,一小时两三千吗?
那就拿出硬气来,拿出霸气来,把火冲着文化公司发,就地起价,让不缺钱的资本家多放点血,为何把自己贱卖,再把责任转嫁给无辜的考生?
今天开备课组会,有同事提出这个话题,我第一个表示反感,而且是极度极度地反感。
考考考,分分分,把堂堂的老师,都逼成什么样了?
每年在高三,都有外校老师问我,你们学校的月考题,真是你们命的?你们自己也考吗?
我说,当然是的。试题认真命了,常有瑕疵,也是水平问题,但绝不会“狸猫换太子”。再说,我们也没精力一个月命两套啊!
最后,退一步说,就算做名校的“阴”卷,错误少点,命得好点,更有匠心,但真有多滋补多营养吗?
现今高考形势下,命题权由省里收回到部里,名校在“内部信息”已无优势可言,月考题也没了这方面的含“金”量。
全国卷的高考真题,五年前的,十年前的,都很经典,有示范性,有连贯性,而且基本做不完,为何要迷信“名校月考题”?
以前市面上的“某水”“某冈”密卷畅销全国,偶尔拿来考过一次,发现非常粗糙。
有老师说,我们是做了套假题吧。
我说:就算还有套“真”的,又能好到哪里去?
都是教语文的苦逼,就别TM装神弄鬼了!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