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肺炎诊治

360影视 2025-01-10 19:00 2

摘要:儿童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本文详细阐述了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全面介绍了其临床诊断方法,如症状观察、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深入探讨了综合治疗措施,涵盖抗感染治疗

摘要: 儿童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本文详细阐述了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全面介绍了其临床诊断方法,如症状观察、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深入探讨了综合治疗措施,涵盖抗感染治疗、氧疗与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并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旨在为儿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参考,提高儿童重症肺炎的救治水平,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一、引言

肺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而重症肺炎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常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深入了解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

病原体感染

-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是儿童重症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其致病力强,可引起大叶性肺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也可导致重症肺炎,尤其是在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中更为常见。这些细菌感染可引起肺部实变、化脓性炎症,甚至并发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

- 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主要病毒病原体,好发于冬春季,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常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腺病毒感染也可引起重症肺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部分患儿可遗留肺功能损害等后遗症。此外,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引发儿童重症肺炎,尤其是在流行季节,病毒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所致肺炎起病较缓慢,但可逐渐加重,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引起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症状等,部分患儿可发展为重症肺炎,出现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等表现。

- 真菌感染: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中,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较为隐匿,诊断和治疗相对困难,病死率较高。

自身免疫因素

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同时,一些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的儿童,其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发生重症肺炎,且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和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环境因素

- 空气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速,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醛等)、颗粒物(如 PM2.5、PM10 等)、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等污染物可直接进入儿童呼吸道,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肺炎的发病风险。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儿童患重症肺炎的几率也相应增加。

- 被动吸烟:儿童生活在二手烟环境中,被动吸入大量的烟雾,其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可抑制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削弱呼吸道的清除功能,使儿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发展为重症肺炎的可能性增加。

- 居住环境拥挤:在一些居住条件简陋、人口密集的地区,儿童居住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此外,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人员密集,接触频繁,如果卫生条件不佳,也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增加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生风险。

三、诊断

症状观察

儿童重症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且症状较为严重,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部分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此外,重症肺炎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发绀、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呼吸困难的体征,以及心率增快、心音低钝、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少数患儿可出现休克、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的症状,这些症状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体征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患儿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等异常呼吸音,部分患儿还可出现胸部叩诊浊音(提示肺部实变或胸腔积液)。同时,应注意检查患儿的心率、心律、血压、肝脏大小、脾脏大小等生命体征和体征,以及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皮肤颜色和温度等,以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是否存在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对于判断病原体类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支原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略增高。但血常规结果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 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 和 PCT 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的指标,在细菌感染时,CRP 和 PCT 水平通常明显升高,且 PCT 的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毒感染时,CRP 和 PCT 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因此,检测 CRP 和 PCT 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但需注意其特异性并非 100%,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采集患儿的痰液、血液、胸腔积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种类,并通过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但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相对较低,且培养结果需要一定时间,对于病情危急的患儿不能及时提供诊断依据,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病毒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如 PCR)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早期诊断病毒感染。此外,病毒抗原检测(如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也可用于病毒感染的筛查,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 支原体检测:血清支原体 IgM 抗体检测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方法,一般在感染后 1 周左右开始升高,3 - 4 周达到高峰,但其阳性结果只能提示近期感染,不能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此外,支原体核酸检测也可用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血气分析: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儿,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的氧合情况(如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酸碱平衡状态(如 pH 值、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有助于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的决策。

影像学检查

- 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是诊断儿童肺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可显示肺部的炎症浸润影、实变影、肺不张、胸腔积液等病变。对于重症肺炎,胸部 X 线可初步评估肺部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但对于一些早期或轻症病变,X 线表现可能不明显,且 X 线检查对于病变的细节显示不如胸部 CT 清晰。

- 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对于发现肺部实变、空洞、支气管扩张、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病情复杂的重症肺炎患儿,胸部 CT 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依据。但由于 CT 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应权衡利弊,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四、治疗

抗感染治疗

- 抗生素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以及当地的细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应尽早使用抗生素,一般选择静脉给药,以确保药物能够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疗程一般为 7 - 14 天,或根据病情适当延长。

-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对于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后 24 - 48 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但利巴韦林的疗效存在争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应谨慎使用。此外,一些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等)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 抗真菌治疗:对于确诊为真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应根据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 B 等。抗真菌治疗的疗程较长,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氧疗与呼吸支持

- 氧疗:对于轻症患儿,可通过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缺氧症状。吸氧浓度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进行调整,一般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2% - 96%之间。对于重症患儿,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等情况,应及时给予高流量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以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提高氧合水平。

- 机械通气:对于经氧疗和 NIPPV 治疗后病情仍无改善,出现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严重的呼吸窘迫、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的患儿,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包括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确保通气效果和患儿的安全。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还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包括定期吸痰、气道湿化、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症治疗

- 退热治疗:对于高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和药物降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相结合的方法,将体温控制在 38.5℃以下,以减轻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防止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止咳平喘治疗:根据患儿的咳嗽、喘息症状,可选用止咳药物(如氨溴索、右美沙芬等)和平喘药物(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缓解咳嗽、喘息症状,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畅程度。对于严重喘息的患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进行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治疗,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喘息症状,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 心力衰竭和休克的治疗: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儿,应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措施。常用的强心药物为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减轻心脏负荷;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硝普钠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于出现休克的患儿,应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维持血压稳定,并积极寻找休克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免疫紊乱的患儿,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丙种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具有抗病毒、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可静脉滴注用于重症肺炎的辅助治疗,但应注意其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胸腺肽可促进 T 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谨慎,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营养支持治疗

重症肺炎患儿由于病情严重,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加上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儿的食欲和进食量,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能量代谢紊乱。因此,应重视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或营养液,如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的方式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促进患儿的康复。同时,应注意监测患儿的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五、预后与预防

儿童重症肺炎的预后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基础疾病越多、病情越严重、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的患儿,预后越差,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治愈,但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肺功能损害、支气管扩张、生长发育迟缓等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

预防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为儿童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降低重症肺炎的发病风险。

加强营养与锻炼: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饮食应多样化,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时,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避免病原体经手传播。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病原体滋生;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和复查,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重症肺炎的发生风险。

六、结论

儿童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治疗应采取包括抗感染、氧疗与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免疫调节和营养支持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规范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儿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通过预防接种、加强营养与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科医务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对儿童重症肺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共同努力降低儿童重症肺炎的危害。

来源:医学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