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眼众多被手机直播改变的生活场景,跳操只是其中之一。因为还有更多人群,通过手机直播欣赏戏曲、学习知识,甚至向各路专家寻求健康、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干货分享。
过去10年,很多新生事物就像忒修斯之船一样改变了生活。每天换一片木版,十年后就是全新模样。
尤其是早就改变了获取信息的途径的手机直播,它用“反常识”的方式创造实用价值与情绪价值,融入了很多现实场景。
比如现在的大爷大妈,还和十年前一样扎堆晨练。但不一样的,是他们跟着手机直播间一起跳,让多巴胺加速传导。
放眼众多被手机直播改变的生活场景,跳操只是其中之一。因为还有更多人群,通过手机直播欣赏戏曲、学习知识,甚至向各路专家寻求健康、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干货分享。
当下的手机直播,就像兼具“影像化”与“可交互”两大特色的百科全书。无论有啥需求,我们都能从直播间里获得所需的增量信息。
此话怎讲?
我们不妨从一门古老的戏曲艺术——秦腔开始说起。
若是几年前问起朋友,你了解秦腔吗?恐怕大家十有八九会回答:“这是个戏曲曲种,其他就不懂了”。而且在前些年,行业内关于秦腔的讨论,都还是秦腔的衰退和断层。
△秦腔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严雪莹 (洛南县剧团)
但现在打开快手搜“秦腔”,却能看到空前盛况。譬如快手有位名叫安万的创作者,堪称“西北秦腔王”。
透过“小屏幕”的力量,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重视秦腔,并渴望深入了解这门艺术的神髓。当老人与小学生纷纷纵情歌唱,古老的秦腔也在此刻传承四方。
而火爆背后,是传统戏曲演员与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双向奔赴。
作为先天患有面部血管瘤的安万,早年经历坎坷。从小热爱秦腔的他,在克服了面部缺陷问题登上舞台表演后,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传统戏曲难以盈利,面临生存困境。
后来,又由于面部问题越发严重,他只能离开舞台,站在幕后敲鼓。
直到2016年,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偶然开启快手直播。仅露半张脸唱秦腔,就有上百人观看。
渐渐的,他不仅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也逐渐在手机屏幕的“小舞台”上找回自信。他将更多秦腔演员的台前幕后,秦腔文化的历史典故一一讲述给线上戏迷朋友们。
从麻满、三须以及红扎对应的角色,到丈八蛇矛、开山斧以及鬼头刀的表演身段,安万说得绘声绘色。越来越多的老铁也发现秦腔是座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库。
2017年,他还在广大快手粉丝的筹款、鼓励和支持下,做了去除面部血管瘤的手术。到2024年,他还重建剧团重返舞台,开启西北公益秦腔巡演。如今,他还收获了全国戏迷,快手粉丝突破了130万。
而这背后,还有更让人“欣慰”的事实:越来越多像安万一样的戏曲演员,在“小屏幕”里找到全新舞台,传统戏曲也迎来了一缕复苏的“春风”。
快手艺术的相关数据显示,老铁粉丝对秦腔的喜爱度日益高涨,以2024年12月为例,秦腔相关内容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前年12月上涨65%,对比同年6月,则上涨了46%。
通过直播与短视频的“跨边界”交互力量,快手,正搭建起一座“老百姓自己的知识库”。在这里,每一种有趣、有用的知识,都会被看见。
和秦腔、说书以及京剧等传统文化类似,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也让唤醒了不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而今年作为“小青龙年”。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流量,搭建巨大的蛇年布置来吸引年轻人来打卡。
可惜蛇的造型太难驾驭,最终结果都不太出片:
正如英国文学家约翰·德莱顿的一句名言所:“艺术或有谬误,但自然却从不犯错。”假的永远不如真的好。
比如现实中的“小青龙”,也就是基伍树蝰,怎么看都是颜值爆表,远比各路假蛇帅气。创作者“不刷题的郭教授”(郭光普教授)曾在快手对它进行过全面介绍,令感兴趣的网友得到了深度科普。
身为同济大学生态学副教授郭光普先生,经常在直播间里分享各种有趣的生物知识。近期更是以蛇类为主,在直播间里,郭教授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不同品种蛇的习性和特征。
当然,作为生态学副教授,郭教授的快手视频里远不止于蛇。还有各种有趣的生物学知识。比如会排队领饭,讲礼貌有素质的川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废物”扬子鳄,以及非常实用的生活小妙招:夏天如何让蚊子不咬你。
在这里,不刷题学知识的快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在快手直播间里,你还可以遇到专业的心理医生。
魏姐姐就是一个格外受用户喜欢的心理咨询师。在她的直播间里,经常能看到各种不同缘由但又都很常见的心理抑郁问题求助:“魏姐,我家孩子遭到了校园霸凌了怎么办?”,“魏姐姐,我现在已经毕业了,但是现在遇到困难经常想到童年时期打压教育的经历,总是对自己没信心怎么办?”
在直播间,魏姐姐往往先是贴心的安慰,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用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疗愈和干预,并进行后续的相关跟进。
对于有问题孩子的家长,她强调:心理咨询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尊重,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第二个原则是保密,孩子只要说了不要告诉别人,就一定要保密。第三个原则是隐私,心理医生和孩子沟通过心理问题后,出了沟通室的房门后,家长不再追问孩子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很多心理相关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接地气的知识不仅来源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专业人士,也可以来自于懂电子设备的数码领域创作者。
平时选购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我们最经常遇到的难题,莫过于不知道如何在两三个产品之间做好取舍,即便预算需求都很明确了,但“临门一脚”还是相当犹豫。
所以在快手上面,我们也能看到像“鹏哥二选一”这样的数码领域创作者,他在直播间从不局限于介绍市面上最先进最流行的数码产品,而是引导用户们结合个人需求、预算理性消费。买的贵,永远不如买的好。
比如最近国补政策出台,很多网友都关心要不要过年之前赶紧把手机换了。
但鹏哥建议大家别急着换,因为这次很多省份从年头补到年尾,要真相中哪款机型,不妨多个省份比比价格,然后挑个最便宜的省份下单,这样一来换手机还能再省一笔。
从科学到心理学再到日常消费,「老铁知识百科」五花八门的内容布局,也让用户五花八门的需求得到满足。
然而除了内容的广度之外,我们也看到「老铁知识百科」在直播的加持下,还有这样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让用户从中获取实用价值和认知价值,通过直播连麦,让用户能跟主播互动起来,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深入传播知识。
现如今,直播互动早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随着移动互联网端带来的便利性,老年人上网的难度门槛已经和广大年轻人一样了。然而,对于不懂搜索、不会网上冲浪的老年用户而言,获取知识的方式仍然十分受限。
还好,以快手为代表的平台正在解决这样的痛点。
在快手上,有从基层里走出的市井主播,给出最贴近老百姓需求的知识分享。在快手的直播镜头里,没有依靠专业词汇来维护的“知识高地”,主播们都以接地气和解决听众问题为己任。从非遗戏曲到心理咨询,从健康养生到择校定位,快手已经成为一个多维度的知识库,是一部「老铁知识百科」,为用户解决真实的日常问题。
举个比较有名的例子,经常在快手跟家长们直播连麦的张雪峰老师,家长们只要连上麦,总能获得他的答疑。
从6月高考季到前不久的“老铁知识百科”跨年季,从年轻人的成长,到00后的新出路,张雪峰尽力甩出干货和信息差,因材施教,结合连麦听众自身具体情况,给出更好的相关建议。
聊到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选科,张雪峰更是坦言“高考选科是一场战略布局,选错科可能会直接堵死孩子未来的路。”
因为他认为高考选科不仅决定了未来的考试科目,还直接影响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听信所谓的“热门组合”,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未来目标进行选择。
而在“跨年季”的直播间里,像张雪峰这样的主播还有很多。2024年末,快手新知发起2025「老铁知识百科」跨年特别策划,3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人士以及从市井烟火中走来的泛知识创作者在快手“陪伴式”跨年。
他们不仅能够持续输出高价值干货,而且遇到带着问题来看直播的观众,他们也能在唠嗑的同时把问题给解决了。这场由“知识大咖”接力的晚会,俨然成为属于快手老铁们的的云上知识盛会。
比如说起纪连海,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当年他在《百家讲坛》讲授《正说清朝十二臣》,将多尔衮、鳌拜、和珅以及纪晓岚等等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如数家珍。
而在这次跨年,纪老师的舞台也从电视节目换成快手直播间。他在直播间为我们讲解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用重温历史的方式迎接新年。
直播过程中,纪老师坐而论道,从南段的正阳门一直聊到北段的钟楼鼓楼,堪称赛博观光漫步。
如果观众们要想深入了解中轴线南中北三段的代表性景观,纪老师也能当场回复留言和连麦提问,一边喝着大碗茶,一边听细细分析,历史学和建筑学直接线上两开花。
当然了,能在直播间“整活”的,不光有名师还有名医。比如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医生陶勇,这次跨年他也在直播间跟大家聊聊如何爱眼护眼。
当我们担心,随着年龄增加会不会出现老花眼?陶勇会直接跟我们聊,怎么做才让老花眼来得慢一些。
家长担心爱吃糖的孩子会不会近视,他也会以医生的身份分析背后逻辑。看到年轻人爱拍虹膜写真,他就会用专业知识分析虹膜写真会不会伤害眼睛。
除了“跨年季”与“高考季”,快手在2024年也举办过不少针对不同人群的直播季活动。
比如针对老年人群体,快手先是在9月老年大学开学季推出“老有学问”系列活动,让老年用户有机会学习到更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在10月启动“重阳话健康·孝心微行动”,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科普老年人最关心的健康问题,降低老年用户对身体健康的焦虑情绪。
观众们既能在快手“看见每一种生活”,快手作为一个平台,也看见了“每一种生活”的需求和痛点,给老年用户带来了很大便利。
此外,无论是6月推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还是10月推出的“新市井匠人市集·乌镇非遗国风秀”,都让更多文化遗产在直播间里得到了普及与推广,也间接实现了传承和发展。
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都看过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很多孩子也曾天真地以为短短几本书就浓缩了人类全部的知识精华。然而长大后才发现,学无止境,知识也永远没有尽头。
不仅没有尽头,还会时不时地更新,把旧有的知识体系推翻一遍,再建立新的体系。
△儿时常见的知识压缩包
幸运的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而是我们生活中用得到的,以及我们感兴趣的。因为知识的最好归宿,是回到生活本身。
与此同时,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升级,过去需要在图书馆辛苦搜集几天才能获取的知识,在快手老铁的直播间上,也许只是写几行字留言或者连个麦就能得到答案。
这些充满了生活智慧的创作者们,他们通过连麦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消除了信息流动的壁垒,也让知识传播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带来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实用宝典。
而从烟火生活里长出来的新一代「百科全书」,不仅内容接地气,更强调形式上的“触手可得”,让知识变得
设计/视觉:Lvv
来源:x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