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将不同类别的手术室构想为一座宏伟金字塔,常规手术室无疑是其稳固的塔基,一体化手术室则如同挺拔的塔身,数字化手术室为璀璨的塔顶,而复合手术室,则是那矗立于塔尖、熠熠生辉的明珠。
开
篇
如果将不同类别的手术室构想为一座宏伟金字塔,常规手术室无疑是其稳固的塔基,一体化手术室则如同挺拔的塔身,数字化手术室为璀璨的塔顶,而复合手术室,则是那矗立于塔尖、熠熠生辉的明珠。
复合手术室指的是通过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MRI(磁共振)、CT等影像设备与百级层流手术室融合,实现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在同一空间内的无缝衔接的治疗方式。这一创新模式可以优化手术流程,提升手术效率,优化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及预后效果,更在应对复杂疑难病例时展现出优势。也因此,复合手术室成为当下推动医院发展的强劲引擎。
那么,如何构建这样一间引领未来的复合手术室?
作为医疗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华西医院早在2010年就完成了本部首间复合手术室的建设。近期,华西医院再次迈出坚实的步伐,通过对于旧楼非手术区域的精心改造,成功建成了3间全新的复合手术室并顺利投入使用。
在改造过程中,华西医院同样面临着市区医院普遍存在的挑战:建筑老旧、空间局促、动线规划复杂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华西医院相关专家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与解决方案,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无限可能的奥秘。
01 最好的选择:最适合自己,而非最高大上
华西医院本部在2009年启动了第一间复合手术室的建设项目,并于2010年成功建成。初期,主要的使用需求来自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及神经外科。
随着复合手术室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到了2023年,华西医院院内对于复合手术室的需求显著增加,除了原有科室的使用需求增加以外,血管外科、普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也纷纷提出使用需求,导致仅有的1间复合手术室的日程安排变得异常紧张。
鉴于这一旺盛需求,华西医院最终决定一次性改造出三间复合手术室。
在立项之初,需要决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究竟建设单源复合手术室,还是建设多源复合手术室,亦或是两种组合?
单源复合手术室仅配备血管机作为大型影像设备,而多源复合手术室则集成了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先进影像设备,如DSA+CT、DSA+MRI或DSA+CT+MRI等。尽管多源复合手术室具有多功能性和配置高等优势,但其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需要更大的场地共建以及更多的投入。
华西医院专家表示,医院应根据自身的临床需求来建设最适合的复合手术室,而非执着于建设高端的多源复合手术室。对于利用率不足的医院来说,直接建设多源复合手术室因为投入过大可能造成浪费;而单源复合手术室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因此,建议医院在建设前进行充分调研,综合科室需求、发展规划、运营投入等来做出选择。
经过诸多考虑,华西医院决定建设3间单源复合手术室。目前多源手术室术中转运方案已经相当成熟,在少数复杂手术手术涉及到术中使用CT或者MRI设备时,可以在手术室洁净通道环境内通过转运患者来解决。
02 创新实战:从蓝图到现实
在新建院区构建复合手术室相对容易,但在如华西医院本部这类历史悠久的老院区,则因空间及原有布局等多重限制,面临更大挑战。
成功改造的关键是什么?首要是前期的深入调研和周密规划。
调研工作主要涵盖三大维度:第一是临床需求的全面摸底,包括医院对手术室未来发展的蓝图、各科室的手术需求、所需术式、所需设备、医护人员站位与流动路径,以及现有手术室存在的问题等。第二是对于改造空间的细致勘察,需精确记录目标房间的大小尺寸、层高、承重柱位置,设备间、控制室与手术间需保持合理的空间位置关系,关注楼上楼下的消防设施、管路通道、水源等关键信息,最后是手术室内所需设备的详尽规划。
调研结束后,需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绘制出复合手术室的蓝图。方案需要细致入微,囊括诸多细节,如设备布局(模拟设备摆放与移动)、设备调整(避免悬吊设备碰撞)、墙面规划(设置污物传递窗/门、医用信息显示屏、层流回风管、保温箱、冰箱、储物柜、电源插座等)、手术医疗设备的数据接口统计,以及数据集成与交互中心的位置确定等。
方案需要精细地推敲琢磨。比如,在一间复合手术室上方需要悬吊多达8项设备,包括DSA机架、无影灯、医用信息主屏、多组辅助医用信息观察屏、多组摄像头、铅屏风、麻醉吊塔、腔镜吊塔、高压注射器(建议用悬吊式)等,如何确保这些悬吊设备在手术室以及术中互不干扰、不产生碰撞?这些都需要在方案设计之初就全部考虑到。
在全面分析设计方案之后,紧接着便是制定详细的时间节点规划。华西医院采用从最终目标反向推导策略,基于缩短施工周期、加速复合手术室投入使用的核心原则,精确设定各个阶段的交付时间节点。严格把控每一个时间节点,是确保项目顺畅且高效推进的关键。特别强调两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一是手术室各种设备的进场安装时间,二是设备立项及招采的时间窗口。这两点稍有延误,便可能引发整个项目的停滞;而任何节点的微小拖延,累积起来都会极大地延长工程周期。
将蓝图变为现实并不容易,挑战总是层出不穷。对于华西医院团队而言,关键在于稳住心态,逐一攻克。
动工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基建。复合手术室原址是病房,天花板上分布有消防水管,对于复合手术室来说是一大安全隐患。一旦漏水等不可控因素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损失,更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因此,经消防部门审批,医院将消防水管进行平移改动,确保新建复合手术室上方无水源。安装层流罩后,空间高度略低于装机要求的2.90米,因此又进行了整体层流箱提升。同时,华西医院还解决了地面不平等基建问题。
旧楼改造中,空间有限是一大难题。华西医院通过各种“巧思”,成功节省了空间。例如,定制的超薄层流回风管,避免了墙体加厚导致的手术室空间减少;储物柜则采用嵌入式,充分利用墙面空间,在有限空间内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复合手术室的多功能储物需求。
在设备方面,华西医院也曾面临不少问题。如数字化SD接口需要转接盒,众多的电源线、信号线影响手术室洁净度等。为此,华西医院通过将吊塔进行改造,将数字化信号源接口全部设置在吊塔上(包括麻醉吊塔以及腔镜吊塔),让所有的信号从吊塔进入数据矩阵柜。
此外,华西医院新建的复合手术室整合了观察窗与操作台,通过设计隐藏所有明线,减少积灰。下沉式设计则让控制室医务人员坐在椅子上既能看到屏幕,又能清晰平视手术室情况。
贯穿整个改造过程始终的,是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项目在明确的目标和范围内,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进度控制、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沟通与协调以及变更管理,实现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完成。这些核心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完整体系。
谁来统筹项目进程很重要。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复合手术室的构建都是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机械设备、施工方、临床科室、手术室、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方方面面的人员以及物资的调配,都需要人员来进行管理,因此要定好统筹部门以及负责人。
华西医院采用定期沟通的方式,每周召开进度会;现场监理则每天至少三次到现场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
在整个过程中,医-工团队就像指挥家,将所有元素调和在一起,奏响和谐的协奏曲。正是这样的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确保了华西医院复合手术室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与成功完成。
03 提升手术室利用效率的关键:设备选型以及人员配置
在复合手术室中,DSA作为核心设备,其选型直接关乎手术室的整体利用效率。
华西医院本部第一间复合手术室采用的是落地式DSA,历经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后,医生们发现该机型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手术体位下C臂的进入不够灵活,进而可能影响手术团队以及各种床旁设备的动线。
因此,在最新改造的3间复合手术室中,有2间选用了悬吊型DSA作为升级方案。
据介绍,悬吊式DSA在手术过程中展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其无地面障碍的设计为手术全流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华西医院此次特别选用了悬吊式Flexarm机型,其机架系统在水平和纵向均可实现大范围移动,可以轻松达到复合手术室中其他落地机架不能到达的手术体位。此外,Flexarm紧凑型的C型臂和球管设计,可以给到医护人员及其他设备更多的站位空间。
在安装悬吊式DSA时,常见的担忧是天花板上的轨道会影响到层流罩的安装。而Flexarm的钢结构采用了垂直悬挂的方式,巧妙地将层流罩安装在钢结构的缝隙,同时其狭窄的轨道设计确保了设备在工作时远离层流罩,从而不影响到层流罩内的空气净化循环。
2024年3月,改造出的3间新复合手术室已全面投入运营。除了同时满足心内、心外、神经、血管、普外的需求之外,华西医院的骨科、胸外科亦开始探索在复合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
据悉,目前华西医院各个科室的反馈效果都不错。以骨科为例,传统的骨科手术中常常需要频繁移动中型或小型C臂机,而悬吊式DSA则通过轨道滑动就可以实现,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在提升手术效率方面,设备选型固然重要,人员配置同样不可忽视。相关专家建议,每间复合手术室能配备一位专职技术人员。因为复合手术室集成了多种设备以及数字化系统,医护人员难以掌握所有设备操作,设立此岗位,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操作不当而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复合手术室的整体运行效率。
结
语
作为集外科手术室功能、介入导管室功能、信息交互功能等为一体的新型手术操作空间,复合手术室代表了现代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巅峰,也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复合手术室将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初,华西医院锦江院区也有2间复合手术室投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手术室的发展仍需持续探索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数字化等前沿技术与医工的深度融合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生在使用复合手术室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创新想法。即使只有1%的想法通过医工合作,转化为产品或技术,也将对现有手术室带来显著提升。期待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智慧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推动医工结合,实现中国智造的新飞跃。
供稿 / 华西医院放射科DSA技师长 周轩
华西医院放射科工程组组长 刘宇轩
筑医台融媒体 · 传播矩阵
来源:筑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