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用错药物,紧急求医!警惕:老年人用药尤其注意3大误区

360影视 2025-01-11 11:40 2

摘要: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与药物打交道,药物在帮助我们对抗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些用药相关的重要知识,避免陷入用药误区,守护自身健康。先来说说刘先生的经历。刘先生今年68岁,本应享受着悠闲的晚年时光,可从半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与药物打交道,药物在帮助我们对抗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些用药相关的重要知识,避免陷入用药误区,守护自身健康。先来说说刘先生的经历。刘先生今年68岁,本应享受着悠闲的晚年时光,可从半年前开始,他的生活被咳嗽搅得不得安宁。起初,咳嗽只是偶尔出现,他也没太在意,每次一咳嗽,就像很多人一样,习惯性地自行前往药店购买抗生素服用。

**刘先生可能觉得,咳嗽嘛,吃点抗生素就能好。可他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在不知不觉中给他的健康埋下了隐患。**日子一天天过去,最近一段时间,刘先生明显感觉不对劲了。原本吃了就有效的抗生素,如今效果大不如前。咳嗽愈发严重,尤其是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咳嗽声此起彼伏,搅得他根本睡不着觉。那一声声咳嗽,仿佛是身体发出的紧急警报,可刘先生之前却并未真正重视。实在受不了的刘先生,终于决定去医院检查。医院里,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就像一个个精密的“侦探”,开始探寻刘先生咳嗽背后的真正原因。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刘先生的肺部竟如同“棉花”一般,发生了霉菌感染。

医生告诉刘先生,这一切与他长期滥用抗生素有着莫大的关系。长期自行服用抗生素,就像在身体里进行了一场混乱的“大扫除”,不仅破坏了体内菌群的平衡,使得菌群失调,还让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诱发了霉菌感染,导致身体免疫力大幅下降。而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恶化,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刘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生活中,不少人都和他一样,一有咳嗽、感冒等小毛病,就不假思索地自行服用抗生素。然而,这种看似常见的行为,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 几类需谨慎服用的药物

咱们不少家庭都习惯备个小药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常用药,想着万一有点头疼脑热的,就能及时服药缓解。但您知道吗?有些药物可不能长期服用,不然很容易给健康带来麻烦。下面这几种药,大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 非甾体类抗炎药

像我们日常经常能听到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等,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在缓解疼痛和炎症方面,确实有一手。不管是关节炎带来的关节疼痛,还是让人头疼欲裂的头痛,又或是女性经期的痛经,服用它们后,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这药啊,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首先遭殃的就是胃粘膜,这类药物会削弱胃粘膜的防御力,就好比拆除了胃的一道重要防线,让胃酸和胃蛋白酶更容易侵蚀胃壁,从而大大增加了胃溃疡和胃出血的风险。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在心血管系统“捣乱”,让血压悄悄上升,血液也变得更加粘稠,无形之中增加了心梗、心肌缺血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 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主要负责调节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像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等都在其列。在一些特定的疾病治疗中,它们能发挥关键作用。但激素类药物可不是能随便长期使用的。一旦长期服用,就可能抑制身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就像给身体的免疫系统踩了刹车,让它的反应变得迟钝,这样一来,感染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更严重的是,它还可能干扰身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导致免疫失调,引发像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 抗生素

抗生素,我们都知道它是用来防治细菌微生物感染的,像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这些常见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家族。然而,长期滥用抗生素,就像是在肠道里挑起了一场“战争”,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这一平衡被打破后,各种肠道问题就接踵而至,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能找上门来。而且,大量使用抗生素还会让体内的细菌变得“聪明”起来,产生耐药性。一旦身体感染了这些耐药菌,免疫系统就像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难以有效地对抗,不仅病程会延长,病情也会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抗生素还会对白细胞“下手”,影响它们的活性和数量,进而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 止咳药

止咳药一般分为镇咳剂和祛痰剂两种。镇咳剂就像一个“开关”,通过减少咳嗽反射来抑制咳嗽,让我们暂时摆脱咳嗽的困扰;而祛痰剂则像是一位“清道夫”,通过稀释和润滑痰液,帮助痰液顺利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但这两种止咳药都不是能长期依赖的。镇咳剂虽然能快速缓解咳嗽症状,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病因,长期使用就好比是给病情盖了一层“遮羞布”,可能会掩盖真实病情,耽误治疗。祛痰剂呢,虽然能帮助排痰,但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痰液分泌过多,反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此外,有些止咳药里还含有成瘾性成分,这就更需要我们谨慎使用了。

## 服药时间的讲究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药服用时间不一样,有的要空腹吃,有的要随餐吃,还有的得餐后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空腹服药,简单来说,就是胃肠道内没有食物的时候服药。像早晨刚起床,肚子里空空的,或者饭前1小时、饭后2小时,这些时候都适合空腹服药。像降压药、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就适合在这个时间段服用。因为空腹时,药物能更快地通过胃肠道,被身体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饭前服药,指的是在饭前15 - 30分钟服药。像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药物,就需要在这个时候服用。这样做可以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影响,让药物能更顺利地被吸收,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想象一下,饭前胃肠道就像一个准备好的“舞台”,药物在这个时候登场,能更顺畅地进行“表演”。

餐后服药,主要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一般在用餐后15 - 30分钟服药比较合适。有些药物可能会对胃产生不良反应,饭后服用,食物就像一层“保护垫”,能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让我们的身体更舒服一些。随餐服用的药物,通常有脂溶性的特点,它们不溶于水,进入体内后,需要借助一定的脂肪含量才能正常吸收。所以,建议在吃饭后立即服用,而且服药后不宜大量饮水,因为大量饮水可能会稀释胃肠道内的脂肪浓度,进而影响药效。就好像这些药物是一群“小乘客”,需要脂肪这个“交通工具”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如果“交通工具”不够,它们就没办法好好发挥作用啦。

## 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更是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用药方面,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 远离用药误区

#### 不遵医嘱擅自改量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行为。吃了几天药,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擅自停药,或者想着加大药量让病快点好。还有些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症状稍微缓解一点,就自行停药。可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就好比在身体里进行一场“药物浓度游戏”,擅自改变药量会导致体内血药浓度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不稳定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 不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服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如果需要增加其他药物,千万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因为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捣乱”,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副作用,比如头晕、恶心等,也可能会影响药物原本的治疗效果,让药白吃了。

#### 对保健食品和中药认知不足

不少老年人对保健品和中药特别热衷,总希望通过吃保健品或中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现在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保健品不仅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吃了可能不仅无效,还会给健康带来威胁。中药虽然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但它也是药品的一种,服用前一定要对症。如果盲目滥用,就像在身体里乱投“石子”,只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 遵循用药原则

#### 注意观察副作用

药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然后进入肝脏、肾脏进行代谢。老年人由于各个脏器组织功能下降,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不如年轻人,代谢时间也会延长。这就好比一条水流变缓的河流,药物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变长,发生药物蓄积和不良反应的概率自然就增加了。所以,老年人在服药期间,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哪怕只是一点点不舒服,都要及时去医院,让医生来判断是不是药物引起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 起始剂量小

老年人服药的时候,要从小剂量开始。这就好比开车,一开始不能开得太快,要慢慢加速。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可以避免血药浓度一下子大幅度上升,就像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能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让身体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下接受药物的治疗,既能保证药效,又能降低风险。

#### 及时调整用药

很多老年人身上都存在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病情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道会随着时间改变。所以,服药的剂量、品类也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动态调整。医生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以确保药物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

总之,“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有着科学依据。我们在日常服用任何药物的时候,都一定要遵医嘱,不能想当然地自行用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给身体带来不良副作用,让药物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来源:辽沈晚报铁岭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