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变化透露不少病

360影视 2025-01-11 01:25 2

摘要:脖子是躯干最细的部位,体积虽小,却承担着支撑头部的重任,内部也别有洞天,不仅是颈椎、气管的重要通道,还穿行着动脉、神经,装着甲状腺,布满了淋巴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天润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作为一个日常显露在外的部位,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刘天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高登峰

本报记者 王思予

脖子是躯干最细的部位,体积虽小,却承担着支撑头部的重任,内部也别有洞天,不仅是颈椎、气管的重要通道,还穿行着动脉、神经,装着甲状腺,布满了淋巴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天润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作为一个日常显露在外的部位,脖颈的变化往往最易被人察觉,对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颜色改变要查代谢

正常情况下,脖颈部位的皮肤平整光滑,没有明显的色斑、暗沉或肿胀,但会因个人肤色、暴晒、体温、情绪等因素有所差别,比如部分人偏黄、情绪激动时偏红。刘天润表示,“总体来说,脖颈皮肤的颜色应与其他部位一致,不会有明显色差,如果出现颜色改变,可能提示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等问题。”

发黑查血糖。如果脖颈后部的皮肤变厚、粗糙,并呈现暗灰、深褐色,同时腋窝、膝盖也发黑,感觉洗不干净,可能是“黑棘皮病”的表现,好发于超重、肥胖人群,通常与代谢紊乱、高脂血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肾病、肿瘤性病变、皮肤病等也可有这种表现,建议及时就医。

红斑查免疫。患上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时,脖颈皮肤也会有变化,比如出现淡紫、红色的水肿性红斑、皮疹,常伴随发热、红肿、关节疼痛等。

僵硬疼痛小心感染

健康的脖颈十分灵活,可大幅转动、倾斜,低头、仰头、侧头和转头都不会受限,但若活动时出现明显疼痛或限制,也是一个预警信号,问题可大可小。

肌肉受损会僵硬。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可造成脖颈肌肉持续紧张、僵硬,甚至出现拉伤;突然用力扭转、外伤等情况也可造成肌肉被强烈牵拉,均会引发疼痛。

颈椎退化更受限。颈椎僵硬、疼痛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往往是长期劳损造成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常在脖颈后伸时减轻、前屈时加重,伴随仰头、低头、转头范围缩小,以及上肢放射性疼麻感。因此,若活动时颈部疼痛、僵硬,可先排查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伴随发热查感染。脑膜炎、腮腺炎等头部感染性疾病也可引发颈部僵硬或疼痛,常有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其中,脑膜炎可危及生命,患者可能存在持续发热;腮腺炎主要表现为腮腺区或临近颈部区域的肿胀、韧实、疼痛等。

短时“斜颈”是落枕。如果出现头颈部偏向一侧,下巴指向对侧,是斜颈的表现,多为先天性疾病,需及时治疗。睡觉姿势不佳、枕头不合适会让人落枕,也会限制颈部在某一侧的活动,但头部姿势相对正常,可在几天内缓解;脑出血、颅内感染等神经系统问题则可引发痉挛性斜颈,且为长期持续性,甚至会逐渐加重。

刘天润建议,出现脖颈僵硬疼痛时,可先调整姿势,进行适度的拉伸、转动等,看能否缓解。如果疼痛僵硬无法减轻,甚至加重,且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颈部肿大提防肿瘤

脖颈部位有很多器官,包括甲状腺、咽喉、颈段气管、食管、淋巴结等,这些器官的病变或可出现体积增大,从而占据颈部空间,导致脖颈肿大。

甲状腺有肿块。甲状腺位于喉结下方,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正常情况下肉眼不可见。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肿瘤、甲状腺炎等可引发甲状腺肿大,脖颈处会有“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一旦肿大压迫气管、食道,可引发呼吸费力、吞咽困难等严重问题。

淋巴结在发炎。脖颈处有密集的浅表淋巴结,多位于耳后、颌下。当临近的器官、组织发炎时,比如牙龈炎、扁桃体炎,附近的淋巴结也会发挥免疫作用,出现淋巴结炎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急性期伴随疼痛、吞咽困难等。但需提醒的是,有痛感的淋巴结肿大相对安全,摸上去界限清晰、质地较软、可推动;如果淋巴结无痛,且质地粗糙、界限不清,一直在增大,需尽快就医,或是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或血液系统疾病的表现。

自查甲状腺状态,可用手指触摸喉结区域,观察是否有异常肿块,感受吞咽时是否有不适、疼痛或异物感;自查淋巴结时,可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触摸耳后和颌下,感受有无压痛,如果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血管肿胀留神心脏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高登峰介绍,“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在站立或坐位时,颈静脉、颈动脉无法通过肉眼看到,如果发现异常扩张或搏动,常预示心血管问题。”

静脉怒张要查心。颈静脉血管在平卧时稍见充盈,但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如果在30°~45°半卧位时都可看到明显凸起的颈静脉,即为颈静脉怒张,说明静脉系统压力高,造成血液无法充分回流,淤积在脖颈,常预示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等心血管疾病。

动脉搏动问题多。正常人颈动脉的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可见,且很微弱,若安静状态下出现明显搏动,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患者。

检查颈部血管的状态,可在平卧状态下触摸颈部区域,感受是否有异常扩张或强烈搏动感,但颈部动脉、静脉位置相近,患者可能无法自己判断,建议出现上述问题时及时就医,由医生鉴别,进行超声、心电图或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脖子变粗血脂异常

脖子的粗细,即颈围,是衡量上半身肥胖的一项指标,因其测量简单、直接,堪称健康的“颈戒线”,已被不少医生用于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男性的颈围不超过38厘米,成年女性不超过35厘米。如果颈围变大,意味着颈部脂肪堆积过多,与全身肥胖程度也呈正相关,多是因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如不及时调整,各种疾病风险均会增加,比如脂肪堆积在颈部,尤其是咽喉周围,可造成气道狭窄,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风险;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血管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颈围增加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的发病也相关。

准确测量颈围,可选站立姿势或端坐在椅子上,平静呼吸,平视前方,将软尺在喉结下方到低头时手能摸到颈椎最突出的位置绕一圈,每月测量一次,将数据记录下来。如果发现颈围明显增加,但仍在合理范围内,建议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每周进行1~3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8厘米、女性大于35厘米,建议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评估,超重、高血脂、高血压人群尤其要关注颈围。▲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