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口述10:乍一听到被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时,我感到很突然

360影视 2025-01-12 13:16 2

摘要:1979年4月,我应邀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有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参加。我们一行的中国水稻专家共4人,我是应邀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代表之一。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这是第一次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的成功公开报道

"杂交水稻之父"一说之缘起

1979年4月,我应邀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有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参加。我们一行的中国水稻专家共4人,我是应邀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代表之一。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这是第一次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的成功公开报道给国际社会。文中对中国研究杂交水稻及协作攻关的历程,通过培育三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的进展与成果,以及杂交水稻强大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独特而有效的制种技术措施,最后对杂交水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我印象很深的是,论文宣读完以后,一位印度专家提问:"中国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率高,是通过什么措施达到的?"我回答:"第一,割叶,以此扫除传播花粉的障碍;第二,就是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又有一位澳大利亚专家问我什么叫"赶粉"( Supplementary Pollina - tion )。我告诉他,这是我们采用的一种土办法,就是在间隔种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扬花期,在晴天中午时分,用一根竹竿或两头牵扯的长绳,扫过父本(恢复系)的穗子,使父本雄蕊的花粉振脱出来,有助于这些花粉飘落到不育系张开的颖花柱头上,促进受精,产生更多的杂交一代稻种。我们把这叫做"赶粉"。我认为我回答得清楚明了,与会代表都纷纷点头,表示对我的回答非常满意。

中国历经艰辛取得的杂交水稻新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极大关注。这次会议,各国专家公认,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年后,1982年秋,当我再次来到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水稻学术报告会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我走上主席台。事先也没有打招呼,这时投影机在屏幕上打出了我的头像,头像下方有一排醒目的黑体字写着:" Yuan Longping ,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当时斯瓦米纳森博士对参加会议的代表说:"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客座研究员﹣﹣袁隆平先生!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会场上代表们立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天,菲律宾各大报头版刊登了以"杂交水稻之父"为标题的报道,还配发了照片。

因此,"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最先是由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所长说出来的,后来在国际上扩散开来,就逐渐地都这么称呼了。按我个人的理解,这个"之父"呢,可以说是"创始者"的意思,杂交水稻的创始者。这是很高的荣誉!此前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乍一听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时,我感到很突然,说老实话,也很欣慰,很受鼓舞。当然,也感到有压力,给你这么一个荣誉,你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继续努力。

迄今为止,我已30多次赴国际水稻研究所,或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去做技术指导,或是开展合作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自1970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后因认为很难解决有关技术问题而于1972年中断研究。由于中国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使这个研究所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1979年10月,他们与我国签订了双方合作研究杂交水稻的协议,又于1979年重新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主要目的是选育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产、多抗杂交稻。但研究中又出现新的问题:一是中国的不育系及现有组合不能直接在热带国家利用。二是基本育成的几个国际稻系统的不育系,配合力太差,用它们配出的组合大多没有优势或优势不强;反之,几个配合力特别好的母本保持力又不好,难以转育成不育系。三是制种技术未过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我曾经每年要安排1~3次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并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开展合作研究。科学无国界,我很乐意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也愿意赠送育种材料。当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林世成说赠送不育材料是得到上级同意和批准的,因此我提供了三个"野败"型不育系,由他交给了国际水稻研究所。

通过国际水稻研究所,许多国家获取了这一最宝贵的培育杂交水稻必不可缺的种质资源。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与其合作的不少国家,都利用这一材料育成了许多优良的不育系和高产的杂交组合,最后在生产应用上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推广到全球20多个国家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各水稻生产国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产粮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项目。他们选择15个国家,并给这些国家提供经费,推广杂交水稻,这为杂交水稻在世界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良机和条件。有十几位专家受聘为该组织的顾问,我被聘为首席顾问。我曾先后多次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缅甸、孟加拉国等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接受咨询,为这些国家建立起了一套发展杂交水稻的人才与技术体系,也先后提供了50多个杂交水稻组合在南亚和东南亚进行试种推广。

记得1990-1993年间,我连续3次去印度,行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的职责。开始的时候,印度已在效仿中国努力发展杂交水稻,建立了杂交水稻项目网的10个中心。我频繁地考察了他们网络里的中心及其试验基地和田间材料,针对印度科学家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们进行座谈交流,对育种、栽培和制种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些建议。联合国粮农组织进一步确立了印度"发展与利用杂交水稻技术"项目( IND /91/008),围绕项目的实施,经过我们考察和论证,为印度培育比对照增产15%~30%的杂交组合,开展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发有效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等献计献策,共同为印度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商业化发展献出了一份力量。在此期间,印度进展很快,选育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组合35个,好的可比对照每公顷增产1.2~1.4吨。看到印度大面积应用杂交水稻的美好前景,我心里无比高兴,也为此感到非常欣慰。

随着杂交水稻对世界影响的扩大,来我们中心访问的各国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的代表团络绎不绝,甚至越来越多的政要也专程来这里寻求解决本国粮食问题的良策,如莫桑比克总理、利比里亚总统、老挝总理、塞拉利昂总统等都曾亲自到访过这里。他们不仅赞赏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和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而且非常希望我们提供帮助,促进其粮食生产的发展。

有的国家,如亚洲的稻米主产国菲律宾、越南等,更是热衷于发展杂交水稻。就拿菲律宾来说,这是一个全民吃稻米的国家,它的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杂交水稻。依斯特拉达自1998年就任总统以后,一直强调把实现粮食自足作为自己追求政绩的目标。他指出中国有人口十几亿,却依有粮食可输出;而拥有丰富天然的资源和大片农地的菲律宾却仍持续进口大米,这种局面一定要改变!他认为既然中国、越南均通过杂交水稻技术而使稻米的产量增加,菲律宾人没有理由挨饿,"菲国没有理由不能超越邻国的生产能力"。因此,依斯特拉达鼓励本国农民使用杂交水稻种子,发展粮食生产。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上台后,继续支持发展杂交水稻。她为了促进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的发展,曾5次接见我。2003年正当 SARS 肆虐,各国都加强防范,但阿罗约却执意邀请我访菲。阿罗约总统说:"我们的杂交水稻方案已成为菲律宾粮食安全的主要部分。假如样样就绪,可能在2008年,我们的大米产量便能自给自足,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001年我获得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时,是阿罗约总统亲自为我颁的奖。2004年9月,阿罗约总统应邀访问我国,她在北京提出要专门见我,要亲自颁发她签署的给我的嘉奖状,给予我致力促进菲律宾杂交水稻发展的表彰。两个月之后,我再次前往菲律宾,出席国际水稻论坛大会,阿罗约总统再一次接见我,希望我们继续支持发展菲律宾杂交水稻的研究和生产。2007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菲律宾,他专门点我的名,要我随团一起访问菲律宾。这次我又再一次见到了阿罗约总统,我们继续讨论了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农业技术合作。

2004年是"国际水稻年",杂交水稻受关注的程度也大大增强。这一年中,我除了两度与菲律宾阿罗约总统见面外,还先后受到以色列、列支敦士登、泰国、马来西亚等4个国家元首的接见。

列支敦士登是地处欧洲的一个小小国家,但这个小国家很富裕,它的国王是世界上有名的富翁。正是这个国王,对农业技术十分有兴趣,他投资的美国水稻技术公司于1994年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后,王子汉斯亚当1998年便以私人身份专程来中国访问。他到湖南来见到我时说:"我做梦都想见到您!"现在,王子已经是国王二世汉斯亚当公爵了。2004年,我去美国领"世界粮食奖"时,他又专程飞到美国去见我,向我表示祝贺,并表明要加强与我们的友好合作。这是个对杂交水稻情有独钟的国王,2007、2012年他先后两次再来中国,而且带来美国水稻技术公司的董事长与我们商谈。他们看好了更广的国际市场,对进一步开展杂交水稻的合作开发充满了信心。的确,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使杂交水稻的面积推广到该国南方水稻总面积的1/3以上,此外,还在南美地区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看好发展前景,2013年美国水稻技术公司与我们续签了合同,延长合作期限20年。

杂交水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育成和应用,对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效仿中国,目前在研究杂交水稻的有20多个国家。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国家已经有7个,它们是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和巴西。2013年它们种植的面积共计6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吃大米的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吃大米人口有八九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巴基斯坦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另外将要陆续采用、推广的国家还有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墨西哥和南美各国等。

印度,是除国之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稻米生产国。虽然印度有悠久的种稻历史,但始终饥荒频频。我到过印度很多地方,农民也没什么技术,完全靠天吃饭。天老爷照顾他们,风调雨顺,就有饭吃;天老爷一作怪呢,今年来个干旱或者明年来个水灾,就没饭吃了。在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之后,现在他们的粮食也可以自给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0万公顷。曾任印度农业大学稻米系主任的费巴加那扎这样说过,印度需要杂交水稻技术,因为杂交水稻是增加稻米产量的最佳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

越南近几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约60万公顷,平均产量为6.3吨/公顷,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含杂交稻)为4.5吨/公顷,杂交稻比常规良种增产40%,为保障越南的粮食安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越南政府于2002年5月特别授予了"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徽章给我,表明对促进越南杂交水稻发展给予的表彰。由于多年大面积、大幅度增产,越南由原来的粮食短缺国一跃成为仅次于泰国的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如前所述,菲律宾为了甩掉粮食进口国的帽子,对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极为重视。从1995年开始,他们把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2004年全国杂交稻面积已达20万公顷,平均产量近7吨/公顷,而该国灌溉稻的平均产量为4.5吨/公顷。阿罗约总统把展杂交稻作为政府的旗舰项目,计划到2012年推广杂交稻100万公顷,年增稻谷200万吨,实现粮食自给。可是在近年出现的这次粮荒中,菲律宾却是受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原因在哪里呢?一方面是受台风影响,另一方面是政府鼓励农民种杂交稻的补贴不能兑现了。我如果再见到总统,我会对总统说:与其花好几十个亿进口大米,不如把这个钱补贴给农民,用来发展杂交水稻。

美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杂交水稻较早的国家,在第一次引进杂交水稻试种之后,其增产效应明显,因此被美国人惊呼为"东方魔稻"。从那时起到现在,杂交水稻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2012年的杂交稻面积已达到44万公顷,平均产量超过9吨/公顷,比当地良种增产20%以上。对于未来的发展,美国充满了信心。

杂交稻在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的示范的增产效果更是惊人,比当地品种高3~5倍。

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有110多个,除我国外,目前全球每年水稻种植面积有1.1亿公顷。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杂交水稻已在全球约40个国家种植,近年全球年种植杂交水稻总面积达到了2000多万公顷,中国以外的国家开发杂交水稻的面积由2002年的82万公顷发展到2013年的600万公顷。但目前全世界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尚不足2%,而平均每公顷比当地良种增产2吨左右,因此,杂交水稻在全世界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而且发展杂交稻被视为对产稻国粮食增产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研发虽是我带头搞起来的,现在全世界都承认它是水稻界、世界粮食界的一次革命,开创了水稻育种的一个新途径、一个革命性的新途径,但我认为我只是做了部分工作。我最初搞杂交水稻研究时,只是想搞个好品种出来,能够增产粮食就不错了。现在,杂交水稻能够这样造福人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也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包括首次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那天颁奖的盛况,我至今仍历历在目。上午,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如簇。会前,当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人民大会堂,与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见面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江泽民与获奖代表亲切握手,与获奖代表合影留念。上午10点钟,胡锦涛同志宣布大会开始,奏国歌后由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的颁奖决定,宣布把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吴文俊先生和我,然后由江泽民主席为我们颁发了由他亲笔签发的奖励证书和奖金。

朱镕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首次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所有获奖人员和集体表示热烈祝贺,在讲话中鼓励全国科技工作者继续为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此时此刻,我无比激动。获此殊荣,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党和国家的期望更使我觉得任重道远。我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了言。我认为,这个奖是奖给全国农业战线的科研工作者的,因为杂交水稻是全国很多人协作攻关的成果。这次国家重奖科学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政策。这项政策太英明了,它像灌溉的闸门似的,一打开,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才智就发挥出来了。我表示一定要在实现中国超级稻第一期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追求更高的目标。

记得有件十分有趣的事,就是这次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对我和吴文俊先生做一个专访的节目。这是我们两人头一次见面,但却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吴老对我说:"大家都称你是'杂交水稻之父'。按学科说,农业和数学关系向来非常密切,数学是起源于农业的,数学计算最早来自对农田的丈量。比如'几何'一词即来自希腊文'丈量土地'。从历史上看,要发展农业,必须观天测地,观天发展成天文,测地发展成几何,这就说明了几何的来源。从中国来看,尤其是这样。因为中国社会向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历史上,中国的数学发展过程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来自农业。"我跟他说:"数学是科学之母,任何科学技术发展到最高阶段都要数量化、公式化。"他则说:"搞数学、搞科学的人都要吃饭,农业也应该算是科学之父。"我又说起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初中时向老师提问为什么"负负得正",到现在也还是没弄清楚。吴老听后大笑起来。后来听说,他老先生原来在中学时对"负负得正"也是很不理解的。结果呢,他知难而进,成了大数学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出生于北平(现北京市),江西省德安县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1971年1月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员。1971年1月—1984年6月任职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9月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84年6月—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5月—2015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累计已在中国推广约68亿亩,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