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危害及规范化诊断治疗|2024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科普宣教

360影视 2024-11-23 17:11 4

摘要: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代偿能力。1)红细胞自身异常:大多为遗传性疾病。⑴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包括后天获得的红细胞膜铆接蛋白缺陷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⑵ 红细胞酶异常:糖无氧酵解中酶的缺陷(如丙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3、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代偿能力。1)红细胞自身异常:大多为遗传性疾病。⑴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包括后天获得的红细胞膜铆接蛋白缺陷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⑵ 红细胞酶异常:糖无氧酵解中酶的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的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常因服蚕豆、伯氨喹等氧化药物或感染诱发溶血;其他有关成分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⑶ 珠蛋白链异常:肽链量的异常(Q地中海贫血、B地中海贫血)、肽链结构异常(聚合性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⑴ 自身免疫性: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特发性慢性冷凝集素病等。⑵ 同种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Rh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⑶ 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见于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奎尼丁、非那西了、氨基比林、磺胺类药、氯丙嗪、胰岛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⑷ 其他非免疫性的有:机械因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溶血性贫血),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疟疾、败血症等),生物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蛇毒、毒蕈等),药物及化学品所致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图片源于网络)供稿: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作者:钟 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血液科审核:梁爱斌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坚持科普惠民,集中全市优秀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

来源:丽姐聊情感健康创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