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AI与游戏的融合、国产游戏的出海热潮、小程序游戏的高速增长、游戏多端发行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2024年,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受到游戏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同时,AI与游戏的融合、国产游戏的出海热潮、小程序游戏的高速增长、游戏多端发行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年末回首,国产游戏行业的哪些事件和变化值得关注?
AI游戏、游戏出海、小游戏收入暴增成为3大关键。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2024年的热点看到2025年的风向呢?
对此,大河财立方记者王宇和书乐围绕3大关键词、5个话题进行了一番交流,可谓2024游戏行业终极盘点:
问题一:AI技术能为游戏开发和体验提供哪些帮助?
游戏较之其他载体更具有多元性,即作为娱乐及媒体行业中最复杂的形式,游戏的构成要素包含了娱乐媒体领域内容的所有形式,是文本、图像、音效、音乐、3D 模型、动画、电影、代码等多种类型资源的复合体。
这恰恰是AIGC能够全覆盖的试验场。
换言之,游戏产业的全链条,AI都有用武之地,并非简单的降本增效,而是让游戏研发运营人员解放双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激发创意。
问题二:如何看待当下AI与游戏融合发展的趋势,未来AI游戏会如何发展?
游戏除了技术底蕴外,更多的还是一个创意升维的世界。因此AI对于游戏产业来说,不是蹭热度,而是近似于一次技术革命。
仅目前而言,能够较好结合AI的游戏场景大体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研发层面的语音、原画生成,游戏测试,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
其二是游戏体验中,AI NPC已经出现,同时在UGC游戏上可以辅助用户生成原创游戏内容。
至于文本、代码、音乐和视频等需要创意层次较高较复杂的领域,还只是玩具。
AI一时难以深度学习“毕业”,还需要时间锤炼。
由于还是初步使用,AIGC的研发维护成本都还没能在较长时间线上摊薄,加上应用不够深入,降本增效短时间内不会在财报上被明显看出。
问题三:如何看待当下国产游戏出海的发展趋势?在出海过程中,中国游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当下游戏出海,则依靠手游这个国外发展较薄弱的垂直领域,成功的切入过去对中国风知之甚少海外市场。
通过各种具有开创新的文化融合方式,让习惯于西方魔幻、科幻风格的海外游戏玩家,逐步了解和认知到中国风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国产游戏厂商也经历过阵痛,例如简单的照搬魔幻、科幻,套上一个武侠风,结果游戏变成了四不像,在国内不受待见、在国外乏人问津。
而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做游戏,则往往难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
正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在2020年前后,国产游戏厂商才确立了游戏出海的底牌,也就是让中国文化的内核,成为核心竞争力。
欧美正在适应中国游戏厂商的手游打法,其过去积累的先进数字媒体技术和游戏经验,都在快速融入到他们的手机游戏之中。
这让我们国产游戏传播中国文化的难度开始加大,欧美游戏反向对中国玩家传输自身文化的可能也在加大。
针对这一趋势,国产游戏新一轮的海外进击,更需要用文化来驱动,全面进入到重度游戏或独立游戏等过去不擅长的领域。
问题四:未来中国游戏企业出海的方向和策略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针对海外市场的新形势,中国游戏出海目前的发展态势已经有了三个新走向:
一是产品出海。
以手游、页游和小游戏为主,主要针对海外游戏市场的薄弱领域,继续通过填补空白的方式,扩大海外影响力。
二是资本出海。
如国内几个主流游戏大厂,近年来就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和海外主流游戏厂商、优质游戏工作室进行战略合作,为国产游戏提质积蓄力量。
三是品类出海。
一些国产游戏公司还在主机游戏、VR游戏、AR游戏等较高游戏技术上进行突破,并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游戏研发之中,逐步成为海外游戏主机厂商、数码厂商如苹果的第三方内容提供方。
如此一来,才能在更多既有的、未来的游戏载体和数字媒体技术上,展现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
问题五:如何看待小程序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的趋势?未来小游戏的发展还有哪些机会?
小游戏本质上是5年前的手游(有客户端)在技术升级之下平行移植过来的产品,也形成了一种对此类游戏有黏性的用户的迁移。
同时,小游戏的获取便捷、操作简洁和社交传播属性,又让一些低频游戏玩家变为高频小游戏玩家,一些非游戏玩家也加入到游戏娱乐之中,都让其具有了增量市场属性。
2025年,小游戏进一步发展,并结合短剧的真人属性,派对游戏的休闲属性和更多曾经中度游戏的基数降级而内容、体验进一步丰富,满足游戏玩家碎片化、多元化的游戏娱乐需求。
小游戏由于小,就尤其需要在创新上进一步突破,而不仅仅是移植手游。
此外,游戏厂商还需要具备强劲的开发能力,以便快速迭代。
在小游戏爆款玄学中,广种薄收,并探索以小游戏为载体、通过云游戏体验将更多中度、重度游戏降维到小游戏之中。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张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