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肿瘤急症作为肿瘤疾病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若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李红霞教授,就肿瘤急症的特点、常见类型、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策略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介绍,以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
编者按:肿瘤急症作为肿瘤疾病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若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李红霞教授,就肿瘤急症的特点、常见类型、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策略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介绍,以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肿瘤急症,共同为肿瘤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肿瘤急症是肿瘤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症或严重并发症,需要尽早干预以避免死亡,常见的肿瘤急症包括上腔静脉综合征、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肿瘤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等。统计数据表明,大约10%的癌症患者以肿瘤急症为首发症状,而>50%的肿瘤患者至少经历过一次急诊住院治疗,其中近60%的患者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而到了晚期,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肿瘤急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并且危及生命,很多患者死于家中或急诊。
关于肿瘤急症,不同医院的医生对此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就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广泛的免疫药物来说,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胸闷、皮疹等,到基层医院急诊就诊,医生不熟悉免疫药物会出现这些情况,按既往思路思考疾病,没有早期诊断识别免疫性心肌炎或免疫性肺炎,没有及时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贻误时机,导致病情进展或者导致死亡。如肿瘤引起的心包填塞若不及时进行心包穿刺,心衰不能纠正,后续治疗就是纸上谈兵。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个层面去深入挖掘。1.肿瘤科医生需要提高自身医学素养,学会认识并处理肿瘤急症,同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做到全程化管理。2.急诊科医生也要与时俱进,了解肿瘤治疗涉及到的一些药物,这些药物会有哪些相关并发症,学会从急症中找线索,从而在纷繁复杂的急症中理清头绪,抓住主要矛盾。3.患者或患者家属要有记笔记的习惯,把患者所用药物做好记录,以备特殊之需。
对于医生的培训我们要抓两头,头部医院规范化用药,基层医院肿瘤急症再培训,为什么关注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这是因为中国患者在头部医院用完药物后大部分会回原籍,出现并发症有时候来不及到上级医院,需要在当地先给与急诊处理,然后才有机会转到上级医院。所以作为第一关卡的医院,需要努力培养急诊专业人才,才能做到识别诊断治疗同步化。
我们科室(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自成立以来就深刻认识到肿瘤急症的重要性,让所有医生必须到急诊科进行轮转,掌握常见内科急症的处理方法。同时选派科室骨干人员参加由中科院肿瘤医院综合肿瘤科主办的肿瘤急症培训班,与国家级医院接轨。针对本省县级医院肿瘤急症知识的匮乏,申请山西省卫健委下基层项目,对全省的多个县级医院进行轮回巡讲。在院内开展肿瘤急症多学科救治培训,促进交叉学科综合救治能力提升,集合综合医院优势,发挥科室间协作,更好地处理肿瘤急症,挽救患者生命。
肿瘤相关急症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紧急、多专科症状并存、多合并症、治疗矛盾突出等。肿瘤急症同时又是肿瘤学与急诊医学的交叉,患者可能以各种类型的问题就诊于急诊科,但目前尚没有专门的亚专业及专门的教程进行评估,急诊医师、肿瘤医师、专科医师皆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2025年度我科拟准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肿瘤急症综合救治平台及远程会诊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医院联动,做好救治信息的上传下达,提高省域内肿瘤急症的综合救治水平,并编撰相关书籍教程,让治疗有据可依。使肿瘤患者的治疗之路少一些坎坷。
肿瘤科简介:
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成立于2018年4月,现开设两个病区:本院区和和平院区。实际开放床位70张,现有医护人员30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其中硕士生导师3名。
我科主要开展术前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肿瘤晚期姑息治疗和复发肿瘤的拯救治疗,便携式化疗泵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分子免疫治疗,胸腹腔、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及热灌注化疗,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肿瘤穿刺活检术,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与兄弟科室联手进行动脉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术及微波消融术,以及食道、胆道支架置入术、局部放疗、粒子植入术,同时开展各种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肿瘤术后规范化随访等工作,通过多学科联合、多手段并用,为患者制定精准、科学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李红霞简介: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现任山西省医学会第七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肿瘤医学医疗质量质控中心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舒缓医疗分会副会长,山西省抗癌协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恶性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994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修学习。在SCI及中华级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书籍4部,2012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8),2023年山西医学科学传播奖。主持科技厅项目1项,卫健委项目4项,陈孝平基金会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1项,社科联项目1项及多项全国II/III期临床研究。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