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肝癌的外科名家 基础与临床相得益彰——记2024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周俭

360影视 2025-01-13 20:32 2

摘要:周俭,著名肝肿瘤外科学专家,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从业30多年来,在汤钊猷院士和樊嘉院士的指导下,始终致力于肝癌的临床和转化研究,迄今共完成肝肿瘤切除术逾万例,肝移植术2000余例;在肝癌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外科术式创新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提高我国肝癌

以下视频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俭,著名肝肿瘤外科学专家,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从业30多年来,在汤钊猷院士和樊嘉院士的指导下,始终致力于肝癌的临床和转化研究,迄今共完成肝肿瘤切除术逾万例,肝移植术2000余例;在肝癌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外科术式创新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提高我国肝癌诊治水平、确立我国肝癌临床及研究的国际引领地位做出重要贡献。

他治学严谨、德艺双馨。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32篇;获发明专利18项,已全部转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次(第一完成人1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殊荣。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一、聚焦肝癌矢志创新

1. 创建肝癌早诊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

传统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仅在60%~70%的肝癌人群中呈阳性。周俭团队率先构建循环miRNA肝癌早期诊断模型,灵敏度较甲胎蛋白提高30%,研制出国际首个miRNA肝癌检测试剂盒并成功转化,已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并纳入多省市医保。临床应用逾400万人次,极大提高中国肝癌患者的早诊早治水平。

肝癌异质性极高。周俭率先发现针对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进行单点肝癌样本的靶向深度测序,即可突破异质性局限、满足临床用药的预测需求;并以此设计出首个肝癌特异性靶向深度测序方案,该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得以转化,使30%原本只能接受常规治疗的肝癌患者获得精准药物治疗的机会,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周俭团队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成功分离出EpCAM+循环肿瘤细胞,证实该细胞是肝癌转移复发的“种子”,是术后转移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发并转化“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实现同类进口设备的替代和升级,以实际行动为国争光。

上述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切实提高了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5年生存率达65.0%),超过日本(62.8%)和欧美(60.0%)的同期报道,周俭以第一完成人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率先应用ALPPS术治疗巨大/多发肝癌

中晚期肝癌多数因肿瘤巨大、多发而无法手术切除,预后极差。2013年4月,周俭成功主刀亚洲首例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以治疗传统术式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时至今日,周俭团队开展ALPPS手术治疗巨大/多发肝癌单中心总例数稳居国际首位,患者生存率国际领先;创立TAE-salvaged ALPPS新术式(周氏ALPPS),使ALPPS治疗巨大/多发肝癌的成功率接近100%;主编了全球首部《ALPPS》专著,创建了ALPP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外科体系和全流程患者管理方案,造福中晚期肝癌患者。

3. “变废为宝”——拓宽肝移植供体来源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根治手段,但受限于供体短缺。周俭利用切除良性肿瘤同时切除的正常肝脏(“废弃肝”),2015年1月率先完成国际首例成人“废弃肝”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儿;在国际首创“活体亲属肝+废弃肝”双供肝移植术(2022年3月),用于治疗危在旦夕、需要大体积肝脏供体的超体重肝癌患者。2024年5月,周俭团队成功开展国际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通过将“废弃肝”肝移植同ALPPS技术有机结合,为接受29次化疗后耐药的弥漫性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生机。

二、基础临床相得益彰

1. 提出肝癌转移复发的新理论

周俭通过多组学图谱证实肝癌早期复发存在时空异质性,仅55%的早期复发为祖先(ancestral)复发(单中心),而45%为从头(de novo)复发(多中心),修正了“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均为祖先复发”的传统观点,并指出“从头复发”的患者适用于手术切除或肝移植,而“祖先复发”者适合介入和/或系统治疗。不仅如此,他还揭示了中国人群肝内胆管癌KRAS突变谱,并率先提出靶向“既往认为不可成药”KRAS的治疗新方法。

2. 阐明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对肝癌的关键作用

周俭发现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受CXCL5趋化后,能重塑促进肝癌转移复发的肿瘤微环境,为肿瘤发生的“种子-土壤”学说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发现肝癌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TAN的双向调控网络,miRNA 301b-3p介导肝癌细胞与TAN的“交叉对话”可影响肝癌细胞“干性”特征,促进其侵袭转移,由此提出靶向TAN可增强肝癌系统的治疗疗效。

3. 发现并定义500 µm的肝癌肿瘤侵犯前沿区

通过揭示肝癌空间转录组的特征,周俭发现并定义了500 µm的肿瘤侵袭前沿区:横跨肝癌和癌旁组织交界线两侧各250 µm的带状区域,突出表现为局部免疫抑制、癌细胞脂肪代谢增强和严重肝细胞受损状态。对肿瘤侵袭前沿区空间微生态的精准解析,为探索恶性实体瘤的侵袭转移机制及探寻抗肿瘤靶标开辟了新途径。

三、倾心创建中国方案

1. 创建难治性肝癌综合治疗新方案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时已属晚期,按欧美指南为手术禁忌。周俭在国际上较早开展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研究,创建外科切除肝癌、门静脉取栓联合门静脉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使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了14.8%,该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肝癌转移复发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通过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周俭首次证实预防性介入可显著降低肝癌术后的转移复发。他首创以雷帕霉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肝移植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使超米兰标准肝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从53.9%提高到80.6%,该研究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 创立中国肝癌CNLC分期并构建中国特色肝癌诊疗体系

针对我国肝癌背景的特殊性及肿瘤诊疗水平的区域不平衡,周俭创立了中国肝癌CNLC分期,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肝癌精准综合诊疗体系,并领衔制定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南》,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刊印后在全国推广应用。该规范/指南全文发表于国外权威期刊Liver Cancer,周俭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宣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3. 首倡肝内胆管癌“靶免化”联合治疗方案,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期

晚期肝内胆管癌预后极差。周俭创新性提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和化疗的“靶免化”新方案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由不足13.0个月提升至22.5个月,还鉴定出能预测治疗耐药的分子标志物。“靶免化”方案已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晚期肝内胆管癌治疗指南一线推荐并得到广泛应用,改写了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格局。

文章来源: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内容加工:肝癌在线

关于本刊 About us

中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百佳高校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 收录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规范期刊

■ 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SMTE)会员期刊

■Embase、Scopus等13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金色开放获取期刊(Golden OA)

官方网站:lcgdbzz.org

官方邮箱:lcgdb@vip.163.com

投稿咨询:0431-88782044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