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或者说短语)非常清晰,那就是“重复的生活”。一上来,就说“生活重复”;然后用“如”引出三个例子;最后的写作引导语再次确认讨论对象“重复的生活”。这里要防止把“重复的生活”扩大为“重复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或者说短语)非常清晰,那就是“重复的生活”。一上来,就说“生活重复”;然后用“如”引出三个例子;最后的写作引导语再次确认讨论对象“重复的生活”。这里要防止把“重复的生活”扩大为“重复”。这个题目的要点之一在于,举出的三个例子指向不同的层面。“一日三餐”的重复,是生存层面的物质摄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是生活方式层面的作息规律;“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是文化传承层面的仪式强化。而这一切,最后还要落实到“生活”这个关键词上。这也就是说,虽然题目说的是“重复的生活”,但是重复不仅仅是在个体的层面,还在群体的层面;不仅仅是在物质的层面,还在精神文化的层面。这一点要想把握好,很考验平日的积累。
此外,对于“重复”本身,也可以有深层次的理解:重复的生活只是生命的躯壳,是抽离掉人生里种种价值后的极简形态,犹如木心诗中立于旷野中的一株枯树,葳蕤、风华、零落的时态尽数消散,只见得生命本真的模样,那是一种无论世事、河山如何移变,人始终能够“活着”的智慧;是动荡归于寂寞的终点,更是生命勃发的起点,始与终之间的万般变化,才是人立于天地,心怀期冀的所在。
从利弊的角度来讲,“重复的生活”的弊端比较容易把握,比如消弭意义,形成思维定势、遏制创造性等。考生可调动的材料也相对丰富,比如马孔多式的重复,比如西西弗斯式的重复,比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史观下的群体生活等等。但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难道“重复的生活”就没有益处吗?一日三餐保证了人的正常生存,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作息的重复会形成生活的规律,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习俗在代代重复中给予个体以安全感、归属感,培养了文化的认同。而且不存在没有变化的重复,一日三餐是重复的,但是其内容可以变动;作息是重复的,但是作了什么、怎么息可以变动;仪式是重复的,但是文化在不断创新。所以说重复中也蕴含着创造的种子。所以,像这样的作文题,题目给定材料中的例子本身就具有很深的内涵,写的时候,最好不要丢开不管,自顾自去写别的重复。应该养成读透材料、用足材料的习惯。
参考立意:
1.重复中透新变。
2.重复有利也有弊。
3.有时候重复能给我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考范文】
《在重复中寻光,于平凡里绽彩》
生活,犹如一首循环播放的乐章,音符在重复中跳跃,勾勒出我们日复一日的轨迹。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劳作与休憩的交替轮回,古老习俗的代代延续,都在重复中编织着我们的生活。然而,重复并非单调的同义词,在这看似一成不变的表象下,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可能与深刻的意义。
重复,给予我们安全感与归属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我们按照熟悉的节奏起床、洗漱,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这样的重复,如同温暖的港湾,让我们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之所。那些传承千年的节日习俗,如春节时阖家团圆的年夜饭、端午时粽叶飘香的龙舟竞渡,它们的重复,承载着家族的记忆,维系着民族的情感。每一次参与,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文化长河中的一分子,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归属。这种源自重复的安全感,是我们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坚实后盾。
然而,重复也并非全然完美无缺。长期的重复,容易让人陷入思维的定式,如同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知。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的操作,虽能保证生产的高效,却也可能在单调的工作中逐渐磨灭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上,若是一味地重复刷题,而不注重总结归纳、拓展思维,也难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能力的提升。可见,重复虽能带来稳定,但若是缺乏反思与突破,便可能沦为一潭死水。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重复之中,往往孕育着新的变化。就拿一日三餐来说,尽管每餐都要进食,但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食材搭配、烹饪方式,让平凡的饮食变得丰富多彩。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无数次重复的实验中,不断探索创新,最终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在重复的科研工作中,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同样,古老的传统技艺,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也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如传统刺绣,如今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具时尚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重复的生活。在享受重复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更要勇于突破重复的枷锁,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不变中创造新变。我们可以在每天的学习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拓宽思维的边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让我们在重复的生活中,用心寻找那一抹独特的光芒,用智慧和勇气为平凡的日子增添绚丽的色彩。因为,真正的精彩,往往隐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重复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在重复与创新的交织中,我们定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向着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
重复中见真章,变易里蕴新生
生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它由无数个瞬间和事件组成。这些瞬间和事件有些是独一无二的,但更多的则是以一种周而复始的方式出现——这就是生活的重复性。从日常的一日三餐到季节更迭、节庆循环,乃至生命的轮回,重复似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复之中,我们才能找到稳定性和安全感,同时也能在其中发现新的变化和发展。
重复是生活的一种节奏,它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每天的饮食、作息时间表,以及传统习俗的遵循,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像是一座大厦的基石,支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必要条件,也是家庭成员交流感情的契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使我们在忙碌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古老习俗的传承,不仅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也赋予了我们归属感和认同感。
然而,重复并非意味着停滞不前。恰恰相反,它是孕育创新和发展的温床。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意义。春天播种希望,夏天培育成长,秋天收获成果,冬天则为下一轮循环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能在每一个阶段找到新意,无论是农作物的新品种,还是人们庆祝节日时采用的新形式。因此,重复的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可能性。
此外,重复还给予我们反思和改进的机会。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些行为或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学习一门技艺时,反复练习可以让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同样,当我们每年重复庆祝某个节日时,也可以思考如何让它更有意义,更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个人价值。
当然,过度的重复可能会导致乏味和机械化。如果一味地沉浸在既定模式中而不寻求改变,那么即使是最美好的事物也会失去光彩。所以,我们要学会在重复中寻找平衡点,既要珍惜那些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的传统和习惯,又要勇敢地迎接新事物的到来,勇于尝试不同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重复的生活”并不等同于平淡无奇,而是在稳定的框架内蕴含着无限的变化与发展。它既是历史长河中的涓涓细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在每一天的重复中发现新的精彩,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重复中找寻生活的意义
生活,似乎总是在无尽的重复中缓缓前行。从晨光初现到夜幕低垂,一日三餐,四季更迭,古老的习俗穿越时间的长河,代代相传。面对这看似单调的重复,人们或厌倦,或麻木,却也有人能在其中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不凡的意义。
重复,是生活的常态,也是生命的本质。正如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潮水按时涨落,生命的律动也在重复中展现其规律与和谐。一日三餐,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身体的滋养与呵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是顺应自然的节奏,更是对生命节奏的尊重与把握。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中,我们学会了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和谐共处。
然而,重复并不等同于平庸。在重复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拥有不同的心情,体验不同的感受,发现不同的美好。每一天的阳光都是新的,每一刻的呼吸都是独特的。即使是相同的饭菜,在不同的心情下品尝,也会有不同的滋味。重复,给了我们时间,去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去感受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更重要的是,重复的生活也是成长的土壤。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我们学会了坚持与毅力。无论是学习一项新技能,还是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在重复中不断地练习与巩固。正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任何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次重复与努力的积累。重复,让我们在平凡中孕育出不凡,让生命在时间的沉淀中绽放出光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重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度的重复可能会消磨人的意志,让人陷入麻木与倦怠。因此,我们需要在重复中寻找变化,创造新意。无论是通过旅行拓宽视野,还是通过阅读丰富内心,亦或是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新的乐趣,都是打破重复、激发生活活力的有效方式。
总之,重复的生活并非无趣,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它既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成长的舞台。在重复中,我们可以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让我们以一颗平和而敏感的心,去感受每一次的重复,去体验每一次的不同,让生活因重复而更加丰富多彩,因变化而更加充满活力。在重复与变化中,我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意义所在。
于重复中寻新机,于日新中守恒常
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生活的重复似是岁月不变的底色。一日三餐的规律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节奏,代代相传的古老习俗,皆在重复中沉淀出生活的韵律与文化的根基。然而,于这重复之中,我们亦能发现新变的契机,于日新月异之中,又需守护那恒常不变的本真。
重复是生活的基石,它赋予我们安全感与归属感。一日三餐的重复,让我们在味蕾的熟悉中感受家的温暖,那是母亲手中熟悉的饭菜香,是儿时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味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重复,顺应自然规律,让我们在劳作与休憩的交替中,体会生命的节奏,感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宁静。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那些春节的鞭炮声、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月下团圆,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将我们与先辈紧密相连,在重复的仪式中,我们找到了文化的根脉与精神的家园。这种重复,是岁月给予我们的安稳,是心灵深处的港湾,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了坚守的底气与依靠的力量。
然而,重复并非意味着停滞不前,它亦是新变的温床。在重复的日常里,我们有机会去沉淀经验、积累智慧,从而在某一刻,于平凡中发现非凡。科学家们在日复一日的实验重复中,不断调整变量,最终突破瓶颈,发现新的科学规律;艺术家们在反复的创作实践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为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活力。生活中的点滴重复,亦可孕育创新的灵感。比如,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在每日通勤的路上,观察到街边的风景变化,由此激发了他对摄影的热爱,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艺术旅程;一位家庭主妇,在重复的烹饪过程中,尝试新的食材搭配与烹饪方法,创造出独特的美食佳肴,甚至因此开启了自己的美食工作室。这些新变,是在重复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于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但我们也需警惕,过度的重复可能会导致思维的僵化与生活的单调。若一味沉溺于重复的舒适区,不愿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挑战,那么生活就会如一潭死水,失去活力与激情。因此,在重复中,我们应时刻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去捕捉变化的信号,去探寻突破的可能。同时,在追求日新月异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却那恒常不变的初心。那些对家人的爱、对梦想的执着、对善良与正义的坚守,不应在新变的浪潮中被冲刷殆尽。它们是生活的灵魂,是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丢失的宝贵财富。
于重复中寻新机,于日新中守恒常,这是一场关于生活智慧的修行。让我们在重复的岁月里,不迷失方向,在新变的浪潮中,不失本心。如此,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长河中,既拥有安稳的港湾,又能够扬帆远航,驶向那充满希望与梦想的远方。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