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1062.5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比34.43%;中国台湾市场196.2亿美元(同比下降27%)。
继续“半导体复仇者联盟”系列。
前面说了EDA&coreIP、IC设计,本文说芯片制造设备。
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1062.5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比34.43%;中国台湾市场196.2亿美元(同比下降27%)。
同时,SEMI预估: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113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超400亿美元,占比超35%,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半导体生产分为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其中:
-前道工艺是指晶圆制造厂的加工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把电路加工在空白的硅片上,出厂时还是完整的圆形硅片。
-后道工艺是指封测厂的封装、测试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把前道工序的硅片切割成单独的芯片颗粒,然后完成外壳封装和终端测试,出厂时就成为正式的芯片成品。
因此,半导体设备就分为前道设备和后道设备。其中:
-前道设备主要有热处理设备、光刻设备、涂胶显影设备、去胶设备、刻蚀设备、离子注入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研磨设备、清洗设备、量测设备等。
-后道设备主要有封装设备(减薄机/划片机/装片机/引线键合机)、测试设备(测试机/探针台/分选机)等。
主要的半导体设备
从价值上看,前道设备的价值约占85%,后道设备的价值约占15%。从技术难度上看,后道设备相较于前道设备的技术难度较低。
一、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过程是将晶圆放置在充满特定气体的环境中,对其加热能以实现所需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主要有快速热处理/氧化/扩散/退火等设备。
在该领域中,主要由应用材料(AMAT,美国)、东京电子(TEL,日本)、日立高新(HHT,日本)三大厂商主导,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
我国大陆在热处理设备领域与国际厂商的差距正在缩小,国产化率已经达到30%以上,代表企业有屹唐、北方华创等。
二、光刻设备
光刻设备是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下,将设计好的在掩膜版上的集成电路图形,转印到硅片表面的光刻胶上,说白了就是“画图”。
在该领域中,阿斯麦(ASML,荷兰)、尼康(Nikon,日本)、佳能(Canon,日本)三巨头基本垄断了全球市场,分别占比约81%、9%和7%。其中,在光刻机深紫外(KrFi/ArFdry)领域,ASML市占率为95%/87%;在光刻机极紫外(EUV领)域,ASML一家独占,当前最先进的3nm制程,只有通过EUV光刻机才能生产出来。
我国大陆在光刻机领域与国际厂商差距极大,国产化率不足 1%,只能生产一部分低端光刻机,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为90nm/65nm,正在研发制程28nm,代表企业是上海微电子。
三、涂胶显影设备
涂胶显影设备是指在晶圆表面涂盖光刻胶(曝光前光刻胶涂覆),并对光刻胶进行显示影像操作((曝光后图形的显影),以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在该领域中,主要由东京电子(TEL,日本)、迪恩士(DNS,日本)、苏斯微(SUSS,德国)主导,其中又以东京电子一家独大,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5%。
我国大陆在涂胶显影设备领域与国际厂商差距巨大,国产化率约7%,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为90nm/65nm/28nm,代表企业是芯源微。
四、去胶设备
去胶设备是刻蚀或离子注入完成之后,用于去除残余的光刻胶。
去胶设备是我国大陆实现国产化最高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全球去胶设备厂商主要为屹唐(中国)、北方华创(中国)、比思科(BiSK,韩国)、日立高新(HHT,日本)、泛林半导体(Lam,美国)、泰仕半导体(TES,韩国)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
五、刻蚀设备
刻蚀设备是将光刻胶上的电路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下层的薄膜材料上,并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薄膜材料未被光刻胶掩盖的部分。
在该领域中,国外厂商主要有泛林半导体(Lam,美国)、东京电子(TEL,日本)、应用材料(AMAT,美国)、科磊(KLA,美国)、细美事(SEMES,韩国)、日立高新(HHT,日本)等。
我国大陆在刻蚀机领域已经迎头赶上,不过在先进制程方面还有差距,国产化率达到55%以上,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65nm/45nm/28nm/14nm/7nm/5nm(硅刻蚀)、65nm/45nm/28nm/14nm(介质刻蚀),代表企业有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屹唐半导体等。
六、离子注入设备
离子注入设备是将离子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改变其电学性能。
在该领域中,主要由应用材料(AMAT,美国)、亚舍利(Axcelis,美国)主导,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
我国大陆在离子注入设备领域与国际厂商差距较大,国产化率10%-20%,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为65nm/45nm/28nm,代表企业有凯世通、中科信等。
七、薄膜沉积设备
薄膜沉积设备是一般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晶圆表面涂上几纳米至几微米不等厚度的金属或其他介质薄膜。
在该领域中,PVD市场由应用材料(AMAT,美国)主导,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CVD市场由泛林半导体(Lam,美国)、东京电子(TEL,日本)、应用材料(AMAT,美国)三大厂商主导,约占市场份额的65%;ALD市场由东京电子(TEL,日本)和先晶(ASMI,荷兰)主导,约占市场份额的60%。
我国大陆在薄膜沉积设备领域与国际厂商还有较大差距,国产化率约15%,国内客实现量产制程为65nm/45nm/28nm/14nm,代表企业有北方华创、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
八、清洗设备
清洗设备贯穿晶圆制造的全过程,用于清扫晶圆加工和封测工序步骤过程中存在的杂质。
在该领域中,国外厂商主要有迪恩士(DNS,日本)、东京电子(TEL,日本)、斯克林(SCREEN,日本)、泛林半导体(Lam,美国)、西门子(Siemens,德国)等,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50%。
我国大陆在清洗设备领域中已经具有了竞争力,国产化率超50%,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为65nm/45nm/28nm/14nm,代表企业有盛美半导体、北方华创、芯源微、至纯科技等。
九、研磨设备
研磨设备是通过CMP技术(化学腐蚀+机械抛光),对晶圆表面进行纳米级平坦化处理。
在该领域中,主要由应用材料(AMAT,美国)、荏原(Ebara,日本)两家公司主导,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在14nm以下制程,几乎是由这两家垄断。
我国大陆在研磨设备领域与国际厂商的差距正在缩小,国产化率30-40%,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为28nm/14nm,代表企业是华海清科。
十、量测设备
量测设备是验证芯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对其进行颗粒污染、表面划伤、开短路等检测,以及对薄膜厚度、关键尺寸、刻蚀深度等测量。
在该领域中,主要由科磊(KLA,美国)、应用材料(AMAT,美国)、雷泰光电(Raytek,美国)、日立高新(HHT,日本)、阿斯麦(ASML,荷兰)、先进科技(ASMPT,新加坡)六大厂商主导,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8%。
我国大陆在量测设备设备领域与国际厂商差距巨大,国产化率约7%,国内可实现量产制程为65nm/28nm/14nm,代表企业有中科飞测、上海精测、东方晶源等。
十一、封测设备
在封装机领域,主要由库利索法(K&S,新加坡,美国控股)、先进科技(ASMPT,新加坡)和佰瑟(BESI,荷兰)三大厂商主导。
在测试机领域,主要由泰瑞达(Teradyne,美国)、爱德万(ADVANTEST,日本)和科休(Cohu,美国)三大厂商主导,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国内厂商代表有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等。
在探针台领域,主要由日本东京电子和东京精密两家厂商主导,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5%。国内厂商代表是长川科技。
在分选机领域,市场格局相对分散,外部厂商主要有科休、Xcerra、爱德万、台湾鸿劲等,国内厂商代表有长川科技,我国大陆国产化率已达到 70% 以上。
综上,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主要由美日荷企业主导,特别是在中高端设备领域。
同时也可以看到,国产设备厂商正在抢占中低端市场,初步形成产业链成套布局,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同时,在重点设备环节已能实现 28nm 制程突破,部分刻蚀、清洗环节已推进至先进制程节点。
根据SEMI数据,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4年的14%上升到2023年的23.3%,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6.6%。
根据TrendForce数据,中国大陆半导体前道主要设备国产化率和主要代表厂商如下表:
由上可见,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厂商在去胶、清洗、刻蚀设备领域表现良好,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一半以上;在CMP、热处理设备领域正在追赶,不久之后就会实现一半的国产化率;在薄膜沉积、离子注入、涂胶显影设备领域比较落后,但也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在量测、光刻设备领域非常落后,是接下来重点突破的领域。
不管怎么说,从工艺覆盖角度来看,我国大陆厂商已经涉足半导体制造工艺各个阶段,除了高精尖领域外,国产设备在成熟制程上可以满足各方面需求。
在美国对我国半导体高端设备禁运封锁背景下,随着国家在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扶持力度加大、企业技术攻关突破、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进程将加速推进。
在以上半导体设备中,光刻设备、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是最关键的三类设备,分别占设备价值总额的21%、25%和22%。这其中,又以光刻机为关键中的关键,被冠以“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根据SEMI数据,光刻机在半导体设备中的价值占比约21%,加上配套的涂胶显影设备和光刻工艺需要用到的掩模版、光刻胶等耗材,整体光刻工艺的费用约占芯片生产成本的1/3,耗费时间约占40%~50%。
依照不同光源,光刻机可分为UV(紫外)、DUV(深紫外)、EUV(极紫外)三种类型。
- UV(紫外光刻):早期芯片,光源波长365nm/436nm,制程节点250nm-800nm之间;
-DUV(深紫外光刻):成熟制程技术,光源波长193nm/248nm,制程节点7nm-180nm之间,主流用于28nm以上的芯片工艺;
-EUV(极紫外光刻):光源波长13.5nm,制程节点7nm以下,是当前最先进的光刻工艺。
光刻机零件极多,越高端的光刻机其结构越复杂,如极紫外(EUV)光刻机,其内部零部件超8万个。同时,当制程达到7纳米以下时,所涉及的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研磨机等设备面临极高的技术壁垒和验证壁垒。
EUV光刻机总体结构及主要组成系统(图源网络,侵删)
全球范围内,仅有荷兰的ASML公司具备提供这一高端设备的能力,并且其技术主要依赖美国、日本等国的精密元件,受美国掌控。
荷兰ASML公司(图源网络,侵删)
上世纪90年代末,光刻机工艺被卡在193nm光源波长,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美国牵头组建了EUV LLC联盟,成员有英特尔、摩托罗拉、IBM等美国最顶尖的科技企业,以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3个美国最顶尖的实验室,阵容豪华。
当时,美国没有合适的光刻机制造企业,于是就选择了荷兰的ASML,约束条款是:
-ASML必须把研发中心设在美国,5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必须采购自美国企业或美国指定的其他国家企业,无条件接受美国定期或不定期技术和商业有关审查。
此后,ASML依托EUV LLC联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并垄断了EUV光刻机。也可以这样理解,荷兰ASML实际上是美国的总代,美国不同意,ASML就不能向我国出售最先进的EUV 光刻机。
那么,目前国产光刻机与ASML差距有多大呢?
2024年9月,我国工信部发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国产氟化氩光刻机赫然在列。国产ArF光刻机采用的光源波长为193nm,分辨率≤65nm,套刻≤8nm。该技术参数与ASML在2015年出货的ArF光刻机TWINSCAN XT:1460K(分辨率为≤65nm,套刻≤5nm)较为接近。换句话说,在ArF光刻机领域,我国与ASML的差距是9年。
既然国产ArF光刻机已纳入推广目录,那么制程节点7nm以下的EUV光刻机就在路上了,估计就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芯片制造的背后,还有一批关键材料,如高纯硅片、光刻胶、靶材、电子气体、CMP材料、光罩、先进封装材料等。下一篇,说说芯片晶圆制造材料。
来源:物流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