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期末考试刚结束,寒假作业就已经发下来了。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的作业之一,就是用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完成一个自画像。自画像要求画一个二十年后心中的自己,要体现出自己未来想做的职业,并对这个职业一个三百字的工作描述
孩子期末考试刚结束,寒假作业就已经发下来了。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的作业之一,就是用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完成一个自画像。自画像要求画一个二十年后心中的自己,要体现出自己未来想做的职业,并对这个职业一个三百字的工作描述,最后用画像和文本生成一段动画。学校给了一个智能体的网址以及测试帐号,我就和儿子上网去做作业了。这还真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人工智能相当了得!
儿子现在还不太会打字,但用 AI 完成规定动作,全程并不需要键盘输入,只需要和电脑不断对话。如果对生成的图片或内容不满意就再提要求、修改,人工智能就按要求一步步反馈。最后儿子弄了一个 AI 化学家画像,加上职业描述全部完成也就半个小时多。做完作业,我们发现页面上还有个让动画说其他语言的功能,就顺手测试了一下。这个智能体先让儿子读一段范文,然后又念了十几个拼音音标。接下来, AI 就能用儿子的声音说预先设置的语言了,比如英文和日文,选择中文甚至还有方言选择,四川话或者广东话。更神奇的是, AI 还可以用儿子的声音唱歌。我们点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 AI 就清唱了出来,不仅声音模仿足以乱真,歌唱中间还听得出 AI 在换气,那节奏都几乎和人一样。账号时长有限,那天的智能探索点到为止,但足够震撼,儿子和我都目瞪口呆。
几个月前我在欧洲,也曾体验人工智能。一个周末去博物馆看展的时候,管理员工走到一个举着手机的参观者旁边,提醒他拍照不能开闪光灯。参观者解释说,他并没有拍照,而是在用手机翻译软件看看展览上的文字内容。他给管理员展示手机的应用,我也凑了上去,问这个软件怎么用。参观者说图片、文字、对话都可以直接翻译。说完他对着手机说了几句我完全听不懂的外语,随后问我喜欢什么语言,我说你试试中文,他就选了中文把他刚说的话翻译给我听。 “ 你好,我来自意大利罗马,我来德国旅行,我对德累斯顿很感兴趣。 ” 手机一字一顿地播报翻译内容,虽然字正腔圆,但听得出不是人说的。
百十来天过去,新体验的智能体已经着手改善 “ 塑料外语 ” 、 “ 机翻外语 ” 这类问题了,真让我感慨 ——AI 之间也很卷啊。
《翻译官》剧照记得科幻小说《银河漫游指南》里有个巴别鱼,可称是宇宙中最奇异的生物之一。它靠脑电波的能量为生,但不是从其携带者身上接收,而是从周围的人身上。 “ 它从这些脑电波能量中吸收所有未被人察觉的精神频率,转化成营养。然后它向携带者的思想中排泄一种由被察觉到的精神频率和大脑语言中枢提供的神经信号混合而成的心灵感应矩阵。 ” 这个过程的实际效果就是,如果你把一条巴别鱼塞进耳朵,你就能理解全宇宙的语言。它之所以叫巴别鱼,是援引了《圣经》的故事:人类曾经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天的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上帝让不同人说不同的语言,使大家不能沟通,造塔计划因此失败。如今出现了 AI ,科幻小说中的巴别鱼,已经化身成一副智能耳机可以随身携带,各大网购网站搜索下单即可。
如果你现在在互联网上搜巴别鱼,出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个翻译转录工具。现在很多远程会议软件有翻译和会议记录功能就是靠类似的技术,只要打开相关插件,中文、英文加上日文和德语的四方甚至更多放会议,都可以准确地记录并且翻译成想要的文字,实时显示在屏幕的一角。我们再也不用想不出一个单词在会议当中卡壳了,也不用面红耳赤发愁听不懂 Singlish (新加坡英文), Hinglish (印度英文)或者汗颜自己的 Chinglish (中式英文)了。计算机只要你说本国语言,人工智能翻译不仅不卡壳,连专业术语和口语都相当准确。如果它错了,你去纠正,那它下次绝对不会错了。好几个同事用了之后,就表示放弃学语言了。现在的电脑、人工智能太强大了,只要你找对了软件,保持电量,就可以走遍全世界了。
我读书的时候,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读外语、搞外贸是热门专业。如今只学外语的院校早就不吃香了,那学外语的价值在哪里?
《中国合伙人》剧照
美国作家何伟在谈到学习语言的价值时,说大多数人学习语言往往着重其结果:学习的行为着眼于将来,今日一个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预期明日他会获得沟通流畅的种种利益。何伟说对于他,学中文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很高价值,他在美国密苏里中部长大,从来没在学校上过很好的语言课,高中和大学时期也没机会出国。学中文对他来说,不止学到了语法和词汇,也学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知识。他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世界。
我很认同他说的说法,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说过 “ 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 ” 。他说语言是人们和现实之间的媒介,让我们能够表达和交流来理解外界。语言使用受到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只能表达那些符合经验和文化背景的信息。如果我们试图探究更深层次的真理或了解更多的信息,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或更换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小别离》剧照
我在德国公司工作,在工作和带娃之余,断断续续地坚持着德语学习。还记得在我人生第一堂德语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互相介绍一下,顺便说说自己学习德语的目的。跟我相比,我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很年轻,他们是在校学生,个个朝气蓬勃、面带阳光、积极向上,不少人是为了进一步求学而来上课的。他们有的精通古典音乐,有的喜欢阅读,向往着有天能用德语在德奥艺术和哲学的殿堂畅游。也有年长的同学盼望和海外的家人团聚。也有人是为了去欧洲工作来学一点语言的,可以应付未来生活的问题。我发现我的学习目的跟他们是不一样的,德国我去过了很多次,那里的人英语都非常好,从小学生到售票员都会,以至于我认为在德国生活德语都不是一个必须。所以最初我学习德语纯粹是因为兴趣,我想充实自己,并且很享受又成为一个学生的过程,仅此而已。有个同学听我自我介绍完后,吃惊地说,你四十多?和我的父亲年纪一样大啊!这让我有些尴尬,不过那一刻随之过去,因为从读字母表开始,我们就平等了,我跟他不是同龄人,但一样都是初级德语 A1 的学生。《欢乐颂》剧照
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我经常对比何伟在《江城》里写的他学习中文的过程。他在四川的时候早晨经常跑步,边跑边读着路两边的宣传标语。 “ 在校园的中心,离教学楼不远,有一块石墙为背景,刻着一排三英尺高的大字: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 但一开始,他认识的只有 “ 人 ” 这一个字。他说中文字似乎老在跟他玩迷藏,这些形状奇怪的黑色比划,在他脑子里漂进漂出,经常唤出一些误导他的形象来。 “ 它们更像图而非字:我会看着 ‘ 长 ’ 字,想到了 K-Mart (美国超市)。耳刀旁 ‘ 阝 ’ 叫我想起了字母 B ,或者一把挂在墙上的斧子。 ‘ 大 ’ 看起来像一个人在跳高。 ‘ 点 ’ 像一只蜘蛛扛了一面旗。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某一个时刻,好像有些比划直直站起身来,瞪着我的眼睛,那些联想都消失了。突然它们就成了字:它们有意义了。 ”
是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德语对我来说也有意义了。初级有一课是专门讲去餐厅点菜的。上完了课,我去把自己以前去德国出差和旅行吃饭单据照片翻了出来,发现餐费上的条目我认得出了。我点了很多次土豆色拉和猪排,太好吃了。我还喝了不同品牌的啤酒,也不贵。与此同时,我还有了个惊人的发现,原来每个账单上,水这一栏都是收费的,几乎跟酒一个价钱。我想起来,每次吃饭,我都要杯水,以为是不要钱的,自欺欺人了。还有一些冤枉钱,也看出来了。有的酒馆的杯子收取押金,也就是你喝完酒去还杯子,可以退钱的。但那会儿我还不懂,所以没退,数数加一起也不少钱啊!看,学语言的意义多么重大,书中真的有黄金屋,以后我再也不会不知道为什么就多付两欧元了。
《追风者》剧照
如今我已经跨过了德语初级阶段。最近去德国,周末去看德国的足球联赛,门票都是用德语跟退票的球迷现场买的。虽然我说得不是很溜,但简单地沟通没问题了。懂一点德语,也让我对球场现场的氛围有了更多体会。比如我注意到在球员入场的时候,主持人会大声呼喊每个球员的名字,但是主持人只报名,让全场观众一起呼唤姓氏。当主持人大声念 Andreas ,万人球场会欢呼 Moeller ,主持人喊 Christoph ,球迷跟着喊 Zimmermann 。进球后,球场的主播和球迷的互动更多了,主播问,我们的比分是多少?球迷跟着说一比零。主播问谁进球了?球迷说我们的 Philipp 。主持人说谢谢,球迷说客气。这些德语,都是入门级别的,比较容易懂,但我以前看比赛不懂德语,也根本没注意这些细节。当我也跟着主场上万球迷一起大喊的时候,我也成了主队的一份子。很难想象,即使我有最好的手机,最好的软件,也不可能有这种融入感,这当然加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今我开始重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的德文简本,才知道这本书的原著是德语。原来卡夫卡虽然生长在捷克,可是一直生活在德语区,接受德语教育。我又重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虽然也是经过简写的版本,但是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 “ 狂飙运动 ” 给文学带来的炽热。我的书架上还有格拉斯的《铁皮鼓》,等着我的还有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去感受一种文字的优美,我想还是翻译软件不能带给我的。
《哈纳莱伊湾》剧照
去年年初,女儿因为爱看动漫,主动要求去学第二外语日语。和她所有的课外课堂一样,刚开始很有劲头,和班上的同学比着背单词,每次课堂测验都是优等,一学期学完去考入门的五级,轻松超过了合格线,自己也很开心。可是随着后来初中学业的加重,她渐渐地不想学了。老师留的日文作业开始拖沓,每天做完学校功课,也不再问我要看日文的纪录片了。虽然生活中时不时她嘴里还会冒出两句日语,看日剧的时候也会跟着重复简单地对话,但是热情不像开始那么浓了。甚至有一天居然说,日语真是烦死了。于是我问,你还想不想学习了,她说学习还是要继续的,半途而废太可惜了。上次去日本玩,那个主动找我们搭话的老大爷挺可爱的。去医院候诊,旁边的日本妈妈跟她儿子说的东西她听了也觉得挺新鲜的,虽然一知半解。更主要的是,还有很多很 “ 燃 ” 的动画没看呢,外教也挺 “ 卡哇伊 ” 的(可爱的)!好吧!
如今弟弟只在学英文,但很喜欢《新概念英语》的中的幽默感,通过自然拼读法掌握了一定的读写规则颇有成就感,自己读到好玩的课文对话还会咯咯咯地笑。
《家有儿女》剧照如今的 AI 是厉害,我也不知道未来智能软件能智能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未来是不是继续学习更多的语言,但是至少目前就我来说,学习语言还是给他们带来不少欢乐和感悟的。
我的一个朋友,她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喜欢法语,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琐事各种耽误中,断断续续学了十多年。今年七月,她搬去了加拿大,那里有她喜欢的法语区蒙特利尔。出发之前,她说将继续学习法语,用一门外语探索平行的另一个世界。
来源:老夏看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