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觅健平台发布了由多位知名专家和觅友们参与调研的《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白皮书》,这是首个针对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状况进行真实世界调查的白皮书。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如何活得长活得好?”
近期觅健平台发布了由多位知名专家和觅友们参与调研的《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白皮书》,这是首个针对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状况进行真实世界调查的白皮书。
为了帮助更多觅友了解三阴性乳腺癌,本期【觅友·曼曼聊】我们诚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科的李曼教授和宋晨教授将对其进行重点答疑!
01
一问医答
Q1、为何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大多数患者需先行新辅助治疗?究竟哪些患者适宜接受新辅助治疗?又应采用哪些治疗方案?
李曼教授
实际上,三阴性乳腺癌因其较强的侵袭性和较高的恶性程度,在手术后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因此,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是必要的,这有两个主要目的。
首先,新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肿瘤分期,使原本较大的肿瘤体积缩小,从而为保乳手术创造条件。其次,通过新辅助化疗,我们可以评估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采用新辅助化疗后,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甚至有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
目前,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发现,在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结合免疫治疗与化疗的方案对于提高完全缓解率特别有效,尤其是对于那些肿瘤较大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Q2、在临床实践中,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能够实现完全缓解之外,还有患者未能达到此状态我们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宋晨教授
在新辅助治疗阶段,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会接受化疗与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若患者在手术后未能实现完全缓解,治疗方案将依据术前计划,可能需要将免疫治疗持续一年以确保治疗的完整性。
对于术前仅接受化疗而未选择免疫治疗的患者,若手术后未达到完全缓解,需评估患者是否存在BRCA基因突变。若存在该突变,术后可考虑使用奥拉帕利等PARP抑制剂进行为期一年的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同时,也可采用卡培他滨等药物进行辅助强化治疗。若患者未携带BRCA基因突变,医生可能会考虑卡培他滨作为辅助强化治疗方案。
Q3、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一定很差吗?
宋晨教授
关于三阴性乳腺癌,许多人认为它是所有乳腺癌类型中预后最差的一种,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许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存活时间相当长,有些患者的生存期超过了十年。因此,我想向大家传达一个信息,即使被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也不意味着预后一定不良。
在需要规范治疗时,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我们必须规范进行。完成治疗后,定期复查。我相信,只要遵循这些原则,患者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将会顺利前行。
02
医心为你
1、67岁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其在第11至第14椎体的骨密度值为3.7。这一数值表明骨质疏松程度较为严重,T值为-3.7。
考虑到患者两侧骨骼的骨量减少,是否适宜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除了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否还需要添加骨化三醇?此外,对于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仅为5%的患者,是否有必要使用托瑞米芬等内分泌治疗药物?
宋晨教授
该患者患有三阴性乳腺癌,且已至67岁,属于绝经后女性。从其疾病分型来看,目前似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出现了较低的T值,表明骨质疏松,这更可能是由于绝经后年龄所致,而非治疗因素。
然而,不论骨质疏松的成因如何,针对该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极为必要的。对于此类问题,可选择地舒单抗或双磷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用60毫克的地舒单抗,每半年一次,以改善骨密度。
患者提到正在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询问是否可同时服用骨化三醇。实际上,维生素D最终通过肝脏和肾脏转化为骨化三醇,以发挥其作用。因此,维生素D或骨化三醇,二者选其一即可。
至于选择哪种药物,包括阿尔法骨化醇在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以及维生素D的缺乏情况。若患者存在肝肾功能损伤,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考虑直接使用骨化三醇,因其直接促进钙吸收,不依赖于肝肾转化。若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可选择相对经济的维生素D口服。但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期间监测血钙水平至关重要。
最后,关于患者ER表达仅5%的情况,是否需要服用托瑞米芬。实际上,ER表达5%属于低表达范畴,与ER小于1%的三阴性乳腺癌在生物学行为上相似。鉴于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尚不明确,且患者有骨质疏松病史,建议不进行内分泌治疗。
2、患者属于ER\PR低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服用内分泌药物?
李曼教授
对于那些ER和PR表达在1%至10%的患者,治疗原则通常遵循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因为其生物学行为与三阴性乳腺癌更为相似。
然而,鉴于这部分患者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ER和PR表达,针对这些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使用是值得考虑的。在没有肝肾功能损害或其他如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情况下,推荐使用他莫昔芬而非托瑞米芬,因为现有文献数据显示,在ER表达低于10%的患者中,约有3%至5%的患者能从他莫昔芬治疗中获益。尽管这一比例不高,但似乎表明即使是ER低表达的患者也可能从特定的治疗中受益。
目前,对于ER和PR低表达的患者,建议可以使用他莫昔芬,并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若出现严重或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则应考虑停止内分泌治疗。
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常用于治疗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包括戈沙妥珠单抗、芦康沙妥珠单抗以及DS-8201。这些药物虽然同属于ADC类别,但它们在结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上存在哪些差异?
宋晨教授
面对众多药物选择,特别是ADC类药物,患者可能会疑惑如何选择,以及这些药物之间有何不同。
戈沙妥珠单抗和芦康沙妥珠单抗实际上是同类药物,它们都针对TROP-2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区别在于,戈沙妥珠单抗是进口原研药物,而芦康沙妥珠单抗则是国产原研药物。
至于DS-8201,它主要针对HER-2靶点,因此更适合HER-2阳性的患者。此外,其目前许多临床试验针对的是HER-2低表达的患者,并且该药物对这类患者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那些不仅是HER-2阴性,还包括ER/PR阴性且HER-2低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DS-8201同样是一个可行的治疗选择。
李曼教授
当前,新型抗肿瘤药物,如芦康沙妥珠单抗和戈沙妥珠单抗,已被广泛应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二线治疗及以上的患者群体。若一线化疗效果不佳,建议及时更换为这类新型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激素受体阴性且HER2低表达的患者,DS-8201药物亦可作为后续治疗的选择。
因此,随着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的不断涌现,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致力于寻找更精确的治疗靶点,期待通过这些创新药物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
4、现年31岁,该患者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并已完成手术治疗,目前正处于第二周期的化疗阶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转氨酶水平异常升高,这表明化疗可能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吗?应该如何解决?
李曼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许多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患者可能曾患有肝炎,或在幼年时期患有肝炎;或者由于过度肥胖,存在脂肪肝问题,导致肝脏酶代谢出现异常。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原本就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而化疗药物的加入可能加剧了这种异常,表现为转氨酶水平的升高。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在化疗期间同时使用保肝和保肾药物,以预防肝肾毒性。同时,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多饮水,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代谢。若出现肝肾损害,不必过度担忧。只要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未见明显升高,单纯转氨酶水平升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保肝药物和降酶药物来缓解。通过适当的保肝治疗,肝肾功能的损伤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若肾功能出现轻微异常,通过大量饮水,肾脏的代谢功能将逐步恢复。若肾功能持续恶化,患者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输液和利尿治疗来减轻化疗药物对肾小管的损伤。通过这些措施,肝肾毒性的控制通常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5、患者手术10年了, 今年2月份转移淋巴结,现在转移到脑和肺,原本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成为了三阴性乳腺癌,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吗?
宋晨教授
鉴于患者在描述过程中可能过于简化,因此,其病情是否已发展为脑肺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患者既往病史较长,且激素受体呈阳性。目前,患者已出现脏器转移,转变为三阴性乳腺癌。
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针对患者目前的分子分型,首要任务是进行PD-L1检测,随后进行BRCA基因检测。若患者PD-L1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作为晚期一线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变,则奥拉帕利等药物可作为晚期一线治疗的选择。若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目前一线治疗可能仍需依赖化疗。
李曼教授
实际上,该患者在十年前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且为激素受体阳性类型。然而,不幸的是,在出现肺和脑部转移后,癌症转变为三阴性乳腺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我们需优先寻找靶向治疗点。
若能找到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过程将大为简化,若无合适靶向药物,我们还需评估脑部病灶的大小,以决定是否需要放射治疗。确实,若目前无症状且病灶较小,可能考虑全身化疗。考虑到患者已有十年病史,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疾病进展相对缓慢,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深入了解病情,并对医生而言,有助于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进而制定出更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这也为患者朋友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即需与当地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以便医生能够积极地为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策略。
03
写在最后
2025年【觅友·曼曼聊】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姐妹们有哪些想看的直播主题呢?或者有哪些栏目建议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直播专家
李曼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直播专家
宋晨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会 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乳腺肿瘤精准治疗与临床科研专业委员会 理事
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会 委员
发表多篇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两次获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零零
来源:乳腺癌互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