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5年1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2025 CASH)在津盛大召开。会议继续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邀请国内外血液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血液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作为天津市重点打造
编者按: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5年1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2025 CASH)在津盛大召开。会议继续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邀请国内外血液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血液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作为天津市重点打造的高端新型科研平台之一,在促进血液学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前沿引领作用。会议期间,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助理,同时也是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副主任的郝莎博士,为大家介绍实验室的成立背景、项目评审机制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的创新策略。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细胞生态领域的研究。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实验室成立的背景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郝莎博士: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于2021年11月16日正式揭牌成立。它是天津市6个海河实验室之一,是由天津市政府打造、首批批复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主要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前期干细胞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领域关键问题,重点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转化工作。
目前重点在打造三个平台:(1)前沿技术中心:开展0~1的原始创新;(2)临床转化平台:打造1~N的生产研发管线,目前重点围绕4个产品管线进行全流程的打造;(3)创新联动平台:实现N~∞的创新联动,与领域临床机构、研究机构、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产品的攻关。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其项目评审机制与标准备受关注。可否请您介绍下实验室的项目评审机制是怎样的,包括哪些环节和流程?以及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实验室遵循哪些标准和原则?
郝莎博士: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作为一个新型研发机构,区别于传统的研究机构,我们在项目的立项评审,包括人才聘用、成果转化和专利申请等方面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第一,在项目申请方面,天津市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权,包括每年会给实验室一定的运行费用和项目研究费用。我们会围绕实验室建设的宗旨和重点的攻关任务,设立不同的项目类别,其中针对揭榜挂帅类项目,实行项目入驻的方式,通过项目指南式的申报,进行择优立项。
第二,以企业为主的项目,由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的形式共同开展攻关项目,以期达到早期研企联动的目的。第三,针对科技攻坚的平台类项目,通过包括类器官平台、细胞资源库平台以及产品工艺优化平台等,进行相关项目的打造。第四,针对应急攻关项目,设有主任基金,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第一时间设置主任基金开展应急攻关。第五,公益基金项目,由实验室和企业成立共同的基金,支持青年研究骨干和研究人才,围绕重点的项目和重点的技术设置项目,进行公开申请和申报。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实验室如何与产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郝莎博士:我们做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应用于临床,这中间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成果转化。在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我们也是建立了非常好的成果转化激励措施,鼓励研究人员进行项目转化。第一,在专利申请方面,我们也是得到了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申请获得了项目专利申请的绿色通道,这样可以在符合专利申请审批的前提下,得到快速的专利授权,缩短成果转化的时间成本,加速转化效率。
第二,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建立了孵化器的平台,为初创企业、实验室自身转化项目或入驻实验室的项目,提供一个前期的孵化器。目前实验室共有15个孵化器平台,每个平台大概150平米,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缩短注册流程。第三,设置GMP生产车间,目的是在初创之后能够帮助大家快速进行工艺的优化和开发,开展IIT临床研究。第四,我们与高新区成立了相关的基金,重点扶持和孵化实验室的项目,助力其快速走入市场,同时为大家提供投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解决大家在该方面的后顾之忧。
目前已有多家初创企业入驻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其中很多企业获得了创新创业大赛的奖项,像血源生物近期还获得1200万的融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成果,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成果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郝莎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助理、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战略规划部部长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秘书长
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市首批医学新锐,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新星”
全国科技系统抗疫先进个人
获2020、2021年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
第六季中国医院管理“菁英管理奖”、第八季中国医院管理奖(铜奖)
长期从事疾病状态下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造血再生调控与转化研究,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重大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医科院创新工程等20余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第二完成人);参编《基础血液学》《邓家栋血液学》等书籍;协调组织基金委“十三五”及“十四五”血液学科战略调研,参与撰写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多项医药卫生发展战略报告。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