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正我我记得。我不仅记得这位很有个性的美军中尉,而且还记得这部电视剧30年前引进之时,中央电视台每周六晚上播出一集,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即便是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年的盛况也绝不为过。也不仅是加里森,剧中老爱抱怨的卡西诺、活泼伶俐的高里夫、爱玩刀子的酋长、扮什
你还记得加里森吗?此人乃是30多年前中美建交之后,我们国家引进的一部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中的足智多谋、身手十分了得的美军中尉。
反正我我记得。我不仅记得这位很有个性的美军中尉,而且还记得这部电视剧30年前引进之时,中央电视台每周六晚上播出一集,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即便是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年的盛况也绝不为过。也不仅是加里森,剧中老爱抱怨的卡西诺、活泼伶俐的高里夫、爱玩刀子的酋长、扮什么像什么的戏子,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但非常让人遗憾的是,这部电视剧完整版应该是26集,可在当年,中央电视台仅仅播到16集就结束了。什么原因?并不是中央电视台公告的“本剧已结束”,而很可能是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中国一时间冒出了很多玩飞刀的小青年,不少多城市的街头暴力现象陡然增加,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0多年后,我在网上终于看到了《加里森敢死队》26集的完整版。再次看它,坦率地说,感觉与当年相比,已经悄然发生了某些变化。比如说,这部电视剧尽管好看,但是,太过夸张,把血淋淋的战争拍得如同儿戏;又比如说,剧中的一位德军上校,居然死去活来了好几回……总体的印象是,这是一部商业色彩很浓,相对说来拍得比较粗糙的惊险样式的电视剧。
为什么这些毛病当年我、我们并没有发现,或者说虽然有所发现,但感觉远没有今天这样强烈?这显然与我们自身的成长有关——30年前的我们,都是些20来岁的小年轻,阅历有限,知识有限,头脑相对简单,看人、看事物,眼光自然远没有今天这样“毒”;但另一个因素或许更为重要,这就是那个年代,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来自西方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全新的,我们缺少比较和鉴别——如果说有比较,那也仅仅是与我们的固有的某些东西的比较。
比如说,拿《加里森敢死队》与我们自己拍摄的同类题材的影视剧的比较。而与我们的《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等影视作品比较,虽然《加里森敢死队》同样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无疑却多出了些许人性、人情:从卡西诺到高里夫再到酋长、戏子,他们对金钱、对美女的欲望,以及时不时犯点小错等等,在向我们证明人性是有弱点的,并且在展示出生活的真实的同时,也在不断拉近我们与这些剧中角色的距离。
说到这里,我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今天,我们再次在各级电视台播出《加里森敢死队》,那么,会不会出现当年首播之时的情况或者说社会问题呢?估计很难。为什么?因为今天的青少年在学校里读书的,中考、高考还忙不过来呢。已经走上社会的,他们的娱乐方式非常丰富,诸如“红警”、“传奇”、“魔兽”一类的游戏同样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当然,因为《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一类二战片看得多了去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已经为我们所认识,我们的智力并不会永远停留在“过家家”的水平上,也应该是很重要的因素。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加里森,感谢他和卡西诺、高里夫、戏子、酋长们为30年前的中国电视观众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们认识西方影视文化、认识二战真实历史、认识人的复杂性的一扇大门。也因此,在再次与加里森谋面之后,我愿招呼一声:你好,加里森!
与《加里森敢死队》同时引进的还有科幻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当年同样产生了万人空巷的效果。
来源:有趣的山雀vZ5u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