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所驱动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性的同时,“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已成为生活常态。大量的冗余信息导致用户时常处于过度忙碌之中,进而感受到“过度连接”的沉重压力。用户对于社交媒体的疲劳感逐渐升级为对整个数字媒介产生抵触情绪,越来越
本文查重率:6.0% 本文AIGC疑似率:8.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所驱动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性的同时,“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已成为生活常态。大量的冗余信息导致用户时常处于过度忙碌之中,进而感受到“过度连接”的沉重压力。用户对于社交媒体的疲劳感逐渐升级为对整个数字媒介产生抵触情绪,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自发减少数字媒介的使用频率。本文选取豆瓣数字断连类小组中的“数字极简主义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参与式观察,进一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数字断连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行为逻辑,并为数字极简主义者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数字媒介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数字断连
1.何为数字断连
“数字断连”指主体有意识地选择间歇或长期性与网络或媒介设备脱离,以此抵制媒介技术过度侵入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应对数字化生活的新式管理方法。[1]这一观点并非简单的拒绝科技,而是倡导用户通过精简数字化工具和减少数字化带来的干扰,使生活变得更加简洁高效。
2.对数字极简主义小组的观察
较于其他追求短平快的社交媒体平台,豆瓣围绕兴趣进行平等交流,其话题小众细致,小组内成员的讨论深入详尽,因此笔者以普通组员身份进入 “数字极简主义者”豆瓣小组,进行参与式观察。借助网络提供的共在空间,该小组从 2019年创建至今,已有三万余人加入,基于极简原则,该小组并未设立讨论分区,组内一部分成员通过阅读等方式,获得了与数字断连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技巧,另一部分成员则是通过观察自己和周围人的手机使用习惯,认识到人们对数字媒介的使用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求助降低数字媒介依赖的有效方法。小组成员有着一致的价值追求,即不被动接受大数据提供的所有信息,关闭兴趣领域以外的推荐功能;不关注不能为自己人生目标而服务的信息;不为了偶发的有用或有趣的信息,浪费大部分的时间精力;不为了寻求认同而刻意创造社会连接。
小组成员的断连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成员会使用功能机代替智能机,对社交媒体平台静默观察和隐性参与,只浏览信息但不发表意见或参与讨论;有的成员会关闭社交媒体的通知,暂时退出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有意忽视与策略性逃避行为以减少信息的干扰;还有些成员会选择直接间断性地停用。
图1 数字极简主义小组
二、数字断连行为产生原因
1.信息过载引发感知疲劳
信息过载指用户消化和利用信息的效率远低于获取信息的速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认知资源有限,无法有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效率低下,容易引发处理障碍,如小组成员发帖谈到“这些主流平台密集的信息太多了,好多都是情绪化并不现实的内容,给你看上去有用实际没用的东西喂养你,直到离不开他。”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信息并没有经过验证,不具有可信度,导致用户在获取信息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筛选真实可靠的内容,当用户无法有效筛选信息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并且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用户很难跟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而引发感知疲劳。
2.算法监视加剧隐私担忧
社交媒体用户生活在大量的数据与算法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被“记录”和“监视”,成为了福柯笔下“全景监狱”中倍感无力的“囚徒”。由于社交媒体用户数据资料的权属模糊,而平台又不断地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利用,使得属于用户的私人空间变得“透明化”。由于数据收集从以往的“台前”转移到了“幕后”,用户更难以保障自己的隐私,并不清楚自己的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存储和使用的,更不知道这些数据最终会流向哪里,如小组成员发帖谈到“不要试图挑战屏幕后面的推荐算法工程师,直接卸载,有需要了再带着目的去搜索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加剧用户的被剥夺感,同时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各类隐私政策中强制性地获取以及过度搜集个人私密信息,乃至侵犯自身隐私的做法感到忧虑。
3.“超社交”状态下的意义缺失
社交媒体用户通过浏览和赞同与自身观点相符的内容,往往陷入“信息茧房”困境,这种行为表面看似加强了社群的联系,但却在无意中排斥了“他者”,容易感到一种“充盈的空虚”。尽管在社交媒体中,用户看似与许多人建立了联系,然而这种所谓的“超社交”状态,实则如同特克尔所描述的“连接但孤独的自我”,即用户沉浸在自己的屏幕世界中,从现实的物理空间抽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可能是孤单一人。随着多种关系涌入社交网络,原本紧密的强关系受到稀释。社交媒体虽然拓宽了社交广度,但也削弱了社交的深度。用户难以应对如此复杂的社交关系,进而导致社交质量下降。同时在社交媒体中,人情压力并不亚于线下交往,甚至可能加重了现实中的人情负担,无限延伸到网络空间。由于顾及亲友情面和他人反应,用户可能会进行一些被动的如投票、转发等社交媒体行为。其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心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用户对于持续在线社交关系的恐惧和排斥。
三、合理化的数字断连建议
1.弹性断连实践
数字断连的核心理念在于反对对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与数字技术完全割裂。社交媒体用户无法完全脱离数字环境,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数字极简主义者正应采用弹性断连作为一种策略,以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实现个人的“减速”。与彻底注销账户或永久退出社交媒体平台不同,弹性断连指的是用户暂时性地与社交媒体平台保持距离,以便之后能重新与之连接。通过周期性的弹性数字断连,用户可以在不断加速的数字社会中找到暂时的“缓冲区”,让自己在远离屏幕的环境中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实际上是为了在充实自我之后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打破了完全脱离数字世界与始终在线之间的界限。
2.简化数字应用
有效管理数字平台需要对个人的生活习惯、实际需求以及日常实践进行分析,从而主动精简数字应用。这包括对各种软件的功能进行简化,实施“功能瘦身”,以及对软件进行慎重的筛选和舍弃,确保手机上仅保留真正常用的应用。例如,不少小组成员会根据自身需求对软件进行定制化的“瘦身”,如在微信中关闭朋友圈更新提醒和消息推送,仅保留其核心通讯功能。
面对不同平台通过个性化推送机制可能造成的“信息茧房”现象,用户可以通过定期更新个性化设置中的兴趣话题,增加一些未曾接触过的领域,刻意减少一些自己原本喜欢的话题,或不常接触或不喜欢的话题下点赞和评论,以此尝试影响算法的推送内容,使其更加多样化。同时数字极简主义者开始从被动接受数字信息转变为主动搜寻,以此扭转在智能算法面前用户主体性的弱化趋势。数字内容的本质应是服务于人,而非成为人的束缚。唯有灵活运用各种数字信息,方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这也是实现合理化数字断连的关键步骤。
3.重视现实连接
人际关系逐渐模糊化的现象应该得到关注,用户需要意识到虚拟互联网世界只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而真正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仍然在于我们与他人真实的连接和情感交流。用户应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明确自己使用社交媒体的真实需求,并通过与现实世界互动来满足这些需求,进而平衡与社交媒体的关系,从而减少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减少对网络上刻板的社交活动的参与,将注意力转向现实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交流。当用户重新投入到现实社交中时,会摒弃网络上的喧嚣,追求深层次、长时间的面对面情感沟通和有意义的连接,有利于推动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交往。
结语:“断连”不意味着“零连接”
数字极简主义者并非完全拒绝数字信息,而是在保持连接的同时追求个体独立,对技术依赖进行反思。数字断连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社交媒体用户既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又需要在保护自身的隐私安全方面有效平衡,合理化的数字断联应采用弹性断连实践,找到彻底断连与始终在线之间的界限;应简化数字应用,灵活运用各类数字化信息;应重视与现实世界的情感交流,进行有意义连接。面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用户应继续保持批判与反思,秉承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控制人的理念。未来适当的“断连”或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帮助用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字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泞伶.媒介、行为与情感:关于青年群体数字断连的扎根研究[D].西南大学,2023.10.
[2]毕雨辉,.与数字共舞:青年数字极简主义者的生活实践与自我调适[J].中国青年研究,2024,(05):78-87.
[3]朱萍,赖婧怡,.抵抗、重塑、再驯化:Z世代的“仪式化”数字反连接行为研究[J].东南传播,2024,(02):122-124.
[4]王月,高再红,.作为一种仪式的“数字断连”:创造、共享与修正[J].新闻知识,2022,(09):3-10.
[5]储江雨,.数字时代有选择地断连:对豆瓣“数字极简主义”群体的质性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2,(17):20-23.
[6]孙卓立,.反连接路径探索——基于对豆瓣“反技术依赖”小组的观察研究[J].科技传播,2023,(06):85-88.
[7]石志远.社交媒体用户的“数字中辍”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10.27159/d.cnki.ghzsu.2023.002042.
[本文系新传知识星球“网络空间治理”课程成果,指导教师:王威]
来源:人文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