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少一点 成长多一点

360影视 2025-01-15 08:40 1

摘要: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地势低洼,极易积水,加之气候潮热,导致校园内蚊虫滋生,师生不堪其扰。基于这一真实问题,学校设计了“小蚊子,大学问:蚊子王国的探秘之旅”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环保驱蚊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地势低洼,极易积水,加之气候潮热,导致校园内蚊虫滋生,师生不堪其扰。基于这一真实问题,学校设计了“小蚊子,大学问:蚊子王国的探秘之旅”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环保驱蚊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在课程架构方面,《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内容,具体涵盖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以及了解它们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等方面。故此,课程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梳理整合科学、语文等相关学科内容,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周边事物》、岭南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奥秘》等,围绕“如何科学控制蚊子种群数量”这一驱动性问题,借助“蚊子的基本特征、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蚊子为何叮咬人,如何传播病毒”以及“设计环保有效的驱蚊措施”3个子问题串联起实践探究活动。

课程共分为6课时。1—2课时的主题为“识蚊”,学生通过全学科阅读、资料搜索、绘画等方式初步认识蚊子的身体结构,了解蚊子的生长周期与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3—4课时的主题为“探蚊”,学生走进深圳湾实验室,深入探究蚊子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联,认识蚊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探究力;5—6课时的主题为“驱蚊”,学生整合已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环保有效的驱蚊策略,细化行动方案,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实施过程包含兴趣驱动、设计策划、阅读分析、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展示评价6个环节。

在兴趣驱动环节,学校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在校园里时常受蚊子叮咬,内心满是疑惑:“为什么校园里的蚊子这么多?”于是,教师借助调查表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关于蚊子,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怎样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设计策划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项目设计与策划。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确定探究的主题与方向,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应对预案。

在阅读分析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开展“1+N”自由阅读,即阅读1本指定书目——《昆虫记》,查阅N本与蚊子相关的其他书籍。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收集有关蚊子的信息资料,提出更多探究性问题,为后续实践活动筑牢基础。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深圳湾实验室进行实地观察与实验操作。在昆虫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观察蚊子活体、了解蚊子的种类和生长周期、使用显微镜观察蚊子的细微结构、开展驱蚊实验、比较不同驱蚊方法的效果……这些体验是学生在学校常规课堂中难以获得的。深圳湾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专家严谨的治学精神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解决问题环节,学生聚焦“驱蚊”主题,整合所学知识,针对蚊子叮咬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他们依据蚊子的生活习性,提出定期给盆栽换水、清理积水等切断蚊子生命周期、减少蚊子种群数量的方案;又依据蚊子对气味和颜色的偏好,提出要注重个人卫生、在蚊虫活跃季节多穿浅色衣服、在生活空间种植驱蚊植物等方案,并亲手制作驱蚊香囊和手环。

在展示评价环节,学生将研究成果以报告、展示等形式呈现,接受教师与同学的评价与反馈。这一过程不仅锤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从实施效果来看,“小蚊子,大学问:蚊子王国的探秘之旅”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

首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踊跃参与讨论和实验,通过亲身体验领悟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欲望,进而提升了学习主动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环保意识。校外实践课程让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蚊子的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出切实可行的驱蚊方案。这些方案既彰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又凸显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责任感,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最后,能推动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校外实践课程为教育实践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思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校外实践课程的开展也助推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未来,学校计划以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抓手,进一步探究校外实践课程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中的实施策略,优化课程设计、完善实施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