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狂飙》爆火后,贾冰一路高歌成为喜剧界的顶流,甚至是票房定海神针。
要问内娱哪个明星路人缘好,贾冰当属一个。
尤其是在黄磊厨艺受质疑事件后,他又收获了一大波好感度。
自《狂飙》爆火后,贾冰一路高歌成为喜剧界的顶流,甚至是票房定海神针。
去年他主演的《末路狂花钱》虽然口碑不及格,却斩获7.81亿超高票房,成为五一档的票房冠军。
最近,贾冰直接自导自演,推出新片。
反馈却远远不如预期。
上映四天,票房刚过2000万。
这内娱喜剧顶流怎么也不灵了?
咱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假爸爸》
贾冰身上的幽默感,毋庸多说。
憨厚的长相与钝感力十足的气质,停不下来的插科打诨四六八句,让人不笑都不行。
就像《抓娃娃》中的贾总,仅是出场就已经有一股幽默小风朝你吹来。
再加上贾冰的表演非常自然,很少让人产生一种「故意为之」的刻意感。
贾冰能火,情理之中。
而这次的电影,正是贴合贾冰最擅长的东北生活流喜剧。
戏如其名,这是一个关于真假爸爸的故事。
杨浩良(贾冰饰)曾经是一个歌坛巨星。
虽然现在已经过气,但并不影响他老艺术家的身份。
他有一个儿子杨十月(尹正饰),不太成器。
没有搞音乐的天分,还硬要吃这碗饭。
开了个乐器行,为了一把吉他砸锅卖铁也要弄到手,最后还搞了一个裸贷。
注意,是真·裸贷。
光屁股的照片被贴了满墙。
爷俩关系非常糟糕,很少往来。
然而,杨浩良突然被确诊了脑瘤,动手术需要三十万。
儿子再讨厌自己的老爸,也不能放任不管。
为了凑这笔钱,他可是费尽心思。
某天,杨浩良意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顶着自己的身份走穴演出,招摇撞骗。
于是便命令自己的儿子去查明真相。
本来只想敷衍了事的杨十月却发现,这位假爸爸的演出费不算少,而且其市场前景也比自己想象中的广。
于是,他找到了这位和自己爸爸长得一模一样的王春生(贾冰饰),要求他与自己搭伙搞钱。
于是,杨十月便和这位「假爸爸」开启了一场捞金之旅。
毫无疑问,贾冰是本片的搞笑主力。
而且还很拼。
像是,裸着上身在东北的大冬天被人追逐。
长长一段追逐戏,各种滑稽动作连番上演。
但是,鱼叔在看的过程却几乎没有发笑。
因为贾冰在这部片中的喜剧效果就像他演的假爸爸一样:
看着很真,但内里又虚又刻意。
我所说的虚与刻意,并非贾冰表演层面上。
他在本片的表现与以往没有任何差别。
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槽点丛生,最终导致了这么一个结果。
首先,本片十分套路。
故事框架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一个与父亲有着严重隔阂的儿子,通过与假爸爸一同经历各种波折后,达成与父亲、与自己的和解。
当然,如果能在这个老套的框架下做出一些新花样、新议题,老瓶装新酒,也还是能看的。
可惜,本片从结构到细节,都毫无新意。
开端、高潮、结尾,没有一处在意料之外的。
老瓶装老酒,老掉牙了。
光是春生想要逃跑的戏码,就反复上演了至少三遍。
每次套路还基本一样。
而且,与故事主线也没多少关联。
其次,不仅故事俗套,许多笑料也透着低俗感。
露肉。
骂人。
调侃男男「车震」误会。
还有,让倪虹洁出演了一个花痴的粉丝。
春生一见,立马两眼发直,只想着支开十月,要和对方单独相处。
这种两性关系的笑话,在今天这个时代,只会让人觉得油腻。
此外,本片最大的问题是,情节生硬,情感割裂。
作为一部讲述父子和解的电影,每一次父子关系的转变,都非常突兀潦草。
比如,十月决定放下成见,去了解自己的父亲。
契机是,与假爸爸春生喝了一次酒。
春生谈到,自己的儿子为了保护妈妈,捅死了闹事流氓而蹲监狱。
没多久妻子因病去世,儿子则指责他出事当天表现过怂,一直拒绝见面。
之后,春生不断反思,觉得自己没有做好一个父亲的角色。
真情流露的模样,一下子触动了杨十月。
问题是,春生作为父亲的反思,让杨十月产生的共情点在哪里?
电影本就没有做出足够的铺垫,解释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
不过,我们大概可以猜测,是作为明星的十月父亲过于强势,对儿子期待高。
而春生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则被指责过怂,没本事。
这两对父子关系的矛盾,完全不同。
或许你会说,十月共情的是春生自我价值缺失,身份不被认可。
可两个父亲的身份,也完全不同。
一个失败的儿子,为何因为共情了另一个失败的爹,就想要去理解自己成功的爹?
说不通啊。
那么,十月决定尝试理解父亲的举动是什么呢?
买了一本爸爸的自传……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
最后的和解,也非常生硬粗糙。
十月与春生因为一次争吵,分道扬镳。
后来,十月找回春生,让他完成最后一场有电视直播的大型演出。
这场表演,其实是在监狱播出。
也就是说,春生的儿子会看到他演出。
于是,春生当众坦白了自己的冒名顶替错误,并对自己的儿子深情表白。
结果,看电视的真爸爸,与现场的十月,就这样在内心里达成了和解。
前面情节老套,笑料烂俗,后面又是强行煽情「包饺子」。
整部电影,生拉硬凑,貌合神离。
贾冰是个好喜剧演员。
但导演功力,实在不敢恭维。
这两年,贾冰一直是国产喜剧的金字招牌。
别的先不说,就看看这部电影的剧情简介中的一句话:
含冰量100%。
这句话是不是非常耳熟?
没错,上一个国产喜剧的品质标杆是「含腾量」。
而在这背后,其实也反映了现在优秀喜剧演员的稀缺。
因为稀缺,自然就引发了对少数喜剧明星的过度消费。
毕竟,喜剧类型片对于喜剧演员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
好的喜剧演员,本身就得讨喜,有幽默感。
演技还要好,既要将人物演得夸张、好笑,也要让形象立得住,情绪转变圆得顺。
所以,如果火出圈了一个,就会被行业可着劲用。
之前小沈阳上节目时就曾提起过,自己大火的时候,经常两天就跑一个新的剧组,一年最多可以接九部戏。
如此一来,大多数的参演,只能是浮于表面,根本不可能塑造好一个人物。
要不然,就是电影本身粗制滥造。
看看贾冰的待播作品,光是今年一年就有13部。
哪怕有些作品不是主演,也太多了一些吧。
这样数量的作品,怎么会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演好一个角色呢。
顶多就是榨取一下IP价值而已。
贾冰在《狂飙》出圈之后,就迅速成了影视圈的香饽饽。
然而,一次两次,仅靠贾冰还能吸引一下观众。
但,过度消费之后,就很难让人再感兴趣。
尤其是,贾冰作为「导演」的号召力,还远没有受到足够信任。
这一部《假爸爸》的质量,更是让人不敢买账。
据票房预测,最终只能达到3000万。
其实看看贾冰出圈的几部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
剧作本身质量过关。
就拿让他彻底走红的《狂飙》来说。
无论这部剧集最后的争议如何,都不能否认在角色的塑造上足够立体与扎实。
一个小品演员出演黑社会头头,毫不违和,十分出彩。
为什么?
一方面,得益于这个反派角色被赋予了更多人味儿。
像是拷问龙虎兄弟,还不忘造梗。
像是与高启强强装镇定互抡酒瓶,人走后立马疼成街舞选手。
这些反差带来的喜剧效果,都与人物塑造紧密相关,有其创作合理性。
也与贾冰本身外表粗犷内里幽默的气质浑然天成。
正如徐江下线的那场戏。
他在死之前,强撑着爬到桌子上,因为作为大佬的他要面子,就算死也不能趴在地上。
这一情节加上贾冰的表演,看着喜感好笑。
但同时,也完整了人物的塑造,突显了黑社会大佬身上的荒诞感。
鱼叔发现,现在人们总是用「像个小品」来吐槽一部喜剧。
这倒不是说,小品就等于烂。
而是在表达:
小品的创作,终究是与电影不同的。
不要试图用小品作为借口,来掩盖电影创作上的偷懒与敷衍。
小品篇幅短,情景单一,本就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故事和人物塑造。
电影创作者,自然可以从小品中取经,学习一些包袱的运用。
但现在的国产喜剧电影,似乎完全将小品的创作模式生搬硬套在了电影上,这自然会令人感到不满意。
要我说,如果都是抱着这种创作心态来对待观众。
含冰量再满,也会砸了招牌。
来源:末日于者